2021-4-9 | 森林保護論文
作者:周建革 范明香 余水生 吳禮棟 單位: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
試驗區位于28°35N,119°13E,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海拔165~1724m,土壤為山地紅壤,pH值5.3~6.0,土層深度60cm以上。年均氣溫為17.1℃,最高氣溫40.1℃,最低氣溫-9.7℃,年均降水量1212.5mm,大于10℃年均積溫5273.3℃,年均無霜期223天,平均相對濕度79%。試驗地土名,梅溪奄,面積:連片15hm2,是毛竹純林,平均立竹量1900株/hm2,平均胸徑9.8cm,竹林年齡結構比例1∶2∶3度及以上為40∶28∶32。2011年為春筍大年。每年的5月份施尿素400kg/hm2。選擇竹筍粗度基本一致的、出土45~50cm的健壯竹筍作為供試對象,矮化藥劑為山東瑞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20%水劑。
試驗設計矮壯素設置加水稀釋成0.5%溶液(C3)、1%溶液(C2)、2%溶液(C1)3種濃度和對照處理(CK),施藥采用注射的方法,共計4個處理,每個處理5次重復。將樣株掛牌編號后,連續2天于下午3:00左右開始注射矮壯素。用醫用一次性注射器進行竹筍筍腔注射,每次注射10mL,注射部位在距地面30cm處。1.3數據調查與分析從第1次施藥的第2日開始,對試驗的竹筍生長量每2天進行1次測定,直至藥效結束,以此確定藥效作用的起始時間和效果;然后,在竹筍高生長結束后的10月份,對每種處理的新竹,分別測定地徑、枝下高、全竹高等生長指標。將所有處理的枝下高、全竹高等表觀數值進行高生長t值檢驗、全竹高方差以及枝下高變化率[(處理枝下高-對照枝下高)/對照枝下高×100%)]、矮化率[(對照全竹高-處理全竹高)/對照全竹高×100%)]等的分析、尖削度指數由以下方程計算[6]:Taper=Dm/Hm,式中:Dm(cm)和Hm(m)分別為試驗區內所有試驗的新竹平均地徑和全竹高。
藥效作用分析數據統計結果表明(表1),3種濃度的矮壯素處理毛竹筍后,其每2天的筍期生長量均比對照小,說明施用矮壯素后對筍期高生長起到了抑制作用,各處理筍期高生長量排序為:C1<C2<C3<CK。經t值檢驗,只有CK與C1之間t=3.288>t0.05=2.447,存在顯著差異,其它的差異不顯著。然后,通過每2天的筍期生長量的變化結果,可直觀地看到,處理第2天后,藥效就顯現,處理C1的效果最好,C2、C3的基本上沒有效果。從處理C1看出,藥效的作用從第2天開始至第14天結束,表明藥效期在14天以內。
矮化效果分析對毛竹全竹高度矮化率、枝下高變化率等數值的分析見表2,結果說明施用矮壯素后不會影響立竹根徑的粗度生下高的生長產生了抑制作為:C1<C3、C2<CK;C1<C2<C3、CK,注射高為1094cm,矮化率最平均枝下高為376cm,30.37%。然后,通過方壯素的全竹高、枝下高F=15.0543>F(0.01)5.29>F(0.01)5.2922。存在極佳。濃度在0.5%、1%時,濃度的處理之間差異均不顯著。
新竹尖削度毛竹主稈尖削度的的竹材比例,尖削度指越少,反之,尖削度指數多,所以,將處理C1(矮間新竹主桿的平均地徑與比較,見表3。表3中表明:不同處理新竹主桿平均的尖削度指數,注射2%溶液矮壯素的1.7688>對照的1.0626,經t值檢驗,注射2%溶液的矮壯素與對照之間新竹主稈的尖削度t=12.2406>t0.014.6041,達到極顯著差異。這證實:注射2%溶液的矮壯素會造成可利用的竹材數量減少。但卻改變了毛竹竹稈高大通直的特點,有效地提高了對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的低抗能力。
矮壯素對新竹高生長有抑制作用,能控制毛竹幼竹高度的生長,且藥效的持續時間在14天以內。藥劑的濃度是影響全竹高生長的關鍵,注射0.5%、1%濃度的全竹高生長與對照之間差異不顯著,而注射2%濃度的差異極顯著(F=15.0543>F(0.01)5.2922)。同時,由于主桿矮化,產生節間距縮小,致使新竹主稈尖削度增大,與對照比較,差異極顯著(t=12.2406>t0.014.6041)。
結果毛竹竹稈高大通直的特點雖然改變了,抵抗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也提高了,但是,毛竹可利用的竹材數量卻減少了。為此,在生產上應用時,藥劑的濃度必須2%以上;應用范圍控制在筍用毛竹林基地上,切忌在材用、筍竹兩用的毛竹林基地中施用。至于注射矮壯素后,對毛竹竹筍產量的影響,本文未作研究,尚需今后的試驗做進一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