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安全教育論文
一、前期分析
引發事故的原因繁多,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幼兒游戲時受傷;教學設施引起;兒童走失或被他人冒領;體罰和變相體罰所致;外來人員侵入;組織校外活動引發事故;幼兒自身疾病原因所致;地震火災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等。觸目驚心的數據,不可預測的結果往往使教師和家長提心吊膽,不自覺產生“過度保護”行為。為了安全,家長和教師剝奪了孩子戶外活動的權利,犧牲孩子的自由??纱伺e能保護孩子一時卻保護不了孩子一世。因此,我認為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最好策略是:授之以魚亦要授之以漁!
二、解決辦法
(一)方略一:授之以魚
1.軟硬兼顧,營造安全環境。
(1)硬件設施保障:提供給孩子的設施、玩具必須牢固、安全、衛生,并定期檢查是否存在隱患。如電源插座安裝高度是否安全,線路有無漏電,桌子、椅子、柜子有否銳角,擺放是否合理,活動器械、玩具是否破損等。只要發現安全隱患就要及時維修。
(2)軟件制度保障:嚴格執行家長接送制度、門衛管理制度、食品驗收制度、食品留樣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等一系列安全防護制度,在宏觀層面保證孩子安全。
2.拓展渠道,宣講事故危害。只有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孩子耳濡目染安全事故帶來的危害,才能在孩子心中敲響警鐘。以下三種方法簡便易行:
(1)圖片展示法:教師應展示車禍、火災、地震等場景及現場救援的圖片,使孩子感受血的教訓,引起孩子“適度的恐懼”。
(2)新聞收集法:教師以新聞播報員的身份,每周收集電視、網絡、報刊等相關安全事故的新聞進行播報,讓孩子耳聞生活中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危害及救助措施。
(3)案例解讀法:教師可將大小安全事故編成一個個通俗易懂的故事片段,和孩子一起分析解讀,尋找原因,商討策略。
3.廣泛收集,傳授安全常識。教師可收集各類安全常識,如安全標志、求助電話、自救小常識等,以課堂教學或日常談話的方式逐步教給孩子。
(1)常用救助電話:報警:110、火警:119、急救:120、交通肇事:122等。教師還應讓孩子熟記家里、父母的電話號碼。
(2)常用安全標志:讓孩子知道紅色標志是禁止,黃色標志是警告,藍色標志是指令,綠色標志是提示。并且,教師要提醒孩子一定要按標志的要求去做,這樣才能避免危險。教師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設計標志,張貼后處處提醒孩子應該注意的行為。
(3)常用安全小常識:如開水燙傷要立刻用冷水沖洗15分鐘,骨折后要保持原有姿勢不移位,流鼻血要靜臥止血,割傷要消毒傷口再作包扎,被狗等小動物咬傷要打狂犬疫苗等等。
4.巧用故事,滲透安全教育。故事是最受孩子歡迎的,教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段適當更改故事主角,如小班孩子多用動物代替,到了大班可以直接用人物進行教育。教師還可以將某一典型安全事例經過加工編入故事。如講述交通安全的《紅綠燈逃跑》《小熊的快車》《頑皮猴過馬路》;講述用電安全的《停電了》《太可怕了》《明明家的布告》等。
(二)方略二:授之以漁
1.細心觀察,搜尋身邊危險。教師應引導孩子細心觀察,一起搜尋身邊的危險物品或存在危險的行為,以文字或圖譜形式進行歸類記錄,使每個孩子熟記心間,知道生活環境中危險無處不在,需要時刻保護自己。如教師可和大班孩子一起收集的有關常識:絕對禁止碰的危險物品有電、火、開水、打火機、消毒劑、老鼠藥、煤氣、菜刀、斧子等。
2.耳濡目染,親睹傷痛及處理。幼兒思維直觀、局限,并且有著好模仿的特點,所以安全教育一般給予兒童正面示范。但如果意外事故的主角是熟悉的同伴,且真真切切發生在身邊的時候,孩子們就會感同身受,銘記在心。這時教師如果“遇物而誨,擇機而教”,最容易使孩子引以為戒,并且在教師或保健醫生處理的過程中,了解一些常見的救護措施。如孩子流鼻血,教師可以在全體孩子面前冷靜處理:靜臥、用毛巾或紙巾止血、再用冷毛巾敷頭;分菜時熱湯不小心濺到孩子手臂上,立刻帶孩子冷水沖涼15分鐘左右,涂上紅花油等。
3.身臨其境,參與情境演習。蒙臺梭利早在十九世紀就提出“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并形象地解釋為:聽到了,隨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記住了;親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幼兒園可以為孩子創設模擬情景,組織幼兒進行各類演習。常見如:
(1)消防演習:知道火災發生時逃生是第一位的,用濕毛巾捂嘴彎腰前進。當身上著火時可以滾動滅火。消防隊員滅火工具有消防栓、泡沫滅火器等。
(2)地震演習:地震時有可能就用最快的速度逃到空曠的場地上,如果沒時間逃跑,應該躲在牢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并用手保護頭部。
(3)防拐騙情境演習:不隨便和陌生人說話,不吃陌生人遞給的食物,不跟陌生人走。當有危險的時候尋找一切機會向外界求救或電話求助。
4.集體商討,制定安全規則。大人的說教孩子很容易聽過就忘,如果讓孩子自己成為規則的主人,那定能讓他們熟記于心。教師可以做孩子的合作者和引導者,在實踐中幫助孩子積累經驗,一起理解規則、建構規則、內化規則,體驗規則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的安全保障。教師可通過規則告訴孩子怎樣玩是危險的,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怎樣做是不行的。以下是孩子們討論后制定的部分安全規則:玩大型玩具時要輪流排隊、不推擠;不能頭朝下滑;不從高處往下跳;游泳要大人陪同;不玩火柴、打火機;不去拔電插頭等;傍晚離園時,爸爸媽媽來接才能走;要跟老師說再見;不跟陌生人走等等。
我們的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絕對安全的環境是不存在的。家長、教師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當孩子的“保護傘”。因此,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從小進行安全教育,讓孩子正確認識周圍環境中存在的潛在危險,提高其預見性和保護技能,最大限度減少意外傷害事故發生,才能讓每個孩子平安、健康成長!
作者:傅鐵瑛 單位:浙江省諸暨市行知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