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學授課內容存在的問題
1.微觀金融運行機制的內容欠缺
從金融學50%的內容與宏觀經濟學的內容重復就可以看出,我國的金融學教學中,更側重于宏觀金融運行機制,重視銀行體系、貨幣供求、貨幣政策等內容。而與我們日常理財息息相關的微觀金融運行機制,金融學教學中涉及較少。由于非金融專業的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一般不會再學習金融專業的其他課程,所以就出現了前面所說的,財經類專業畢業的學生不會運用金融知識的現象。
2.理論性太強
非金融專業的金融學,教學目標不是讓學生記得金融理論,而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可我們現有的金融學課程框架里,多為貨幣與貨幣制度、貨幣供求和均衡等理論性很強的內容,卻少了金融工具、交易價格、投資與風險管理等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3.教學內容順序安排不合理
比如我們現有的大綱中都是先講利率,后講金融體系,再單獨設立一章講貨幣的供求。這個順序不合理而且所占篇幅太大,理論性太強。筆者認為應該先學習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之后才學習貨幣供求,其間引出利率的內容。
二、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改革構想
1.調整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比重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對收入的增值保值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強。人們需要知道通貨膨脹時如何令自己的財富保值;人們需要知道除像長輩一樣把收入存入銀行外還有哪些投資渠道,缺乏微觀金融運行機制內容的大綱,使教學的實用性較弱,很難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因此迫切需要調整非金融專業的教學大綱,調整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比重。
2.在完整介紹基本內容基礎上,強調微觀金融的教學
發達國家的金融理論體系已經從宏觀領域為核心轉向以微觀領域為核心。而我國的金融學教學依然是以宏觀領域為主,教學內容與時發表展脫節。非金融專業的金融學,在完整介紹金融學基礎原理的基礎上,還是應以微觀為主,即應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金融工具、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等內容為主。
3.設計專門的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大綱
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對不同專業學生使用的教學大綱沒有差別,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所以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適合非金融專業學生的教學大綱的編制,迫在眉睫。以下是筆者為非金融專業設計的教學大綱。本大綱設計的原則是:為保證理論體系的完整性,重復交叉的內容不能一概去掉,但由原來的重點內容變為非重點,由詳講內容變為非詳講;由宏觀為主轉向以微觀為主;協調理論性和實用性。
4.盡量選擇切合實際的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其融入課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謂的好教材,教學內容應該符合時發表展要求,反映最新的金融發展趨勢,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比重合適。每章都應有相應的案例,能增強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進而學會應用。總之,金融學是大多數經管專業的學生都會學習的基礎課。但是,在非金融專業的金融學教學實踐中存在許多問題。改進非金融專業的金融學教學環節,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最重要的方面,必須加以重視。
作者:阿茹娜 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