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圖書館專業管理論文
編目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文獻著錄不夠規范
由于工作人員對MARC格式的理解程度不一樣而導致的著錄不規范。例如:304字段和314字段及312字段,510字段、512字段及516字段在使用中最容易混淆,304字段為題名與責任說明附注,本字段包含有200字段的題名或責任說明附注。510字段為英文并列題名,512字段為封面題名,516字段為書脊題名,其中516字段在編目過程中較少出現。又如: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些出版不齊全的叢書,國家圖書館會把叢書項著錄在300字段,而鄭州市圖書館以及大多數省地市圖書館則會著錄在225叢書項字段等。再如:600字段是個人名稱主題,607字段是地名名稱主題,在編目過程中發現個人名稱主題只限于著錄傳記中的人名,而非傳記的個人名稱則不著在此字段。地名名稱主題也是如此,只限著錄本省的各地市、縣的地名,而外省的地名則不著錄在此字段。
2.文獻檢索點不夠明確
文獻檢索途徑主要有:(1)著者檢索途徑。一般的文獻檢索系統備有著者、編者、譯者等人的姓名或機關團體名稱進行檢索的途徑統稱為著者途徑。(2)題名檢索途徑。包括書名、刊名和篇名等途徑。這是根據由書刊名稱或文章的篇名編成的索引或目錄來查找文獻的途徑。(3)分類檢索途徑。這是一種按學科分類體系來查找文獻的途徑。分類法反映事物之間的隸屬、派生和平行等關系,體現了知識的系統性,它能把同一學科的文獻集中在一起,能較好地滿足讀者的檢索要求。(4)主題檢索途徑。它是一種按照文獻的主題內容查找文獻的途徑。其優點是,它用文字作檢索標識,表達概念準確靈活,能把同一主題的文獻集中在一起,能集中反映一個主題的各方面文獻資料,因而便于讀者對某一問題、某一事物和對象作出全面系統的專題性研究。通過上述這些檢索途徑,我們了解在文獻編目過程中,如果某個檢索途徑不夠明確,我們的讀者和工作人員將很難查詢到他們所需要的文獻資料。
3.圖書查重不夠徹底
在編目之前,工作人員需要用分類號以及著者、題名、主題詞、分類號、索取號、ISBN號等多方面查重。查重是為了防止數據庫中有重復的記錄,因為重復著錄不僅增加了數據庫的數據量、占用了書目記錄號、浪費了數據庫編目人員的工作時間,而且還浪費了讀者以及編目人員查詢時的時間與精力,對購書經費也造成很大的損失。如不能及時發現并糾正,很容易導致出現同一種文獻多條記錄的現象,從而使圖書館館藏數據庫混亂,數據不準確等現象的不斷發生。
4.圖書采購漏洞對編目員的影響
圖書采購時易出現質量問題。(1)采購者過于注重價格因素。在圖書資料政府采購的實踐中,由于•情報科學圖書發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招投標的過程中對價格因素過于重視,價格已成為競標成功的重要標桿,而質量往往被忽視,從而使采購過來的圖書,有舊書、爛書、散頁等情況出現。(2)參與競爭投標的圖書供應商為了最終獲得訂單和占領市場,一方面不得不低價競爭,甚至采取低于成本價報價進行不正當競爭的方法競標,另一方面還要提供盡可能多的配套附加服務來吸引圖書館。在過度的低價格策略及優厚的附加服務條件之下,意味著中標供應商在實際履行合同時將要付出過高成本,供應商為了贏利,他們最終會將這些成本以各種方式轉嫁掉,導致所采購圖書出現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而這些質量問題對于編目人員來說,也或多或少影響了其工作時間和效率。
5.有上下冊的圖書沒有同時驗收,造成的編目錯誤
在編目工作中經常發現,有些文獻有上(中)下冊,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同時驗收,而且上(中)下冊的作者不一樣,圖書內容里又沒有說明。圖書先來了上冊、中冊我們編目好以后,下冊來了查重,因為作者不一樣,又給了一個分類號,于是就出現了同種書兩個分類號的現象。
6.圖書分類編目業務外包要謹慎
目前,圖書分類編目業務外包市場還尚未成熟,各館要選擇有實力且具有編目外包經驗的書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外包合作關系。為保證外包工作的順利進行,圖書館不僅需要在外包商著手編目之前與其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讓他們清楚本館制訂的文獻分編條例、文獻編目的業務注記、分類取號的原則等規定,還要與書商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及和諧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讓書商們及時了解我們的需求,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同時我們還要對提供的各項業務工作進行監督,認真復查每條分編數據,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使圖書分類編目業務外包工作順利進行。
解決辦法和建議
1.編目數據的著錄要規范標準
編目員在著錄時應該在遵循國家標準的機讀目錄格式下進行如實著錄中文圖書的信息,但各館有各館的著錄要求,我們要在大前提下實現規范著錄。因此建議在遵循國家標準機讀目錄的格式下,各館應該根據本館的特色及工作系統要求,制定一套適合本館的編目規則,這樣既保證上傳數據的準確性又保證本館數據的規范化。
2.文獻采購要謹慎
一本完整的文獻可以讓編目人員有個良好的工作心情,同時也節省時間、提高勞動效率。所以,建議文獻采購時一定要注意:(1)根據本館的性質、任務及各流通借閱部的設置,圖書館的館藏基礎和各部門工作需要,制定“文獻資料采訪實施細則”。在掌握國內外出版發行情況,了解讀者需要和熟悉館藏的情況下進行各類紙質文獻和電子文獻的采購、征集、交換,逐步形成具有本館特色的藏書體系。(2)經常進行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出版發行動態,負責各類文獻征訂信息的發布,征集,匯總讀者的訂閱意見和建議,提出訂購目錄,及時組織征訂。建立圖書出版跟蹤信息庫,保證重要的連續出版物和多卷書的完整性、配套性。(3)深入了解本館各科設置,掌握各階段文獻需求狀況。根據讀者的閱讀需求,及時調整文獻的采購比例。經常深入外借部門了解文獻借閱和流通情況,直接聽取讀者意見,做好讀者需求調查,注意收集文獻利用情況的反饋信息。(4)負責接收社會各界或個人捐贈的圖書。對贈閱和交換來的書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提出取舍意見并著錄入藏。(5)嚴格做好文獻查重工作,要避免重大漏訂和誤購,對缺卷文獻及時補購。對本館已收藏文獻除非讀者特別需要或發生丟失、破損等情況需要補購,一般不再重購。做好圖書的鑒別工作,打擊盜版,杜絕內容不健康的圖書進入本館。(6)文獻復本的控制:大型工具書一冊(套),小型工具書1-2冊(套),教學參考書及一般圖書2冊(套),用量大的參考書3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