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宏觀經濟學論文
勞動使人自身存在的自然與人之外的自然相分離,并使后者成為對象性的存在,前者成為其對象的對象性存在,勞動的首要價值在于這種區別性,正是區別性使人類獲得了主體性力量。生產勞動是對象化的活動,但是活動的結果卻危害到勞動的對象,支撐人類生存基礎的自然承擔著人對其生存條件的破壞,這種破壞如此嚴重以至于人類因之陷入生存困境。非對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取消對象意味著取消勞動本身,自然的不存在意味著人的不存在,徹底的虛無化帶來的是徹底的異化,自在的自然并不會隨之消失,反倒是人最終取消自身的存在。自然與社會都是循環系統,當人類對自然索取過度,自然將反作用于人類而導致異化,兩者之間會出現新陳代謝的斷裂,而新陳代謝的斷裂導致生態危機發生。存在著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生態系統的兩種物質變換斷裂現象,生態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對社會生態系統的強調轉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視。
作為人宣示自身價值的產物,生態危機反過來揭示并控制人的觀念與活動,究根歸底是由于人自身的不完善性,人與自然的分裂是人自身分裂的自然后果,這種分裂也確證了人與自然本源上的同一性,確證了人的不自由與局限性。人的勞動是包含目的性的創造性活動,勞動過程置于人的目的性中,而勞動的結果卻非人的意愿所能左右。異化勞動展示勞動對人自身的否定,確證了人的自然本質,但否定了自然的人的本質。人試圖以對自然的統治結束自然對人的控制,結果自然無一例外的報復了人。在經濟理性支配下,資本主義通過意識形態灌輸,通過無孔不入的大眾傳媒,成功營造出消費主義,通過制造虛假需求鼓勵消費,成功的將非必需品不斷轉化為必需品,將擴張性需求轉化為生存性需求。虛假消費與異化消費互為動力,資本主義不僅為消費需求生產產品,而且為產品尋求消費者。
人們不是出自真正的需求,而是為了消費而消費,消費成為衡量生活狀況的基本尺度。這樣的消費主義主導下,人盲目的運用主體力量戕害對自然的,引發自然規律反彈,生態問題愈演愈烈。解決生態問題不僅僅要求改進環保意識,更迫切需要轉變消費觀念。異化勞動的束縛使人們寄希望于在勞動之外彌補生產中的不自由,消費主義迎合這一需要,以異化消費補償異化勞動。人們在勞動中越不自由,在消費中就越會出現貌似自由的依附性。萊易斯指出,人們在異化勞動中享受不到不到真正的勞動尊嚴,于是需要在其他方面特別是消費領域加以彌補。資本主義迎合這一需要,創造出虛假的幸福概念,將幸福與消費等同,消費主義大行其道,人脫離了真實需求而陷入編織的謊言中,在毒害自然的同時毒害自身。傳統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難以為繼,面臨死亡的判決。而異化消費及虛假需求的滿足緩解了緊張的勞資關系,整個社會滿足于資本主義提供充足物質的虛假幸福之中,喪失了警惕性,使資本主義重新獲得合法性,無疑延長了資本主義的生命。但是,異化消費構成資本主義人的全面異化的一環,實質上以物的關系取代了人與人之間最真切的關系,只是相對延長了資本主義的生命,而必將以更的激烈方式埋葬它,生態危機的出現宣告了徹底的毀滅。
改變這一狀況需要引導人們關注消費領域之外的人生價值體現。消除異化消費需要消除虛假需求,最根本的是消除異化勞動的總根源。理想的社會應當是把消費限制在真正必要的地方,而將自由時間用于自由自主的個人創造性活動中,以自由的生產而非虛假的消費實現人的解放,換言之,異化勞動壓制人,自由勞動解放人。資本主義社會中技術、道德、經濟無不存在著異化現象,異化勞動是其他異化現象的總根源。技術異化本質上也是勞動異化,異化勞動割裂了人和技術,使技術逐漸脫離人的控制而走向人的對立面。技術既是引向異化深淵的工具,也是人類借以實現自由的條件,這些都應當在技術之外,在技術的社會應用中實現。消除異化勞動的根源,也就實現了技術合理運用,限制經濟理性,改變對自然的態度,也就消除了技術同環境之間的緊張關系。異化勞動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全面異化的總根源,也是生態危機的內在根源,而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是產生異化勞動的總根源。生態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這一傳統論斷,看到了自然系統的異化根源在于社會系統的異化,在于資本主義生產組織方式,“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不僅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而且也決定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即資本主義對自然的剝奪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部分”。
資本主義內在邏輯必然導致生態危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生產”了生態危機,問題被轉換到不是人們的行為而是支配人們行為的深層因素應該對生態危機負責。生態馬克思主義意識到自然的反叛應在社會背景中尋求突破,對自然的解放是人解放自身的先決條件,而改善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首先在于恢復社會系統的生態平衡。關于生態危機的解決,高茲著重刻畫了資本主義下的消費異化現象,將消費與經濟理性相聯系,將異化與消費相結合,展開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他主張以生態理性取代經濟理性,以更好更少代替更多作為原則,限制經濟理性的適用范圍。萊易斯主張關注中心重回生產領域,消費不再是唯一的衡量生活的尺度,人們在消費之外有著眾多的選擇,通過非等級制的聯合體結構組織勞動生產,個人擁有自由選擇自己真實需要的權利。阿格爾認為資本主義的主要危機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消費領域,生態危機而不是馬克思時代的經濟危機已經成為資本主義社會面臨的主要危機。生態危機導致人們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物質豐富的生活理想一定會破滅,因而反過來促使人們要求現實變革的理想,促使人們對它進行深刻反思,這被稱作“期望破滅了的辯證法”。阿格爾進而提出以生產技術的分散化、生產組織的非官僚化和民主化等措施消除異化消費和背后的整個異化現象。這和傳統馬克思主義側重關注社會分配性正義相佐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批判力。異化勞動構成了生態馬克思主義理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生態馬克思主義同馬克思主義相聯系的內在環節。以異化理論為基點構建馬克思主義的生態之維,無論對生態學還是對馬克思主義其作用都不容小覷。
本文作者:張忠躍 單位: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