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賞識教育論文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堂運用賞識教育的必要
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學習情感與意志品質,它雖然并不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成效,卻對學生學業的提升有著顯著的影響力。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表現為自尊、敏感、愛表現,渴望從外部獲取進步的動力,傾向于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但思想政治學科不乏大量的概念性、程序性知識,它們不僅為政治教師設置趣味性教學情境制造了障礙,也容易導致學生飽滿的學習情緒受挫,因此高中政治教學一方面需要賞識教育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參與熱情,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全心投入;另一方面,賞識教育以鼓勵、贊美表達“教育的愛”,教師基于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意可換得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有利于融洽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相長。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運用賞識教育的策略
1.確立高中政治課堂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賞識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堂需要確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首先,賞識教育應適應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對“學生發展本位”的主張,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學生達到政治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比如通過思想政治課程的德育內容,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目標與理想追求的有機統一,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優勢潛能,全面培養學生追求理想的意志品質、道德情操。
其次,賞識教育要求教師提高職業道德修養,認識到賞識的原動力是對學生的愛,“以人為本”的高中政治課堂需要彰顯教師的“師德師愛”,主要表現為對學生的尊重。比如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主觀性較強,高中生的思維活躍,教師應弱化“師道尊嚴”,給予學生更多的話語權,允許學生質疑,實現課堂和諧地雙向互動。
2.構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賞識教育氛圍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需要構建賞識教育氛圍,通過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融洽師生關系,提升學生的教學參與性,促進教學相長。主要表現為教師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比如,講授《國家權利機關》一課,教師可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時政性特征,讓學生提前收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新聞報道及相關點評,將時政熱點融入教學內容,開展廣泛的課堂討論,奠定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又如,《揭開貨幣神秘的面紗》一課,高中生對商品與消費已經有了相當的生活體驗,教師可以強化政治課程與學生現實生活的關聯性,改變傳統政治教學的概念性講授方式,針對貨幣產生過程讓學生表演社會不同時期物品交換的情境,讓政治課堂“活起來”,強化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作用。
3.規避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的賞識誤區
“平時數理化,考前政史地”的尷尬局面在高中校園由來已久,學生慣于在考試前夕背誦政治的重點條目來換取高分,政治學科的價值地位不突出,表面上看源自高考硬性環境,究其根本卻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人性化教學方式缺失。賞識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理論的重要觀念受到眾多教師推崇,但其教學踐行卻存在著誤區,主要表現為“賞識局限”。
一是局限于學習賞識,即教師將學生政治考試的量化考核標準作為賞識的出發點,曲解了賞識教育的意義。對此,教師應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位學生,既賞識尖子生,也不忽視學困生,糾正“成績至上”的學風班貌。
二是局限于語言賞識,當前高中政治教學的賞識策略運用多體現為針對學生問答環節的贊揚,比如“好”、“答得不錯”等語言性激勵,關注教學而非關注學生本身,正確的賞識途徑應是幫助學生發現自我,認識自我,進而認同自我,教師可通過開展社會性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自信、自尊、自強。
作者:沙春飛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