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園林風格論文
阿卜杜拉王國際花園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附近的沙漠地帶,占地1.6km2,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室內花園。在沙漠地帶建造這么大的花園,如何達到生態設計的目標,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是設計師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生態設計的概念
關于生態設計的定義,SimVanderRyn和StuartCown是這樣定義的: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方法都稱為生態設計。生態設計強調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和生物質能的利用,在社會、經濟和環境之間形成一個具有高度生態效率的發展,即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具體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既要滿足人類發展的物質需求,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土地、水和森林等各種自然資源和環境,使人類自身后代能夠繼續生存和發展下去。可從兩方面來理解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滿足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生態環境的保護。
二、利雅得城市概況及文化特點
1918年,利雅得的面積僅為8km2,人口為1.9萬人,到1985年人口已經達到200多萬;目前實際面積已超過1600km2,人口達到了300多萬。利雅得的氣候屬于干燥的大陸氣候,一年之中降雨很少,夏季酷熱,冬季溫和,平均溫度35℃。利雅得城市與幾條雨水洪流較為豐富的山谷較近,所以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可為當地農業提供充足的水源。即便如此,沙特國家的水資源也十分珍貴,利雅得雖然有水源,但是淡水資源仍然不足。為了利用雨水灌溉花園和種植園,利雅得市投資巨款修建了一座長225m,高10m的水壩,蓄積了大量雨水,保證了城市中植物四季常綠。利雅得的意思就是綠色花園遍布的地方。
八月十五中秋賞月是國人的傳統習俗,月亮被賦予了團圓的含義。在阿拉伯國家,人們對月亮更是情有獨鐘,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文學作品里,月亮都被賦予無限美好的含義。阿拉伯沙漠氣候造就了月亮文化。新月原指上弦月,俗稱月牙,其意義為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月光即新的月光,在阿拉伯國家象征伊斯蘭教開創人類新紀元。白色,純潔亮麗的顏色,是光明的象征。看到它,常使人想起黑夜中皎潔的月光,使人想起純白色的阿拉伯駿馬的身姿。月亮和駿馬都是千百年來阿拉伯詩歌所吟誦不朽的主題,白色又象征著力量,黑夜中一道白色的閃電過后,是使人身心為之震撼的隆隆雷聲。白色還使人想起陽光下的寶劍的光芒,而寶劍正是人們捍衛正義驅除邪惡的象征。
三、國際花園項目概況
花園是由巴頓•威爾莫(BartonWillmore)和布羅•哈波爾德(BuroHappold)公司合作完成的一個巨大的植物園項目。這個建造在干旱氣候下的巨大植物園,探索、展現、刻畫了一個已經從地球上消失的偉大的古生物時代,同時對場地內的環境進行了可持續發展式的保護和利用。巴頓•威爾莫公司提供總體規劃、建筑和景觀設計,布羅•哈波爾德公司提供項目管理、建筑工程和結構設計及基礎設施的設計,同時擔任一系列工程的專業顧問。整個花園分為室內和室外兩部分。室外部分包括科普知識園、旱溪園和水景園及其他附屬部分。科普知識園包含了觀鳥園、探索花園、迷宮花園、藥草園、蝴蝶花園和聲光園6個景觀節點。室內花園是兩個新月形膜結構結合在一起的古植物園建筑,它包括了泥盆紀花園、石炭紀花園、侏羅紀花園、白堊紀花園、新生代花園、上新世花園和選擇花園共7個主題花園。
四、國際花園的設計理念
1.保護和體現生物多樣性
阿卜杜拉王國際花園中的生物種類繁多,各種生物相互共生,保護了生物的多樣性。
1)古生代植物園
泥盆紀花園中種植有大量的現代核苷類植物,色彩繽紛的青苔,覆蓋在光禿禿的巖石表面。涼爽潮濕的氣候環境使場所呈現斑駁的光影,表現了一個生物起源時期的陸地生態系統;石炭紀花園植物主要是石松科植物(例如鱗木、封印木)、科達樹、卷柏科植物、木麻黃和髓木屬的一些小灌木,構建了一種熱帶濕地沼澤森林景象。侏羅紀花園植物主要包括銀杏、蘇鐵、麻黃屬、蕨類、松科和杉科植物等,其中最為新奇的是一棵于1994年在澳大利亞悉尼市附近瓦勒邁杉國家公園發現的恐龍杉樣本,另外還有滿江紅科、槐葉萍科和萍科植物等水生植物。侏羅紀花園呈現的是生長著茂密植物的陰涼潮濕森林景象。白堊紀是開花植物的起源時期,白堊紀花園展現開花植物的多樣性及早期形態。這些植物主要是木蘭科(木蘭和郁金香)、樟科、肉豆蔻科、五味子科、蠟梅科、金粟蘭科、胡椒科、莽草科、三瓣綠科、馬兜鈴科和睡蓮科(水百合)的各類植物(圖2)。花園中一個水池,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水百合,這些都是最早的開花植物,如蓮屬(神圣的蓮花)、維多利亞睡蓮、黃色的睡蓮、多刺的荷花、水盾草屬植物。白堊紀花園里有一條穿過松柏類植物的人行道,下層是蘇鐵、蕨類植物及開花灌木。新生代時期大量的開花植物繼續進化。由于分子生物學對傳統植物分類方法的改進,估計現代世界至少有22萬種開花植物是在那個時期進化形成的。新生代花園中種植有全球4.8萬種單子葉植物(例如棕櫚樹、氣生植物、草本植物、竹子),一個巨大的植物裝飾景觀(例如蘭花、天堂鳥、百合花),一個有趣的農作物收集中心(如小麥、香蕉等)和用于食品香料或著色劑的植物(如姜、姜黃、小豆蔻)。花園每年將圍繞著不同的主題變換植物的種類,如醫藥、作物、裝飾植物等等。上新世花園展現了洪水泛濫后的場景,水池中有典型的浮水和潛水植物(例如狐尾藻、睡蓮屬和水生蕨類),岸邊種植有耐水濕植物(例如柳樹、蘆葦和香蒲)。
2)藥草園
藥草園展示了世界各地藥用植物,通過植物可以改善自然環境本身(圖3)。藥草園有兩個部分:中心的全球醫藥中心和周圍的附屬園。全球醫藥中心種植了分布在世界主要區域———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歐洲的藥用植物。附屬園有3個,分別代表著過去、現在和未來。在附屬園里可以看到世界各國使用藥用植物的不同方法。它提供了一個反映生物多樣性、在全球范圍內信息共享,突出保護意識和展示疾病預防知識體系的機會。代表過去的是中東花園,花園展現了中東地區古老的傳統植物療法。游客在這里了解傳統的醫藥文化,而且要求把祖先遺傳下來的藥方捐贈出來。代表當代的是制藥花園,這個花園的主題是展示當代植物藥品的制作過程。植床按照具體的診療科目分開。紅豆杉的葉子和樹皮可以用于治療和預防癌癥。長春花屬的玉黍螺,在傳統的治療方法中用于治療糖尿病,最近這一療法得到提升,長春花堿成為抗癌的靜脈注射藥。高山柳的樹皮是抗炎癥藥物……代表未來的是展現融合了科技和自然的制藥方式的花園。
3)蝴蝶花園
一個是異國情調的熱帶溫室蝴蝶園,一個是本土環境的蝴蝶園。蝴蝶花園里的對比非常明顯,異國情調和本土風情,熱帶風情和沙漠景觀,高濕環境和不毛之地,內部與外部。兩個對比強烈的區域用圍墻隔開。異國情調蝴蝶園:溫度維持在21~29℃的高濕蝴蝶園,它的外形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毛毛蟲造型,半透明的表面以便顯示內部情節。蝴蝶從卵變成幼蟲,再從蛹變成蝴蝶的整個生命過程在這個花園里體現得惟妙惟肖。本土蝴蝶園中用本土植物如相思樹、生桂子花和巖石組成的本土蝴蝶園,給當地蝴蝶提供了一個舒適的棲息地。本土蝴蝶食用的馬利筋屬植物已經適應了這種惡劣的生態環境,他們也是生態學家和歷史學家非常感興趣的物種之一。本土蝴蝶園與異國情調蝴蝶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生態設計的目標之一就是保護和保育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保證,其具有直接利用價值、生態價值、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價值通常是難以定量估算的。另外現有的生物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在很多科研領域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生態設計就是要在設計過程中盡可能的保護、利用和發掘這些生態價值。
2.讓自然做功,遵循可持續發展
自然生態系統生生不息,不知疲倦,為維持人類生存提供了各種生態系統服務。花園的設計和利用材料的方式非常先進。花園將展示可持續性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應用。在沙特夏季炎熱的沙漠中,建造一個四季如春的“室內花園”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項目中的建筑是兩個結合在一起的新月形穹頂建筑。屋頂最高處超過30m,這樣可使熱空氣上升,冷空氣往下,保證底部的空氣涼爽。在沙漠地帶建造花園,水是極其珍貴的。花園中有噴水口、交叉的水渠和水岸;建筑中有大禮堂、貴賓接待室、售票處、清真寺和托育中心;此外還給游客提供了6個觀光塔和5個衛生間等設施。這些場所都需要充足的水供應。項目采用熱冰蓄冷、中水和污水循環回收的水循環系統,這個水循環系統還包括地下水庫等儲水設備。在這個循環系統中,水資源在不同的生態系統環節得到凈化和重復利用。整個項目采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系統,為花園中的一些設施提供充足的電力。設計結合自然是生態設計的基本準則,人類按照與生命所遵循的規律進行設計,達到人與自然共生、合作,可以顯著減少設計的生態影響。
3.進化、遞嬗與突變
從長有膝蓋高植物的泥盆紀花園出發,游客穿過石炭紀、侏羅紀、白堊紀和新生代花園,來到上新世花園里的岸灘和光林地。最后人們來到選擇花園,選擇花園的一邊是生態環境良好的人類生存環境,一邊是毫無生命跡象的焦土形象。這些景觀再現了過去4億年中植物的變化,充分展示了植物進化的過程,使進入其中的人深切體會到地球環境的歷史變遷。生態系統經過幾十億年的進化優化了其結構與功能。達爾文進化理論將生存斗爭當成生物進化的動力,但是協同是生物進化過程中更普遍的行為。物種之間的競爭會達到優勝劣汰,保證物種的進化,但是也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對于生態設計來說,景觀設計師更應該重視物種之間的協同發展,生態設計模擬物種之間協同進化的態勢,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阿卜杜拉王國際花園中的景觀設計都遵循生物協同進化的方式,為多樣性的物種創建了協同發展的生態環境。
4.設計結合場地特征
不同的場地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土壤、水文、氣候條件和人類生活方式,這些方面都會影響和限制設計形式和內容,設計應該遵循場地特征,這一原理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1)適應場所自然過程生態設計告訴人們:設計應結合場所中的陽光、地形、水、風、土壤、植被及能量等,以植物、動物、微生物的生長規律為依據,設計適合生態規律的自然界綜合系統。旱溪園展現了當地鄉土特點,植物以沙漠地帶的亞灌木種類為主,這些植物都是生長在石質沙漠或多巖石地域的耐貧瘠干旱環境的植物種類。大約有195類鄉土植物,通過龐大的噴灌系統連接在一起。旱溪園是通往古植物園的必經途徑。對旱溪園的探索和開發是阿卜杜拉王國際花園的重要主題之一,通過古生代植物園的生機勃勃的形象,暗示著旱溪園的開發將會造就財富和生命(圖4)。(2)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人類乃萬物之靈,人類在從自然中得到生存需要的物質的過程中對周圍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刻的感情,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文化。這種文化類似中國傳統的風水文化,是自然界的神靈賦予了萬物生命,人類發展要遵循這種精神。只有在這種精神的引導下人類社會才能永保和諧平安。所以生態理念不僅指自然生態環境方面,更重要的是指人類文化環境方面,因為文化生態也是人類發展的必要條件。聲光花園是人們進行文化交流的場所。光花園旨在給人們提供一個晚上活動的空間,讓游客感受一個由現代燈飾和雕塑作品組成的具有強烈戲劇性質的藝術場景。聲光花園通過聲音、圖像手段傳播當地散文、詩歌和音樂,把有共同興趣的游人吸引在一起閱讀和交談。這里是展示沙特傳統文化的中心。花園的聲和光為游客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打造了一個激動人心的場景。阿卜杜拉王國際花園的中心建筑是花園的標識,形象為兩個合在一起的新月形,白色的新月形膜結構建筑可以提供足夠的遮陰,同時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新月在阿拉伯人的心目中是希望與吉祥的象征,有深刻的含義。
5.生態思想教育
花園的建造不僅展示了震撼人心的生動場景,同時注重景觀對人的啟發教育作用。選擇花園位于古植物園的最后。有兩條可以選擇的路,一條是“有為之路”,一條是“無為之路”兩條路分別展示了對比鮮明的景觀,也暗示著人類對待環境的兩種不同選擇。如果選擇“有為之路”,道路的盡頭將是生態環境良好的家園;如果選擇“無為之路”,花園的盡頭將是一望無際的焦土。花園的最終目的是教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與自然共生,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同時啟發教育人們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深刻認識,人類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深刻影響。積極的人類活動可以促進人與自然協同進化,消極的人類活動導致生態系統失穩,甚至生態系統崩潰。選擇花園的最終的目的就是使來到這個國家種子庫的游客能為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采取一些積極的行動。
五、國際花園生態設計的意義
從赤道到兩級,氣候變化已經逐步侵蝕著地球上的植物群落。盡管幸存下來的植物群落斑塊在2050或2100年人們還能看到,但是呈現出了逐步減少的趨勢。苔原植物和凍土層將會消失,南方常綠針葉林蠶食了這些區域。南部的針葉林將給落葉林讓位,一些叢林區域將會變成沙漠。現在是沙漠的地區將會進一步擴展。愛德華•威爾遜(EdwardOWilson)強調了如果人類現在再不采取行動的后果:“想象如果當前的環境變化趨勢仍在繼續,自然界在一百年后將是什么樣的情形”。
今天,人類意識到氣候變化已經達到了極限。隨著氣溫上升和海平面升高,人類必須對這些變化進行調整。這些調整必須是以保護城市為出發點,建筑必須控制在脆弱的海岸線以內,同時發展新型農作物。對于能夠適應氣候變化的生態系統人類也必須做一些調整。人類必須立刻減少污染和破壞棲息地,應該給其他物種的進化提供足夠的空間。
阿卜杜拉王國際花園在整體設計中,根據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在建設園林生態系統中,尊重傳統文化,體現民俗風情,以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為依托,按照社會性、藝術性、生態性相統一的設計理念,以植物造景為主,彰顯植物的多樣性。同時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在水分、風力、太陽光等自然資源循環利用方面都設計得恰到好處。上述內容都是設計師以保護環境、修復脆弱環境區域為前提,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積極探索和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這座花園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科學研究為一體,充分體現了它的多功能性。在環境惡劣的沙漠地帶建成如此大的花園,阿卜杜拉王國際花園為生態設計領域的后續項目提供了豐富的設計指導和靈感源泉。(本文圖略)
本文作者:盧偉娜 陳新林 王春元 單位: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上海復旦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