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素描教學論文
一、基礎素描改革的可行性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傳統素描教學的弊端被逐漸認識并且一些院校開始素描教學方面的改革探索,如結構素描的研究、具象中的抽象研究、新概念素描研究等,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可供我們借鑒學習。在師資方面,部分教師同時擔任美術學專業和藝術設計素描課程的教學,對于素描課程內容更易于融會貫通(設計素描的某些內容可融入美術學的基礎素描教學)。在教學內容改革方面,并不是拋棄全部原素描教學內容而進入一個陌生的素描領域,只是側重對全因素素描中單因素的研究,淡化全因素模式。
二、基礎素描教學改革框架構想
對原素描課程教學的不同階段進行整合。原素描課程教學劃分為幾個階段,專業基礎階段一般為靜物、石膏像、頭像、胸像。描繪內容有所區別但素描樣式統一,側重內容難易程度的循序漸進。改革忽略素描描繪的內容,轉向關注對造型因素的研究。以形體、構成、肌理、明暗、線條、空間等單因素相對較系統的課題研究取代原素描教學內容的由易到難的安排,當然某一因素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作為單項因素研究只是有所側重。在學習訓練形式上,改變單一寫生的形式,采取寫生、默寫、創作相結合的形式。原教學中學生的創作較少,只在最后一年的畢業創作中。平時的授課只是寫生,學生的創作意識和能力培養明顯不足。在革新教學中,教師應把握每個課題教學的核心,給學生發揮創造力的空間,避免原教學模式中基礎教學與創作訓練的脫節。基礎素描教學訓練題材可以是常規靜物、動物(參考圖片)、風景(也可參考圖片)、人物等。原教學模式中基本是教師擺好靜物或模特,學生進行室內寫生的形式,學生對自然中感興趣的形象往往感到無從下筆、力不從心。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較多的描繪素材,使學生對描繪的內容真正有興趣,從而使學生有描繪的欲望,產生學習鉆研的動力。
三、課程內容設計
1.準確表現形象的訓練
主修知識:素描的本源、契斯恰科夫素描。練習內容:全因素素描、非常規形象寫生或創作。練習說明:第一,做好與中學素描教學的銜接,針對初學素描時常出現的對全因素素描的誤讀,如被動描摹光影、忽視結構等,進行糾偏,使學生對全因素素描有較為系統的認識。第二,提供非常規的形象或圖片讓學生表現,如云、寵物、昆蟲、花卉等,學生高考前學習的表現方法不適合表現這一類形象,學生可能很感興趣,同時又具有挑戰性。在這里教師不是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而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和研究。
2.透視
主修知識:一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圓形透視、散點透視、多點透視、前縮法、空氣透視。練習內容:第一,描繪有關室內景觀或城市景觀的作品。在處理各部分的物品和建筑時,運用不同的視平線和透視。第二,用普通的物體構成一組靜物,用重復的形態和明暗色調,并使用富有創造性的結構和輪廓以營造出相對較淺的空間。物體的大小比例、平行與交錯可根據畫面的不同進行調整。第三,運用空氣透視法描繪人物或景物,用明暗色調手段。第四,運用前縮法完成一幅人物素描。第五,一點透視、兩點透視、圓形透視練習,使用常規靜物。練習說明:第一,一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空氣透視屬傳統正確再現的因素,從20世紀初開始,藝術家認識到傳統的透視具有局限性。在同一幅作品中采用不同的視平線,或者使用不同的透視技法,能強調物體與空間之間的孤絕與隔離,進而營造出一種現代的迷幻效果。這就是所謂的“散點透視和多點透視”。第二,空氣透視法實質就是運用色調處理虛實、對比強弱。第三,當畫面中存在3組甚至更多的消失點的時候,空間也許會顯得有些混亂或含糊不清,從而產生一種迷離的效果。
3.明暗
主修知識:第一,光影和調子,明暗的描繪:功能描繪結構與重量、描繪光線、空間和氣氛。第二,明暗色調的表現技巧:點畫法、煙熏法、模糊法、交叉線畫法、明暗色調的主觀運用、反轉法、灰度分割法、抽象法、重疊法。練習內容:第一,全因素素描練習:運用明暗突出結構和重量,表現光線與空間。第二,光線的角度與距離:多光源表現技法;第三,強光與弱光的練習,順光與逆光的練習。第四,表現技巧練習:點畫法、煙熏法、模糊法、交叉線畫法表現同一景物。第五,情緒表達練習:運用灰度分割法、明暗反轉法、抽象重疊法完成一幅具有情緒感的素描。第六,灰度練習:制作一張10級灰度表,以這十級灰度色塊拼貼出人物形象。第七,黑白表現形式練習:以漸明、漸暗的黑白表現方法,將幾何圖形組織成具有美感的畫面。練習說明:第一,研究明暗因素塑造表現形體結構、重量、空間、氣氛等再現寫實的作用,同時探索明暗自身具備的獨立的審美性質。第二,通過這種灰度概括、明暗翻轉、抽象重疊等的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概括力會顯著提高,擺脫客觀光影因素的束縛,提高空間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在設計意念的表達上達到充分自由的境界,主動利用明暗因素而不是被動描摹光影。第三,采用多種技法、手段、工具表現明暗黑白色調,突破傳統單一的鉛筆描繪色調的習慣。作品欣賞:莫蘭迪作品。
4.線條
主修知識:第一,線條的表現力、線條的類型及運用:輪廓線、結構線、暗示線、機械線與抒情線、模糊線、單一線、粗重線、造型線、力度線、移動線、陰影線、對比線、網狀線、書寫線、涂鴉線。第二,線條的外形、速度、力度、強度、曲直、舒澀。第三,中國傳統用線:十八描、十六皴。練習內容:第一,線條的分類練習。第二,線條的綜合練習。第三,水墨線條意象練習。第四,不同基底、媒介的線條練習。練習說明:第一,講解線條的特質與運用方法,加入線條意向的內容。第二,用傳統的國畫材料毛筆、水墨等描畫不同性質的抽象線條,提煉線條的獨立美感。中國畫里的線條并不僅局限在描繪形體、刻畫形象上,它一直都試圖表現作者的精神世界,線條在運行過程中的各種變化與作者的心境緊密相連,一些抽象的心理感受在線條中得到了物化。第三,利用各種不同材料(媒介),作同一形象的速寫。同時,注意簡化所得的形體結構,對比它們的空間暗示,從中感受畫面骨骼的啟示,體驗畫面空間的構成類型。
5.構成
主修知識:第一,形式元素:黑白灰、色階、層次、點線面、肌理等。第二,形成對比的因素:主次、大小、疏密、松緊、黑白、方圓、剛柔、虛實、繁簡等。第三,形式美的規律:變化與統一、均齊與平衡、條理與反復、節奏與韻律、對比與調和、比例與尺度。練習內容:第一,以人物與環境組合為參考對象,研究形式美的規律。第二,運用明暗技法將可辨識的肖像和抽象的形態結合起來,根據想象進行創作。第三,以平涂、漸明、漸暗的黑白表現方法將幾何圖形組織成具有美感的畫面。第四,選擇某種植物或其他生命體進行點、線、面或其他語言描繪,審視其結構,分析其結合的特征及變異規律。練習說明:第一,在具象素描中不考慮經營抽象,是傳統素描的一個通病。好的素描作品和好的寫實繪畫一樣,在具象的面目下隱藏著抽象關系的巧妙處理。具體形象的內在結構,再加上抽象的構成關系,是西方素描中體現的結構意識相互依托的兩個方面。第二,本單元的練習在于透過形象表面,研究構成畫面美的形式因素及其自身的規律,將自然物象真實的美感轉化為點、線、面,轉化為空間的分割,轉化為不同形式矛盾的對比,轉化為一種純粹的表現形式。
6.肌理
主修知識:第一,肌理的分類:真實肌理、模擬肌理、抽象肌理、虛構肌理、設計肌理。第二,肌理的集成運用、肌理的拼貼;第三,肌理與情緒表達。練習內容:第一,真實肌理練習;第二,模擬機理練習;第三,肌理拼貼練習;第四,情緒轉譯練習;第五,綜合材料與肌理表現;第六,搜集10種不同材料的黑白肌理圖片,將圖片拼貼成一張有空間深度的素描。練習說明:第一,紋理表面的質地構造和明暗程度成為紋理視覺現象的主要形式因素,并且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感應力。因此,在這項練習中我們將從肌理的構成元素、肌理的表現特征、肌理的獲得手段三方面入手,具體探究紋理組織的不同視覺效果,探索其表達情感的可能性;第二,這個課題有利于學生直接接觸自然,廣泛收集和體驗各種肌理效果,研究各類物體的不同紋理,掌握不同肌理的視覺特質,培養他們對于形體與空間意象的反應,對于創造性圖像的產生和表現具有重要意義。作品欣賞:印象派藝術、馬蒂斯的抒情線條、塔皮埃斯和非定型主義素描。
7.空間
主修知識:造型藝術中的空間藝術空間的概念、空間與繪畫、空間與設計。空間的分類與塑造:模擬三維空間、平面化的三維空間、錯覺空間、正負空間、虛幻空間(意識空間,如超現實主義)、混合空間多視角空間(四維空間,如立體派)、東方繪畫空間、淺空間、深空間(無限空間)。練習內容:第一,照相寫實主義模擬三維空間素描練習;第二,立體主義多重“斷面空間”練習;第三,錯覺空間與正負形練習;第四,超現實主義虛幻空間練習;第五,混合空間練習,綜合運用各種空間塑造方法,創作一幅具有虛幻效果的景物素描。練習說明:第一,學習中一個關鍵性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藝術空間觀念,使他們學會運用豐富、令人入迷的藝術元素,創造具有表達力的藝術空間。第二,混合空間是當代繪畫和設計藝術中常用的空間塑造法,其糅合了三維和二維的表現技巧,暗含了正負形、隱喻、象征、改變比例和出乎意料的并列等多種設計手法,達到對主題的多角度演繹。通過混合空間的練習,學生可以仔細比較各種空間類型在主題表達上的優缺點,鍛煉空間想象和重構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設計方法。
四、結語
以上教學革新力圖使學生對造型因素進行相對深入的研究,并成為學生專業學習的基礎。筆者認為,這一基礎的內涵十分豐富,可以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希望同仁批評、增補。
本文作者:王建峰 單位:濱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