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國哲學論文
本文作者:盧俊松 單位: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十年經濟建設時期是指1956年至1966年期間,這個時期的哲學出現了涉及關于哲學基本問題、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內外因、兩點論等方面的爭論,主要特點是普及與批判。譬如《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平凡的真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等著作向大眾普及了當代哲學思想觀點,相當程度上推動了當代哲學的發展。就批判而言,主要是對形而上學以及唯心主義的大批判,但這種一概否認的批判使得當代哲學的發展受到了限制,譬如對《武訓傳》、《紅樓夢研究》、西方哲學等不加分析進行否定和批判,逐漸造就了左傾思想的膨脹,后引發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哲學這個階段的當代哲學主要是指1966年-1976期間的哲學發展,這個階段的哲學是歷史上慘不忍睹的哲學史,給哲學工作者帶來了極大的不良影響與心理陰影,嚴重的阻礙了當代哲學前進的步伐。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對哲學刊物、哲學學術活動等的禁止,對形而上學觀點、唯心主義的推崇,造就了當時存在的精神萬能、造神運動等觀點的猖狂,使得當代哲學出現了倒退的情形。改革開放時期的哲學改革開放觀念的提出與發展促進了當代哲學的迅速發展,哲學理論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都是空前的,是哲學發展時期最鼎盛的時刻。在內容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方位發展;在形式上實現了當代哲學的個性化與多樣化研究,突破了傳統的研究體制;在本質上實現了質的突破,真正的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回顧當代哲學的歷史發展,可以看出當代哲學經過漫長的發展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必須總結并吸取其中的教訓,以使當代哲學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以下理論的發展關系到當代哲學的生命、關系到當代哲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1978年提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撥亂反正、解放思想以及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沖破了左傾思想的束縛,確定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迎來了理論上的交鋒。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地位與作用問題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形成了以下三種不同的思想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物質本體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所在。第二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唯物主義,實踐本體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第三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哲學,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本文論哲學的總結,而不是以一種本文論代替另一種本位論,是屬于無本體論。從這三種觀點爭論的焦點可以看出哲學是出于不斷發展中的,因而本體論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變化的,并逐漸向實踐過渡,實踐唯物主義成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質特征的最好體現。毛澤東思想哲學理論當代哲學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毛澤東思想哲學的作用。在建國初期,毛澤東通過大會講話、文章等提出了許多見解、觀點、概念,在哲學領域凸顯其成績,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哲學界的關注和探討,逐步的確立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主導地位,影響了當代哲學的發展。譬如兩個對子問題就是關于唯物論與唯心論、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初步見解,揭示了哲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矛盾;提出的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思想概括了整個哲學的認識論,成為了當代哲學中的精髓。
構建面向世界的哲學理論體系隨著經濟全球化速度的不斷加快,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全球化的趨勢也不斷的加快。在這種趨勢下,當代哲學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就必須充分的關注全球化問題。特別是在世界關注非常密切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建設、民主政治問題、精神文化建設、循環經濟、知識經濟等領域得以突破與發展,以謀求全世界文化的共同進步與繁榮,構建面向世界的當代哲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的構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堅持,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實現哲學研究模式的轉變,以開放性的狀態來迎接未來的挑戰。對此,當代哲學應該在堅持開放性狀態的前提下,立足本國國情的實際,不斷的學習和吸收西方進步的哲學思想,以將當代哲學與世界哲學的發展相接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全球化”。堅持并擴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在當代哲學的發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其中最主要的成果是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立。在當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下,我國面臨著錯綜復雜的發展環境,各種矛盾凸顯,對當代哲學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對此當代哲學必須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以新形勢、新挑戰的需求來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研究,構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形態。
發展與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所在,因而堅持并擴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就必須實現當代哲學的發展與創新,摒棄那些與時發表展相悖的思想觀點,擺脫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觀念的束縛,避免出現歷史“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的和諧統一發展,在實踐中開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實現當代哲學的個性化發展個性化發展是當今時發表展步伐加快的重要因素,是事物發展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基礎,當代哲學的發展也需要實現個性化。對此,什么才是哲學的個性化發展引起了人們的深思,就字面理解而言是指哲學與其他文化的差異化,其實不然,這種個性化還體現在哲學思想以其個性化的方式給出自身生活問題的一種思想見解的價值。在這種意義上而言,哲學的個性化發展就是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一種價值理念和思想出路。
對此實現當代哲學的個性化發展就是要構建有中國特色和風格的當代哲學,就必須突破傳統哲學的研究模式和體制,將中國傳統哲學的現代化轉化與馬克思主要哲學的中國化聯系起來,并借鑒西方的哲學模式,展開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的深度研究,展開三種理論資源的深度對話,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三大資源對話中的引導作用,將中國當代哲學的個性化發展建立在這樣一個深度對話的機制中,擺脫西方模式對中國當代哲學的束縛,在發展中力圖保持中國哲學中原有的思想和精神主旨創造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當代哲學,并實現三種哲學思想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