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護理論文
手術中心理護理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反應的觀察,及時傾聽患者的訴求和掌握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保證手術室患者的安靜、整潔和舒適,必要時可以通過播放輕音樂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其緊張情緒;護理人員操作需要保證輕柔,避免器械操作等噪音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對將要進行的手術操作進行提前說明,消除患者不安情緒;與患者進行接觸時,護理人員需要保持親近的笑容、人性化的語氣和專業化的態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建立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加強術中觀察,對患者的呼吸、脈搏和血氧飽和度等加強觀察,對發現的異常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4]。
術后心理護理人工流產患者最為關心的,是術后手術效果以及手術是否對術后生育造成影響等問題,對此,護理人員需要堅持整體護理,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詳細和耐心的解答,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緒。大多數患者在術后會出現一定的出血、疼痛和身體不適等癥狀,護理人員需要對此加強健康教育,告知手術后不良反應的屬于正常情況,不代表手術失敗,更不會對術后生育產生影響;宣傳常用避孕方法和緊急避孕方法等相關性健康知識,減少其意外妊娠和婚前妊娠的發生概率;指導患者多進行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體力勞動;加強會陰部衛生護理,避免盆浴,加強個人衛生,若術后2~3d出現較為嚴重的陰道出血癥狀應立即進行復診;對人工流產對生理和心理的傷害進行健康教育,加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減少意外妊娠[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組間比較采用t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進程表示,計算資料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人工流產是指在妊娠14周內,因為疾病、未婚先孕和計劃生育等原因,患者不愿意繼續妊娠而采取人工方式對妊娠進行終止的治療方法[6-7]。當前,無痛人流技術發展應用迅速,減輕了患者的疼痛和應激反應等,具有較高的接受度,有效提高了人工流產手術的質量。人工流產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對手術和術后恢復造成很大的影響,這一問題開始受到臨床護理人員的重視,加強人工流產的心理護理,成為進一步提高手術質量的關鍵。
人工流產患者受到家庭、社會和對自身生育能力等因素的困擾,會在手術過程中產生焦慮、緊張和消極等不良情緒,在生理-心理-社會護理模式的指導下,本院對人工流產患者進行了整體的、全面的心理護理,在術前進行患者疑問的解答、隱私保護、情感支持等,促進其積極接受治療;術中加強與患者溝通,保證人性化和專業化操作;術后加強健康教育,增強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減少意外妊娠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傷害[8]。
本組研究中,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患者分別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干預,對兩組護理干預前后SAS評分進行統計分析,觀察組護理前SAS(48.8±8.3),護理后(32.5±4.5);對照組護理前(48.6±8.4),護理后(45.5±6.5)。兩組患者與護理前對比,SAS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患者下降幅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人工流產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對于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手術治療和促進術后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需要進一步加強。
作者:金斐 單位:通城縣婦幼保健院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