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工作匯報
市是非公經濟的先發達地區,是“中國塑料包裝產業基地”、“中國包裝印刷產業基地”、“中國農副產品加工基地”,現有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4個被省政府批準的產業集群專業鎮,現有法人非公有制企業1549家,非公企業經濟總量占市域經濟的80%以上。幾年來,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非公企業黨的建設工作也在探索中前進、在創新中加強。一是非公企業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現有非公企業黨組織291個,其中,單獨組建224個(含黨委2個),聯合組建67個,覆蓋企業1379家,組建率89.04%,2個經濟開發區和4個專業鎮全部建成黨員服務中心,全面實現了我市提出的“職工30人以上的企業有黨員,有黨員的企業黨的組織全覆蓋、沒有黨員的企業黨的工作全覆蓋”的目標。群團組織統籌推進,非公企業建有工會組織763個,團組織83個,婦聯組織83個。二是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抓手和載體進一步有力。市委成立了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工作委員會,并做到了機構、人員、編制的三落實。2013年,安排40萬元經費專項用于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其中市財政30萬列入預算,并逐年增加;市管黨費每年安排10萬。今年2月份,市委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意見》,對非公企業黨組織實行“達標評星”,并建立了物質、社會職務安排、政府采購、公共產品招標、項目申報、規劃用地上的相關激勵機制,切實從企業自身運作規律出發,把黨的工作有機融入企業經濟活動之中。三是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深入人心,實打實抓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成為全市上下的一致共識。“黨建強、發展強”,成為企業本身的自覺行動和價值追求,華祥集團黨委“七一”前夕,被中央組織部和省委分別授予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光榮稱號。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組建覆蓋,夯實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組織基礎
抓好“兩個覆蓋”,是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幾年來,特別是去年12月份,省委組織部部署集中組建以來,我們圍繞非公經濟組織發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建立到哪里,黨的工作就開展到哪里的目標,努力擴大覆蓋面,消除“空白點”。
1、走訪摸排亮家底。要順利實現全覆蓋,首先要解決好企業底數不清和企業內黨員底數不清的問題,為此,去年10月,結合黨內年報,我們開展了大規模的“兩摸排、建臺賬”活動。一是黨員情況的摸排。逐一厘清了全市33940名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的具體從業情況,使568名在本市企業工作的“隱性”黨員亮明身份。二是企業狀況的摸排。逐戶核清了企業規模、運行狀況、員工和黨員數、業主身份和黨群組織設置等情況,梳理出全市法人企業1549家,確認已停產、應注銷未注銷等空殼掛名公司542家。據此,建立了五項工作臺賬,即已單獨組建黨組織企業臺賬、聯合掛靠方式已組建黨組織企業臺賬、有黨員未建黨組織企業臺賬、無黨員較大企業(30人以上)臺賬、無黨員較小企業臺賬等,使1549家企業做到了家家有著落,為后續的組建和動態管理夯實了基礎。
2、多管齊下抓組建。由于各企業所處的區位環境、生產經營特點、組織結構形式、職工隊伍構成等存在著較大差異,相應的黨組織組建所面對的主要問題以及黨組織建立后工作的重點難點也各不相同。在充分把握各細分群體規律性特征的基礎上,我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為不同企業提供不同的黨建工作支持。一是落實組建網絡。各鄉鎮、街道均成立非公企業黨工委,非公企業數量較多的地方還在工業集中區或按產業鏈設置了若干聯合黨組織,具體指導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二是落實組建要求。我們規定,凡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全部單獨建立黨組織;有2名黨員的,全部選派黨建工作聯絡員,及時建立黨組織;有1名黨員的,按地域相鄰、行業相近,建立聯合黨支部或掛靠所在村黨支部,進行培育和“孵化”;新設的規模以上企業,實行企業建設和黨組織組建工作“雙同時”。同時,對暫沒有黨員的企業,分片劃區,納入聯合黨組織的組織領導,并通過推薦輸送、群團促進、優先發展黨員等方式,為其盡早建立黨組織創造條件。三是落實組建責任。實行“兩包三定”,即市級領導包片、鄉鎮街道和組工干部包點,層層簽訂責任書,定人、定時、定量的落實組建任務。建立了基層黨建工作雙月調度會制度,由全市24個基層黨委輪流舉辦,以召開現場會的形式調度各地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等情況。今年以來,全市非公企業新建黨組織129個,其中單獨組建78個,聯合掛靠組建51個,新覆蓋企業1085家。
二、抓規范鞏固,提升非公企業黨組織的運行水平
在非公企業組建黨組織不是最終目的,發揮好“兩個作用”,才是出發點和落腳點。集中性組建的非公企業黨組織,基礎薄弱,功能和運行機制不健全。為此,我們把鞏固和規范作為組建后非公企業黨建的重點。
1、“五抓五送”建陣地。規范的黨員活動陣地,是非公企業黨組織發揮作用的重要平臺。2010年,我們作為省委組織部安排的兩個試點活動點之一,全面開展了“抓黨組織組建、抓黨組織書記培訓、抓黨員發展、抓制度建設、抓活動場所建設”,送“企業黨組織必備的標牌、黨旗、支部活動和黨員學習記錄本、黨報黨刊和圖書、制度掛圖”為主要內容的“五抓五送”活動。除75家規模以上企業由省委組織部安排“五送”外,我們還將“五送”活動范圍擴大到全市已建黨組織的所有非公企業,籌措經費近100萬元,專項用于陣地建設,為非公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物質保障。在活動陣地的具體建設上,我們要求做到“兩個規范”。一是規范布置。活動室內環境整潔,布置合理,設備擺放整齊,各項工作制度上墻。二是規范活動。要求鎮、街道和開發區每半年組織開展一次黨課教育,各非公企業黨組織運用活動陣地每月至少開展集中活動一次。目前,全市非公企業黨組織全部實現了“一室六有”,我們還指導金光、盛運等一些有條件的企業建立了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管理規范的黨員活動中心,為黨員學習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2、分級負責抓培訓。加強黨組織書記和黨建工作指導員隊伍建設,是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組織保障。幾年來,我們大力實施“銀領計劃”,雙向選擇了22名退居二線干部到非公企業擔任黨組織書記;實施“紅領計劃”,推薦了75名黨員大學生到非公企業從事黨務工作;今年又向未建黨組織的非公企業選派了102名黨建工作指導員。同時,實施“兩支隊伍素質提升工程”。一是分級負責。市里重點抓好十強企業、明星企業和黨建工作示范企業的黨組織負責人及業主的培訓。基層黨(工)委負責對其他非公企業特別是規模企業的黨組織書記、黨員和企業主的年度培訓,要求每年至少開展一次。二是分類進行。按“缺什么練什么”的原則,對新上任的企業黨組織書記和黨建工作指導員著重抓黨建業務培訓。對黨員著重抓黨性觀念教育,利用企業遠程教育站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對企業主著重抓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組織部長約談、干部宣講、外出觀摩等形式,不斷提高企業主對黨建工作的支持力度。一年來,我們市一級已開設非公企業黨建培訓班3期,培訓企業業主215名、企業黨組織書記117名、黨建工作指導員147人次。
三、抓創新示范,樹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標桿樣板
尊重實際,著力建設骨干企業黨組織,從中探索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基本規律,發揮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是我們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舉措。
1、緊貼實際活制度。除實行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決策制度、領導群團組織工作制度,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外,為進一步貼近實際,不少企業還探索建立了新的“三會一課”制度。其主要內容是:黨支部每月召開一次政策法規學習會,學習政治理論、政策法規、形勢任務、生產安全、職業道德等;每月召開一次黨員獻計獻策會,引導黨員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破解難題;每季度與企業經營管理層召開一次協商溝通會,對企業發展戰略定位、人才、員工考核激勵、企業改革等重大事項進行溝通協商;每月一次技術創新課,通過專業技術人員講課、觀看電教片、現場觀摩等形式進行新技術、新工藝培訓,把“三會一課”與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崗位工作、促進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實現了“企業需要、業主認同、員工歡迎”。
2、對照發展設載體。為讓黨組織和黨員充分展示先進性,我們加大載體創新,搭建有形舞臺,提出爭做四型企業。一是實施“紅色引擎工程”爭做“創新型企業”。廣泛開展黨員“亮標準、亮身份、亮承諾”,“比業務、比作風、比業績”的“三亮、三比”活動,通過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等形式,強化黨員的政治榮譽感和自律意識。積極開展“我為企業獻一計”、“小創造、小發明”、組織職工技術攻關等活動,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大黨組織培育人才隊伍力度,定期組織開展知識講座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全體職工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二是實施“品牌文化戰略”,爭做“文化型企業”。要求企業黨組織主導企業文化建設,培育企業精神。不少企業黨組織都建立企業文化宣傳陣地,及時宣傳黨員和企業業績、黨員事跡和“藍領”成長印跡,開展評比展示活動。定期開展群眾性的文體娛樂活動,不斷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三是開展“關愛職工行動”,爭做“和諧型企業”。通過“談心接待日”和設立意見箱等形式,及時了解職工的呼聲和愿望,暢通職工意見反饋渠道,隨時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開發區和范崗鎮黨委還建立了非公企業職工互助基金,定期組織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解決職工的實際困難。四是實施“反哺社會工程”,爭做“責任型企業”。支持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開展“企村共建”活動,形成“以工促農、企村互利”的長效機制。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組織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感,提高企業社會美譽度。
四、抓激勵保障,激發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內生動力
為進一步調動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積極性,我們把“黨建強、發展強”作為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總目標,開展星級黨組織品牌創建活動,有效激發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內生動力。
1、達標評星增活力。首先是科學設置星級,在全市非公企業黨組織中設“五星級”、“四星級”和“三星級”三個等級,五星為第一層次,四星為第二層次,三星為第三層次。實行總量控制,五星級非公企業黨組織不超過10家,四星級不超過20家,三星級占全市非公企業黨組織總數的20%左右。二是實行量化考核,按照非公企業黨組織的“兩個作用”發揮,圍繞組織凝聚力、黨員作用力、發展推動力,制定了15項考核指標、32個得分點、100分值。對不易量化的指標實行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考核結果分“優、良、中、差”,分別計5、3、2、0分。三是嚴格評定程序,由各鎮、街道和開發區黨(工)委對照標準對所屬非公企業黨組織進行檢查自評,向市委組織部申報參與“五星級”、“四星級”考核評定的企業名單和有關申報材料。市委組織部經與有關部門初審后,確定“五星級”和“四星級”參評企業。對申報參與“五星級”和“四星級”考核評定的企業,由市委組成考核組,對參評企業進行現場走訪,逐項考核打分,市委組織部綜合得分情況,提請市委研究確定榮膺“五星級”和“四星級”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名單。“三星級”非公企業黨組織名單,由基層黨(工)委研究提出,報市委認定。考核評定工作原則上每兩年一次。
2、多措激勵聚合力。建立了五項得星激勵措施。一是命名表彰。獲得“五星級”、“四星級”和“三星級”非公企業黨組織均由市委命名表彰,享受期限為兩年,從命名之日算起。二是將業主支持黨建工作情況,作為安排參政議政等社會職務的重要條件。從非公企業業主中推薦省級以上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時,原則上只從“五星級”黨組織獲得企業產生。從非公企業業主中推薦安慶市級黨代表時,原則上只從“四星級”及以上黨組織獲得企業產生。推薦市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時,一般也應從星級獲得黨組織企業產生。三是將業主支持黨建工作情況,作為評選非公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務工作者等其他綜合性評先表彰的重要條件。四是對獲得“五星級”、“四星級”黨組織企業,在我市政府采購、公共產品招標、項目申報、規劃用地中,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考慮。五是對獲得“五星級”、“四星級”黨組織企業,納入市委、市政府有關文件的發文范圍。同時,建立“星級黨組織”創建工作責任制,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獲得五星級、四星級比例高的前三名基層黨(工)委授予“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對星級空白單位予以通報批評。該項活動實施以來,各地紛紛結合生產經營特點,研究符合實際的黨建模式,制訂具體可行的工作方案,設計各具特色的活動載體:盛運集團實施了“紅色引擎工程”,華祥集團堅持開展“每月一星”評選……,有力地帶動和提升了全市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水平。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從以下兩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繼續在營造氛圍、提升影響力上下功夫。通過召開專題會議、舉辦企業論壇、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引導企業主、企業黨組織負責人提高認識,感受黨建工作對改善企業管理、促進企業發展、樹立企業形象、打造企業品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強抓黨建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挖掘推介一批先進典型,激勵表彰一批優秀企業黨務工作者,提高全社會對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關注度。整合各方資源,充分發揮相關職能部門作用,變組織部門“單打獨斗”為相關部門“聯合行動”,凝聚起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是繼續在規范提高、增強針對性上下功夫。按照“活動場所標準化、制度建設規范化、臺帳資料系統化、電教設備現代化”要求,進一步明確陣地場所、班子建設、組織制度、檔案資料的規范化標準,堅持因企制宜,既不好高騖遠又適度超前。加大對骨干和影響力較大企業的黨建工作指導力度,積極探索黨組織發揮作用的新途徑,放大品牌效應。建立市鎮(街道、開發區)兩級培訓體系,加大對企業主、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指導員的培訓力度。開展好“達標評星”活動,以經濟工作的理念、項目管理的辦法,化虛為實,變軟為硬,進一步提高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