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踐教學內容
1.1實踐教學模塊
一是醫學人文學習領域;二是基礎醫學學習領域;三是臨床醫學學習領域;四是能力拓展學習領域。
1.2實踐教學環節的布局及各環節課時
根據職業教育規律和臨床醫學專業行業的特點,制定實踐教學環節一覽表。實施過程:①入學第一、二周進行軍事訓練教育,第三周到教學醫院各臨床科室體驗,初步了解臨床醫學專業崗位的工作過程及工作任務。②第一、二學期開設的公共人文及基礎醫學課程的實驗教學針對臨床醫學專業開設,在校內實驗室及學校的模擬醫院完成,約342學時。③寒假學生到當地醫院見習兩周,體驗臨床的崗位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暑假統一安排到醫院集中見習兩周,進一步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疾病的診療過程。④第二學期開始進入臨床醫學專業課程的教學,臨床醫學專業技能實訓教學采用“工學結合”的方式由校內實訓操作、模擬醫院見習和教學醫院見習(其中一周到社區醫療服務中心)交替進行。第四學期開設一門臨床診療綜合技能課程,在實習前結合臨床醫學專業崗位的工作過程進行綜合實訓。臨床醫學實踐教學約545學時。⑤能力拓展學習領域的選修課程實踐教學約86學時。⑥第三學年到醫院臨床實習約989學時。⑦實習結束畢業前進行一周的畢業職業素質教育。
1.3實踐教學與基礎理論教學的課時比例
入學教育、軍事訓練、假期社會實踐和畢業教育的實踐教學共138學時。四大學習領域的課時分配為:醫學人文理論課298學時,實踐課206學時,總課時504學時;基礎醫學理論課319學時,實踐課136學時,總課時455學時;臨床醫學理論課417學時,實踐課1534學時,總課時1951學時。能力拓展理論課時94學時,實踐課86學時,總課時180學時。臨床醫學專業總課時3090學時,理論教學1128學時,實踐教學1962學時,實踐教學課時占63.5%。
1.4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有校內實驗和校外(醫院)的實訓,科學進行校內、外的實踐教學的交替,把學校搬到醫院,把課室搬到實驗室。
1.5教學方法和手段
采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方法和手段。①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采用情景模擬、病例討論、醫院見習和實習訓練,并強化溝通技巧、人文關懷技巧、臨床思維能力的訓練。②體格檢查采用學生相互檢查、計算機模擬病人、臨床見習和實習訓練。③臨床診療操作技術和急救技術采用技能操作訓練、醫護同場情景教學和計算機虛擬教學。④外科基本技術在模擬手術室使用模型、離體組織、動物手術進行訓練。⑤輔助檢查操作和判讀采用技能操作訓練和TBL教學等。
1.6編寫各門課程實踐教學大綱、實踐指導校內教材
根據臨床醫學專業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及執業助理醫師技能考試要求,各門課程制定系統的、可靠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大綱,編寫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指導教材,以介紹實踐理論、實驗方法、實踐技能為主,以加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并介紹當前國內外最先進的實驗思想、實驗方法、操作技術及其在臨床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2實踐教學管理
2.1校院共同管理的長效管理體制
實踐教學包括校內的實踐教學和校外的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實行校系二級管理,學校統籌安排課程上課時間、地點和課時,系部為主要責任人和項目管理協調者,專業負責人為項目具體實施組織者,實驗中心負責各實驗平臺建設、監管和保障,實踐教學的具體開展由相關教研室的專業老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實施,分工明確,責任具體落實到人。校外實踐教學實行校院共同管理,由學校統籌安排實踐教學項目,醫院協調管理及組織實施項目,各臨床科室負責實踐教學的具體開展。依靠學校和教學醫院的力量,檢查、督導實踐教學過程和考核環節,達到有效監控實踐教學質量的目的,有力地促進了臨床醫學專業建設與發展。
2.2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實踐教學考核方式:①水平測試:檢測學生對本門課程掌握的程度,側重知識的綜合與運用能力;②能力測試:考核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臨床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醫學基礎課實驗考核側重動手能力、知識的綜合與應用能力,以現場操作的形式完成項目為主。醫學專業技能實訓考核重視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嚴格考核制度。按照執業助理醫師技能考核的要求和形式,對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影像診斷等課程開展多站式考試。畢業綜合考核采用國家執業助理醫師技能考試的多站式考試形式,按照國家執業助理醫師(臨床類)考試大綱進行。同時把人文關懷、職業態度列入評價內容中。
3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3.1“工學結合,校院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
在“臨床醫學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下,“校院合作”共建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按照“真實設備、真實情境、真實工作過程”情境建設,基本實現實踐教學項目與實際工作崗位技能“零距離”對接。校外實訓基地(醫院)是通過省衛生廳組織的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評審的“教學醫院”,能較好地滿足本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
3.2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
把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和兼職兼課教師納入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規劃建設中,通過加強“雙師素質”教學團隊建設,聘請行業專家,培訓提高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3.3各項實踐技能的考核標準
參照執業助理醫師技能考試標準和職業崗位要求,由行業專家和專業教師共同制定各項實踐技能的考核標準。
4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效果及面臨的問題
4.1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效果
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打破了三年制高職高專是五年制本科壓縮版的傳統觀念,具有鮮明的高職高專特色。構建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一可提高教師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規范了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了教學水平。二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臨床技能,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社會適應力。
4.2構建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高職高專教育體系由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教育體系三部分組成,它們相輔相成又相對獨立。實踐教學體系要有相對應的理論教學體系和素質教育相配套。如何做到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素質教育有機融合,這是我們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
作者:張少華 蘇麗環 湯之明 鄭恒 張學思 黃紹賢 單位: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