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絡資源的現狀分析
網絡資源琳瑯滿目,但開發者多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資源進定位與建設。從對目前涉及環境藝術設計的網絡資源進行分析,大體可以分為教學型、研究型、商業型三類網絡資源。
1.1教學型網絡資源利弊分析
教學型網絡資源主要包括各教學機構建立的網絡教學資源庫、網絡教程等。該類型資源具有開放性、研究性、自主性學習的特點。目前高職院校的網絡教育資源大多內容和功能與實際應用有一定差距,資源庫偏重素材庫、交互程度低、內容更新速度慢、與市場有一定程度的脫軌等弊端,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使用率。
1.2研究型網絡資源利弊分析
研究型網絡資源主要包括政府有關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及專業團體建立的網站,如設計在線、中國室內設計網、以及有關設計論壇等。該類型網站主要發布政策法規、理論研究、國內外行業動態、最前沿的設計思潮以及各級設計競賽信息。它具有前沿性、學術性、交流性等特點,但該類型資源偏重于理論與概念性、高端性設計,對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學生才有所幫助,普及性不夠。
1.3商業型網絡資源利弊分析
商業型網絡資源主要包括行業、企業、咨詢機構建立的盈利性網站,如室內設計聯盟、裝飾材料網等。網站主要用于企業與設計師宣傳、工程招投標發布、案例欣賞、裝修知識介紹等。該類型資源更新快、針對性強、與市場接軌最為緊密,但因其商業性特征,服務對象主要是客戶,可利用的教學資源不多,學生很難參與其中。
2實踐教學網絡平臺建設思路
網絡化的開放性特點可以將專業教學的優勢與劣勢都展現在公眾與行業面前,接受透明公開化的監督,這無形中提升了專業與企業發展一樣存在的生存危機感。用課堂、工作室、公司這些面對面的小群體教學模式,進一步發展到網絡大群體交流的立體信息化教學模式。具體思路如下:
2.1建立網站對同行業網站、裝飾企業和裝飾建材市場進行調研分析后,結合專業課程及內容合理劃分版塊,按版塊內容設立項目組,讓學生走向市場,通過資料收集、實際參與等方式,完善各版塊內容。
2.2建立工作室(實體公司)工作室實行導師制,在網站上設立專欄,及時展示在校師生和畢業生的優秀作品,利用網絡的開放性,接受公眾的考核,打造特色的教考分離,進一步推進專業內涵建設。
3實踐教學網絡平臺建設內容
基于網絡平臺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建設,就是以教學與商業相結合的網站為平臺,以工作室(實體公司)為基地,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各種“專業信息”的傳遞,進而擴展教學內容,最終形成產學研一體的獨特的實踐教學模式。
3.1“裝修建材”版——基礎知識積累平臺
該版塊可將同城裝修建材市場搬入網站,實行實體店與網絡店一對一關系。由一年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市場進行網站宣傳、信息收集,經整理分類后上傳。該版塊為《人體工程學》《、家具設計》《、裝飾工程與材料》等課程的學習作鋪墊,方便學生在課堂理論學習同時,了解工程材料知識。該板塊為收費項目,廣告費一半用于網站建設與推廣,另一半作為學生勤工儉學的收入。
3.2“案例欣賞”版——設計前期調研平臺
該版塊定期更新國內外最新的設計參考案例,由2年級學生按設計風格進行收集并整理上傳。該版塊為《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課程的學習作鋪墊,為學生做虛擬案例設計與實踐型案例設計提供豐富的調研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與設計表達能力。
3.3“裝修服務”版——基本技能訓練平臺
該版塊可為同城客戶提供免費測量、制圖及咨詢服務,主要為學生在學習《設計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提供實踐訓練機會。二年級的學生要在該平臺上注冊個人信息,建立個人平臺,完成的服務內容及時上傳,教師定期檢查,以其服務數量和客戶評價作為相關課程的重要考核依據。
3.4“尋找裝修”版——實際項目操作平臺
該版塊定位為同城企業、設計師、包括專業能力強的在校學生展示和業務聯系平臺,客戶也可以通過該平臺發布招標信息。該平臺為學生完成《室內空間專項設計》、《室外空間專項設計》《、施工預算與決算》、《畢業設計》等課程的學習提供實戰平臺,三年級學生個人或團隊通過承接或參與實際工程項目培養綜合實踐能力,為就業打下結實的基礎。
3.5“精品家園”版——實踐成果展示平臺
該版塊主要為校建企業、工作室師生和優秀校友提供展示平臺,重點展示完成的實際項目、優秀學生(包括已畢業學生)的作品,并及時發布國內外各類專業設計比賽,展示我校學生的參賽作品,這也是辦學成果重要展示平臺。
3.6“專業論壇”版——行業學習交流平臺
該版塊主要是行業知識學習與交流平臺,校內外專業人士可通過該平臺上傳專業知識,交流工作心得,客戶也可以參加提問交流。該板塊內容涉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所有課程知識。
4結語
綜上所述,江蘇農林學院的實踐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其具有的特點無疑為高職院校環藝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帶來一些新的啟示。
作者:經松 單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