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健康教育論文
生命在于運動,新陳代謝靠運動加速,運動分為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以及伸展運動。有氧運動:騎車、慢跑太極拳、慢速游泳,消耗體內脂肪,建議40分鐘以上,微微出汗。無氧運動:健身房、快跑、打羽毛球、運動員競技,消耗體內糖原、蛋白質,建議每周不超過三次。伸展運動:辦公室內伸伸手、提腿彎腰,家里拖地、搬東西、抬手取物,都是一種運動,有助于健康。
營養占主要地位。吃得飽不如吃得好,吃得好不如吃得營養,吃得營養不如吃得營養均衡。營養的最高境界--營養均衡。營養從哪里來?怎樣才是均衡呢?中國營養學會根據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推薦均衡營養的食物金字塔。
六大類食物:五谷根莖類包括米面、紅薯、玉米等,300-500克/天。蔬菜、水果類要吃當季新鮮時令的。魚、肉、豆、蛋、奶主要攝取蛋白質,肉類中含40%的脂肪,吃多了也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盡量吃魚類,每天需要125-200克。牛奶250-500毫升。食用油小于25克,只有一湯勺。鹽少于6克。現在我們肉類吃多了,五谷根莖類吃少了,甚至不吃了,吃成了倒金字塔型。這也是造成現代人文明病多發的原因之一。
這六大類食物給我們提供哪些營養素呢?六大類食物提供了七大類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和水。
(1)蛋白質:提供能量4千卡/克,占人體重的15-20%。人的身體大部分是蛋白質構成,如皮膚、肌肉、內臟、指甲、頭發、腦子,就連骨骼也是由蛋白質構成的。恩格斯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主要食物來源:肉禽肉蛋攝取動物蛋白,谷物、豆類攝取的是植物蛋白。缺乏易患病、易疲勞、消瘦、水中、神情呆滯。
(2)脂肪:提供能量9千卡/克,占人體體重的13.8%,脂肪保護內臟器官,減少摩擦,起固定作用,還可以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食物來源:動物性油脂、植物性油脂。缺乏則皮膚干而無光,缺彈性,受到撞擊內臟容易受傷。
(3)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4千卡/克,占人體體重的1.5%,食物來源:植物性食物,如糧谷、甘薯、土豆、水果、蔬菜、白糖、還有蜂蜜。分為單糖、雙糖、多糖。以上三類稱為宏量營養素。
(4)維生素:包括水溶性維生素B、C和脂溶性維生素A、E、D、K。維持生命的元素,參與生命循環的各個方面。食物來源:維生素B1、B2、C主要來自蔬菜、水果維生素A、D、E主要來自奶及奶制品、蛋、粗糧、動物內臟。
(5)礦物質:包括鈣、鎂、鐵、鋅、銅、錳。99%的鈣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1%存在于血液和肌肉中,作用強健骨骼和牙齒,減少鋁在體內的積聚,預防老年癡呆、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有助肌肉收縮。鎂幫助血液循環舒緩神經,有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預防結石產生。鐵缺乏易貧血、疲勞、煩躁、抵抗力下降。食物來源:奶及奶制品、水產品和動物內臟綠葉蔬菜、菌藻類、堅果類。
(6)纖維素:稱為不是營養素的營養素。分為可溶性纖維素:進入血液,帶走體內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起到清洗血管的作用。不可溶性纖維素:幫助腸蠕動,是腸道的清道夫,預防腸癌、痔瘡、便秘。食物來源:水果、蔬菜。
(7)水:水是生命之源,占人體的60%,每天需要飲水2000毫升,相當于4瓶礦泉水,不管男人女人,都要做個水靈靈的人。七大類營養素提供給人們40種必需營養素。除了正常的飲食外,餅干、話梅、雪糕、油炸食品、腌制、熏制食品、汽水、食用香精、防腐劑、著色劑等統稱為垃圾食品。其中,有深加工的食品,蛋白質已經變性,維生素已遭到破壞,吃進去只會對肝臟、腎臟造成負擔,這十類食物盡量不吃、少吃。
總之,要想健康,就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適量運動及均衡營養。
本文作者:韓淑紅 單位:航天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