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語文實踐論文
職校醫學生語文教材的課文可恰當選用醫學科普文,古今中外醫學、護理名家的事跡故事,關于醫德、醫術的論文,從而使醫學生對醫學的認識由抽象上升到具體,使醫學生認識到“文”與“醫”的交叉融合,“文”以載“醫”,“醫”、“文”是統一的而不是分道揚鑣的。醫學、護理名家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事跡還能給醫學生以榜樣作用,這樣做可使學生一進入職校就對醫學和語文產生興趣,受名人事跡的激勵,樹立努力學習的目標。
注重基礎訓練
語文是從事學習、工作、生活的信息載體,其基礎表現在“聽、說、讀、寫”4個方面。“聽、讀”是信息輸入,“說、寫”是信息輸出,4者有機結合、平衡互補,組成一個完整的大系統。職校醫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缺陷主要有:(1)對字的書寫和運用能力差;(2)對知識的靈活遷移和綜合運用能力差;(3)寫作能力差;(4)社會應用能力差。這些現象決定了職校醫學生的語文學習仍要注重基礎訓練,并且要全面訓練。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注意解決學生“聽、說、讀、寫”中的薄弱環節,糾正容易讀錯和寫錯的字,在字、詞、句、篇上對醫學生加強訓練,督促、指導醫學生“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
注重“實用”即“醫用”
“服務于學生的生活和交流;服務于學生的專業學習;服務于學生的就業;服務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滿足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反映了社會發展要求職校醫學生語文教學應與醫學職業人才的工作與生活相結合———“醫用”。“醫用”對醫學生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因為職校醫學生大都是在“為將來工作”的動機支配下進行學習的,這容易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對將來工作有用的知識上。以往的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的是紳士式的文學熏陶和道德教育,這種脫離實際的學習在職業醫學學校中越來越顯示出它的不足。當然,打基礎的國學名篇、經典名篇還要繼續加強學習,這樣既可與初、高中語文教學保持銜接,還可培養醫學生對經典名篇的閱讀、理解、欣賞能力,提高職校醫學生的審美情趣。然而,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除了使醫學生能恰當運用一般應用文以外,還要加強其對醫學相關文章的學習,以盡快讓醫學生熱愛以后的工作,熟悉以后工作中用得上的醫用語文知識和能力,從而順利通過醫用語文關。這包括用口頭或書面形式明確表達規范和準確的顯性醫用語文,還包括如態度、作風、品格等隱形醫用語文。通過醫學應用文的學習,諸如醫學科普、醫學演講與口才、醫衛情報、醫護工作總結和調查報告、醫學論文、醫護文書等,在掌握好基本文體的讀寫要領前提下,從記敘、議論、說明這3種基本文體入手,引導醫學生將所學的記敘、議論、說明等語言表達方式融會貫通地運用到醫用文的學習和寫作中來,由基礎到專業應用,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對其進行學習、了解、掌握。運用醫用文的語言、語體和文種,逐步形成有醫用特色的語文知識應用體系。加強情感教育也是“醫用”的一個重要方面。醫術乃仁術,為醫者除具備精湛的醫術外,還應具備高尚的醫德與大愛之心。醫學的工作對象是有血有肉、有情感需求的人,而非物件,因此,醫學教育比其他學科更應強調對醫學生情感的培養。針對現在相當一部分青年學生先天情感教育缺失的情況,我們對醫學生的情感教育既要以醫學生的情感需要為出發點,又要以對醫學生的情感培養為歸宿,尊重他們情感發展的規律。醫學生語文教育在選文時應注重選取培養仁愛之心和優秀品德的文章,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醫學生對生命的關愛、對人的尊重、對患者的理解同情,為其將來在工作中成為精誠、仁愛的醫務工作者打好基礎。
加強語文實踐教學
以往的語文練習都局限在練習冊中、課堂上、學校內,而語文學習的目的是應用,所以語文教學也應該打破長期以來做課后練習、寫單元作文、組織一場作文比賽這些死板、僵化的形式。教師要認識到實踐對提高醫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醫學生語文教學中突出語文實踐環節,在教學計劃中列出語文實踐課。讓醫學生走出課堂,不拘泥于課本,利用網絡閱讀、查找資料,尤其是對預防保健的宣教、醫學信息的收集,讓醫學生跨出校門,走向醫院、社會,去學習工作語言和生活語言的表達運用。
作者:畢劭瑩 單位:泰山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