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體相關
從經濟—文化角度來說,傳統民間文學根植于農耕文化,農民深受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體系的影響。但在社會轉型期的今天,農耕文化的語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時代主旋律,農業在國民經濟總產值的中比例下降,農民與土地逐漸分離,為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而逐漸從事商業活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建立。當代農民擺脫了土地束縛,逐步走向市場,農民、農村與市場、民族國家、世界建立了密切的聯系。現階段,農村各方面都得到迅速發展,其中文化、經濟的發展更為突出,現在的農村在快速融合中逐漸發展成一個“新鄉土中國”。這種變化同樣也在西方國家出現過,在法國傳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時,就面臨著農民群體終結的現象。孟德拉斯還曾指出:20世紀末的農民站在進入工業化的入口,這樣就使得工業化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隨著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快速蛻變,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社會的經濟結構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生活方式上,人們的生活逐步趨于城市化、社會化、商業化、大眾化;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漸從原來的家庭式、地域式、自足式變成個人式、分散式;在社會經濟結構上,從以前的計劃經濟變成現在的市場化、公共化。下面就從文學的角度分析民間口頭文學的特點和發展??陬^文學是屬于一種普通民眾的文學,是與正統文學相對的一個概念口頭文字主要包括民間原始的小戲、故事等,是廣大勞動人民的一種語言藝術。它的表演與擴散是家庭式村社或者某個聚集區,人們組織的這種活動都是小范圍的,大多都是人們認識或熟知的,也被稱為“熟人社會”。人們長期生活在一起,文化認可程度和心理認知程度都比較高,因此,人們聚集在一起生活或合作的時候,也會比較順暢。人們在舉辦口頭文學類的活動時,即使是大型的表演活動,如集體說書、節日演講、喜迎賽會等,所涉及的范圍都是比較小的,至多是幾個村社,或一個集聚區,并不是大范圍的社會公共性活動??陬^文學的活動與現在的娛樂性活動大不相同現在的娛樂性活動大多都是以營利為目的,在村里舉辦文藝晚會都會拉一些贊助或村支部出一部分經費,現在以電視媒體為主的娛樂性活動,大多也都是為了賺較高的收視率;而以口頭文學為主的娛樂性活動本是一種村社與村社之間,某聚集區內部的娛樂性活動,沒有商業色彩,也沒有娛樂消費的性質。
人們最大的目的便是消磨時間、增進感情、愉悅身心、道德教育。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與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以口頭文學為生的職業,他們大多是以說書、打鼓、唱戲、相聲等為謀生方式,表演的地點大多是在天橋、茶苑等人多且有老輩風格的地方,但是現在的表演商業化程度還很低,表演藝人的社會地位和收入也都比較低,僅僅能維持生計。因此,與鄉土式的民間藝術相比,現代的民間藝術在保存和表演上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在傳統的民間藝術中,人們不以營利目的,表演形式就會相當的自由,人們表演的地點也相對集中,傳播的地域也很小;如今的民間文化,商業化色彩濃厚,表演形式會局限于表演的地點和氛圍,藝人在表演時地點也很分散,大多是在人多或有濃厚的民間氣息的地方,傳播的地域也會相對的擴散;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的口頭文學存在的命運也是岌岌可危的。尤其是農業化向工業化轉型的過程中,許多農業化下的民間藝術也跟著受到破壞。
文化的改變追溯到底是經濟的變化和發展,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他們擺脫了土地的束縛,在工作的過程中,有的成為四處漂泊奮斗的創業者,有的成為公司或工地的職員。城市和農村的發展,使農村和城市的發展逐步拉開了距離,城市為其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社會的生活場所,而農村也在發展過程中造成了人口流失的問題。在社會的轉型時期,口頭文學也隨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傳統的口頭文學在時間、空間、表演者、聽眾等要素方面都很集中,這幾種要素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既可以保障表演者的興奮狀態,又可以保證聽眾在收聽過程中保持娛樂的心情。
而現在的口頭文學的生存語境受到了嚴重威脅,其原因是現代社會的發展,口頭文學所需要的表演要素都不復存在,這些要素很難像以前一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表演場所”,因此缺少了這個重要的要素,口頭文學的發展也就舉步維艱了。再者,口頭文學的老藝術家們也都逐漸消亡,這樣就使原始的口頭文學整體隕落下來?;诤暧^的考慮和分析,社會的變遷使得民間藝術的整體面貌發生了變化;從微觀方面來分析,民間藝術家和農村人口的流失都使得民間藝術發生了變化。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我們不可抗拒的使命,而社會的發展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生變化的必然結果。
作者:石靈娟 蔣洪甫 單位:河北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