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一、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問題
1.容易產生自卑感
這種自卑感主要來源于社會評價。眾所周知的是,受多種原因的限制,社會上的人都認為中職院校是次等院校,而作為用人單位來講更是如此,過度的追求高學歷,在和普通高等學校進行競爭的過程中,很容易處于劣勢的狀態。很多中職生甚至覺得自己并不是正規軍。雖然近些年來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人們也對中職院校和中職學生有了改觀,但是傳統的思想一直存在大部分人的腦海中,這種觀念投射在中職學生身上,是他們很容易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自我認同感。除過這個方面,中職生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經濟狀況并不好,和其他學生相比,他們的生活壓力也非常大,這也是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的一個原因,這種自卑心理使他們不愿意參與集體活動,長期下去過度壓抑自己的感情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由于自卑問題而導致的人格缺陷,進而引發一系列的校園安全問題,這樣的現象在國外隨處可見,在我國的校園也時有發生,因此,需要中職教育著密切關注。
2.厭學情緒非常普遍
絕大多數中職院校的學生都認為進入中職學校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甚至是學業上的失敗,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挫敗感,有的學生甚至會因為中考的失利,全盤否定自己,對于自己的未來也沒有任何的信心。事實上,這些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上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本來就有很大的距離,再加上長期的厭學,缺乏踏實認真的精神,這種惡性循環使他們越來越沒有辦法融入學習。具體的表現在學習的目標不夠明確,學習的動機不夠適當,學習的方法也不正確等等,在學習過程中長期處于焦慮的狀態下,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一有機會就逃課,在考試過程中采取作弊的方式蒙混過關,厭惡學習,反感學習,沒有以一個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學習。
3.擇業焦慮現象非常嚴重
在當下,即使是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更不用說中職院校的學生。就業也是中職院校學生最大的一個壓力,絕大多數學生都會擔心用人單位會對他們持有無形的歧視態度。在當下這種雙向選擇的市場上,之眾生能否突出重圍,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崗位,成為當下中職學生重要的疑慮。很多學生甚至會因此背上很重的心理負擔,日思夜想,也為此緊張兮兮,心神不寧,一提到找工作就會恐慌不已,處于一種擇業焦慮的狀態之中。
二、改善中職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對策
在當下,我們要向從根本上解決中職學生的心理負擔問題,就需要按照他們的心理發展規律,激發他們的潛能,從根本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具體來說,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力創和諧健康的新環境
全社會都應該動員起來,為中職生的健康成長創造出一個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一些政府部門也要投入其中,不斷地完善各項文化建設,為他們提供健康的休閑娛樂場所,陶冶他們的身心,為他們的成長創造一個較好的社會環境。
2.建立起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
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教師的良性引導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作為教師來講,不僅要熱愛和尊重學生,還要和學生建立起互相信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學習的過程中,嚴格的要求學生,努力擴寬他們的視野,提高文化水平;在生活過程中,給與他們最大的關懷和信任,使他們樹立起基本的自信心,并引導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我。
3.在中職院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在中職院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將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滲透的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之中。在規劃心理健康課程的過程中,必須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分階段的、有規劃、有選擇的為學生傳授相關的健康知識,可以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心理知識,使他們能夠重新認識到自己,強化自我的意識,輔助他們樹立起更好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注意的是,要將這種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深入的滲透到教學活動的始終,最好是能夠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和具體的班主任教學工作之中,幫助中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正確樂觀的面對學習和就業壓力。
三、結語
受到社會觀念和自身認知的影響,中職院校的學生一般來講很容易形成一系列的心理障礙,譬如說自卑、苦悶,等等,作為教育者來講,要認識到問題的所在,盡可能地克服它們的自卑厭學情緒,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通過建立起穩定和諧的師生關系,在中職院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中職學生的發展營造健康和諧的環境等等,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輔助他們更好地面對學習和就業方面的雙重壓力,促進克服心理障礙,樂觀健康的成長。
本文作者:莫曉冬 單位:南通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