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學教學戰略規劃中,首先要注重層次性。在現代經濟中,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層次性,不僅對高端人才有需求,而且在低中人才市場中也存在大量需求。這是與我們金融發展階段相適應。所以,在金融教學戰略規劃中,要學校根據自己的師資力量和辦學特學培養不同層次的金融人才。在人才培養中,可以由國家有關部門統一制定培養計劃,高校根據自身的實力的升降制定培養目標。
一、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金融學教學發展的基礎,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
(一)增加金融學微觀方面的內容
在金融學教學中,注重對宏觀金融學的研究,在微觀金融學方面比較不受重視。這與我國金融體系管制有很大的關系,因此,金融運行的績效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制度、政策等宏觀因素,在金融學課程設置上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傾向于宏觀理論方面忽視對微觀層面的教學。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領域的不斷擴展和延伸,微觀層面的金融學理論在金融市場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要求我們要轉變教學理念,及時把金融學的微觀內容加入到教學之中。在金融學課程設計時,加大微觀理論的內容的同時,還要注意微觀理論與宏觀理論的相結合,不能因此而忽視對宏觀理論的地位。把微觀理論與宏觀理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合理調節兩者之間的比例關系。
(二)強調課程內容國際化
經濟全球化是經濟發展的趨勢,在金融領域更是如此。金融人才的培養不僅要適合國內的經濟發展需要,更需要參與到全球經濟發展中。只有這樣才能經濟發展中真正培養出人才。所以金融學課程設計要增加國際金融學的內容,比如基本的國際金融理論和業務知識,包括已有的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對外結算等課程。此外,在國際規則方面的知識,如國際經濟法、國際慣例、主要國家的金融法律、國際性金融貿易組織及其運作等;國際交流方面,如主要國家金融業傳統、文化傳統、經濟外交軍事政策、國際交往禮儀、國際談判學等等,這些都應該成為金融學的教學內容,擴大金融學教學的國際視野。
(三)實現金融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
金融活動通常以數理模型為基礎,這就需要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掌握數理知識,否則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難進行新型金融工具的設計和開發。除與數學關系較為緊密外,金融業務的信息化也是金融發展的趨勢,這要求金融專業的學生要掌握信息管理和計算機技術。因此,課程設計時就要注意金融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吸收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促進金融理論的轉化成為市場所需的技術,促進金融的發展。
二、教學手段的現代
教學現代化,尤其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學校教學的常規手段。在金融教學中要更好的利用多媒體等方式創新教學手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不僅是脫離原始的“黑板粉筆”教學,利用計算機制作課件,而是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發掘金融學教學的潛力。比如,建立金融實驗室。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設備及相關的軟件配套設施,比如銀行軟件、證券軟件等進行實踐教學。金融實驗室可以真實地模擬現實市場環境,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股票、期貨交易環境。金融實驗室學生還可以通過互動式操作逐步熟悉現實保險公司的實際工作流程。這些都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金融業務技能。在現代化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和資源的豐富性,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滿足學生對信息的需求,鼓勵學生在利用網絡資源,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此外,金融教學還應該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多形式的開展實踐教學提高金融學微觀理論的教學效果。實踐性教學可以通過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與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等開展合作等實現。也可以開展金融模擬投資競賽和金融熱點問題辯論賽、組織專家講座、創辦自己的金融學術報刊。
三、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教學戰略規劃的重要一環。現行的金融學教材偏重與理論,對實踐的部分重視不夠。這不僅不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會降低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所以在教材建設中要注重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之間的平衡關系。此外,在教材建設上要注意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理論成果,將其及時地補充進教材中去。此外,在教材建設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教材建設應與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相結合
教材建設要與師資建設同步,這樣才能保證教材建設能夠確實起到作用,發揮出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在師資力量建設中,要對教師進行評估,尤其是對教師的知識結構進行評價。通過評價,對教師的業務水平給予全面了解,從而制定有針對性對方案來提高教師水平。除此之外,學校還應針對教材就教師的不足之處及時發現,對教師進行培訓、業務交流等來提高教師的素質,以便能夠與教材同步。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根據學校的規劃,也要根據教材的適應性,有針對性地發展。此外,教師隊伍建設緊跟時發表展,金融學理論的更新換代的速度快,要求教師具備較新的理論知識,同時具備合理的理論結構,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在教師培養上,要切實制定教師培養計劃,通過進修、培訓、參與課題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通過科學的考核獎懲辦法優化教師隊伍。對教師的培養不僅是要從制度上安排,促進他們自身的提高,學校也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為他們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促進教師隊伍的良性發展。
(二)教材建設需與提升網絡教學環境相適應
教材建設立體化才能有助于提高多媒體等網絡技術的使用。所謂教材立體化就是在一整套教材建設中,包括核心教材、課程說明、課程大綱、學習指導、學習要點、重要概念、問題解答、活動建議、教學案例、教學圖片、實驗實訓指導、在線課堂、復習題庫、課程試卷、政策法規、參考文獻、專業期刊、相關網站等在內的一體化設計、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課程立體化教材。通過教材的立體化建設有效利用網絡教學的先進條件。
(三)教材要注重實踐內容與實踐課的一致性
金融學人才培養的重點是應用型人才,需要他們能夠對金融市場做出敏銳判斷,對市場業務能夠熟練操作。所以在金融學教材的建設中,需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材的實踐內容是理論結合實際的最佳手段,是純粹的實踐教學的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進行實踐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材實踐課程的設計上要注重與純粹的實踐課的銜接,保持二者的一致性。同時,在教材實踐課的設計上要教材結構“模塊化”,重點突出,層次分明。使用時可以將銀行、證券、理財等內容進行模塊式的剪裁,拼接成不同類型的知識模塊,便于選擇性組織教與學,使教材更加實用、適用,職業特點更加突出。此外,在金融學考核方式方面要多元化,根據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進行多元化實踐教學的考核與評估,改變過去以筆試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例如,對于課內實踐,可以按照考查方式進行考核;對實踐環節,比如商業銀行業務實踐、認識實習、專業實習之類,采取撰寫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寫作、答辯等方式來考核。
四、結束語
在金融學教學戰略規劃中,以教材建設為核心,通過師資建設、教學手段現代化、考核方式多樣化來整體提高金融學的教學水平,應對新形勢下金融學教學提出的挑戰。
作者: 吳雙 單位:天津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