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農業技術論文
一、節水灌溉主要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工業、農業、城市等方面的迅速發展,水資源供給壓力也隨之增大,對節水技術的改進、推廣和創新越來越迫切。在節水灌溉技術方面,主要從工程和農藝兩方面考慮。
1節水灌溉工程技術
節水灌溉工程重點解決水量蒸發和滲漏損失問題,通過工程手段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目前,我國在引進、吸收國外技術的基礎上,推廣改進了多種技術措施,將渠道防滲、低壓管道輸水、噴灌、微灌、地面灌溉新技術等成功應用于絕大多數省市,對水資源有效利用意義重大。渠道是農業灌溉的主要輸水方式,其防滲技術是提高水利用率的主要技術手段。此項措施作用主要是減少渠道輸水滲漏損失,采取建立不透水防護層的方式,根據不同材料可分多種類型,通常使用土料、混凝土、水泥、塑料薄膜、瀝青、磚石等。低壓管道輸水的特點是利用低壓管道代替渠道將水直接輸送到田間,具有設備簡單、投資較低、輸水效率高、節約土地等優點,主要應用在北方機井灌區,對北方灌區發展節水灌溉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自20世紀50年代初引進的噴灌技術以來,目前已發展到28個省、市、自治區。噴灌節水效果顯著,灌水均勻,土壤不易板結和鹽堿化,有利于作物增產和實現種植機械化、產業化。但同時也具有易受風影響,設備和投資等問題。噴灌的特點決定了此項技術適合干旱缺水、山地丘陵和種植經濟作物的地區。滴灌、微噴灌、小管出流、滲灌和涌泉灌等都屬于微灌技術,其引入源自20世紀70、80年代。各微灌技術具備不同的特點,但整體上都省水省工省肥、耕地利用率高、灌水均勻、避免土壤鹽堿化等優點。對地面灌溉進行改進和創新,采用新型技術是十分必要的措施。改進的地面灌溉技術主要有長畦分段短灌、間歇灌溉、地膜覆蓋、波涌灌溉、水平畦田灌溉、激光平地等,近年在新疆等多地區研究推廣,取得了良好效果。
2節水灌溉農藝技術
應用農藝節水技術是促進農業高產、穩產、優質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節水農藝技術包括耕作技術(蓄水保墑)、作物合理布局、抗旱作物栽培技術、覆蓋保墑技術、控制性灌溉和作物調虧灌溉技術、土壤保水劑、化學調控及生物技術(抗旱品種選育)等。目前,農藝技術普及性較好,其中生物技術、水肥耦合高效利用等高新技術需更多鉆研。
二、節水灌溉管理
節水灌溉要取顯著效果離不開科學的管理方式和國家政策的支持。管理技術以對農田作物水分管理調控、實現最佳區域效益為目標,最大限度滿足作物需水要求,包括節水高效灌溉制度、土壤墑情監測與預報、灌溉用水管理信息系統、輸配水測量監控技術和流量調控技術等。節水灌溉管理不只是技術方面的,還應重視管理體系和理念,在政策導向、科學研究和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管理模式和經驗,發展推廣適用于我國現實狀況的管理方法,從整體上提高管理水平。
三、我國節水灌溉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對灌溉要求系統化、現代化,節水灌溉技術向精細化、自動化、可操作化發展,主要體現在技術和管理方面。在技術上,逐漸將網絡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自動控制、測量監測等高新技術應用于節水灌溉領域,深入研究非充分灌溉、精細農業等技術;應用高效節水的灌溉技術和設備,實現灌溉自動化;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加強田間管理。在管理上,結合國情現狀,發展高效節水管理技術和系統,研究節水灌溉管理模式的適用性、選擇條件和規范化管理辦法,在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改革創新。
四、結語
我國在節水灌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因地制宜地推廣現代節水灌溉技術,整改老舊渠系,加快渠系管道化,將工程和農藝措施充分結合,推行符合國情、簡單易掌握的節水灌溉模式,最終使我國水資源短缺現狀得以改善,并取得更大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
本文作者:謝國慶 單位:五常市水利工作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