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交通管理論文
1中小城市的城市交通特性
1.1道路及交通設施特征
中小城市道路建設相對于城市化和機動化的發展要滯后許多,道路設施陳舊,街巷狹窄,斷頭路多,路網系統不完善。此外,多注重寬大的高等級道路建設,忽視支路微循環系統的建設,造成城市路網等級結構不合理,城市主要交通壓力集中在僅有的幾條城市干道上。中小城市還存在國、省道承擔城市道路職能的現象,使得過境交通頻繁地穿越城市內部,市內出行與過境交通相互交織,降低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進一步加劇了城市交通的擁擠程度。在交通設施資源方面,中小城市缺少專用停車設施,加上缺乏管理,車輛隨意停靠,占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和廣場等城市公共空間,侵蝕交通弱勢群體的出行環境。另外,由于中小城市交通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存在城市道路路燈、綠化、交通標志、信號燈等交通設施建設落后和設置不合理問題,易引發交通運行混亂、交通事故多發。
1.2出行特征
中小城市受城市用地范圍的限制,居民出行規律同大城市相比較就有以下幾點不同:1)出行距離較短,一般在2~5km范圍內,且以步行、自行車(包含電動車)和摩托車為主。這幾類出行方式的出行量占總出行量的70%以上,公交出行所占比重約10%,具體比例如表1所示。于工作距居住地近,午間易出現回程高峰,因此,一般會出現早、中午下班、中午上班、晚4個高峰時段(午間高峰有兩個時段),并且中小城市人均出行次數要高于大城市。3)周邊村鎮出行比例突出,然而農村客運需求增長與城鄉公交建設之間、城鄉公交一體化與交通管理之間的矛盾突出。在經濟水平得以提高和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后,消費、看病、出游等生活性出行大大增加,城鄉間的聯系日益加強,農村公交開始得到發展;但受客運與公交分屬不同管理部門監督管理的影響,當彼此進入對方所屬經營“領地”,既得利益受到侵蝕后,農村客運與城市公交之間出現無序競爭,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使得企業效益低下。
1.3交通規劃特征
中小城市受經濟發展限制,城市規劃、交通管理部門理念落后,城市及交通規劃工作滯后,且拆(搬)遷工作難度大,各方利益難以協調,場站及停車設施用地難以保障,規劃公交線路難以投入運營,規劃成果的實施力度大打折扣,交通規劃的實施效果欠佳。
1.4交通管理特征
中小城市的管理機構眾多,各自為政,缺乏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城市交通執法力量分散,城市交通管理合力不足;交通管理部門缺乏前瞻性、整體性和連續性,工作處于被動局面。
2中小城市公交規劃
2.1線網規劃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規劃分為城市公交線網規劃和城鄉公交線網規劃兩部分。在線網規劃前應統一經營管理權,針對不同類別的公交線網制定出符合各自運行情況的規范章程;在線路經營上可采取拍賣模式,建立“冷”、“熱”公交線路差別補貼制度,必要時可針對“熱”線收取一定的“熱”線使用費以補貼“冷”線經營,培育出有序發展的公交市場,為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打好客流基礎。線路布設時要兼顧客流走向和服務功能,避免過大的非直線系數;同時充分利用各等級道路,避免線路過于集中主干道,使得公交線路的重復系數偏高;在受地形及歷史資源限制的中小城市,可不必苛求較低的公交線路重復系數,但應盡量降低線路的非直線系數,避免線路迂回曲折增加運行時間。城鄉公交與城市公交線路應當明確各自的服務對象,避免各自功能相互交織,對于特殊線路,如園區、景區線路可有適當交織。
2.2場站規劃
由于我國早期的城市規劃對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欠缺考慮以及中小城市對于城市建設用地控制不力,導致公共交通設施用地規劃不足以及原本屬于的用地部分被分割侵占,給現實公共交通規劃與管理帶來諸多麻煩。因此,針對新建城區或開發區應加強公共交通設施用地的規劃、審批及監管力度。在設施規劃層面應具有足夠的前瞻性,確保未來城市發展所需的公共交通設施用地面積,合理劃分區域內公共交通設施用地區位;在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的審批層面應給予最大的方便,確保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能夠及時快捷的劃撥到位;在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的監管層面應做到關鍵領域重點監督,及時發現并制止用地屬性變更情況的發生。公交首末站是公共汽車運營調度、檢修清洗、夜間停車、乘客主要聚集分散和司乘人員休息換班的服務站,應設置在緊靠客流集散點的居住區、商業中心區附近等道路用地面積寬裕的空地上,在用地沒有保障、不能單獨設置公交首末站的情況下也可在城市中心區的外圍或者城市建成區的路內設置。此外,在對新建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設計及審批等各環節應重點考慮公共交通首末站用地的用地預留及建設空間問題。公交停車場及保養廠是公共交通車輛的主要停車和維修場地,其選址應以最大化的減少公交車輛停放及維修過程中的空駛里程,降低公共交通系統的運營及維護費用,兼顧城市未來空間的發展方向為主旨。公交中途站是車輛停靠及乘客上下車的主要交通設施,中小城市公交中途站應加強公交站牌、車站候車棚及候車座椅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同時聯合交管部門加強對公交站點機動車停車占道行為的查處力度,確保公交車輛順利進出車站及方便乘客上下車。公共交通場(廠)站的設計具體參照《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場、廠工程設計規范》等規范的要求靈活設置。
2.3相關規劃和管理
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作為城市系統及城市交通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受到城市、城市交通和道路網規劃等的制約,故在進行城市規劃、城市交通規劃及道路網規劃時應充分考慮交通規劃人員、公共交通運營及管理者的意見,并在公共交通規劃以外的上位規劃、設計中優先滿足公共交通發展所需的交通設施與相關設計,形成由公共交通向道路網規劃、城市交通規劃及城市規劃的反饋機制,從規劃層面做到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3結束語
二十一世紀的首個10年,中國的各大城市紛紛進入堵車時代,接踵而至的霧霾天氣又一次席卷各大城市,發展公共交通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中小城市作為中國城市發展的又一陣地,應認真總結各大城市的經驗教訓,尋求符合自身發展的城市規劃與交通規劃和建設經驗,真正做到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交通系統,科學引導交通出行。公交線網重復系數和非直線系數不僅是判斷線路走向合理性的關鍵,同時也是影響線路運營的關鍵因素。本文在公交線網規劃中粗略分析了兩個指標的取值問題,對公共交通線網的重復系數和非直線系數的研究還停留在理論階段,關于中小城市公交線網重復系數和非直線系數兩個指標之間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文作者:李慶賀、郎海鵬 單位:山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