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果與分析
1、縣級及以上醫院就業率呈下降趨勢
從統計結果看,我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在縣級及以上單位就業率從2010年的10%以上下降到近兩年不足10%。這符合大醫院對醫學專業畢業生學歷要求逐漸提高的趨勢。與本科生相比,專科生在學歷上處于劣勢。通過調查,我們還發現縣級及以上醫院未來對醫生的需求主要側重本科以上學歷,所以專科生應當將就業目光轉向基層醫療單位。
2、醫學相關行業就業比例較高
醫藥營銷、藥房等醫學相關行業就業率達40%以上。隨著國家對醫藥行業投入的逐年增加及投入力度的加大,使得整個醫療、醫藥行業快速發展,醫藥銷售、醫療保險、醫療器械及設備營銷等行業人才需求旺盛。這些行業雖然入行門檻低,但由于與業務對象交流的需要,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需要從業者除具有吃苦耐勞和較高的自律性之外,還要求其具有扎實的臨床醫學專業知識。這些行業人員目前收入較好,從而吸引了眾多的臨床醫學專業的專科、本科甚至研究生。
3、學歷深造者比率基本持平
近3年參加專升本考試并被錄取的學生約占畢業生的10%左右。許多學生有繼續深造的意愿,但錄取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近幾年各大醫學院校減少專升本學生錄取數量,致使整體專升本考試錄取率較低;二是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本科生就業也很困難,部分學生認為通過專升本不能增加就業機會。
二、我校促進畢業生就業的措施
1、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準確定位
一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臨床醫學專業專科培養目標和對應就業崗位,形成正確的就業觀。本專業就業主要面向鄉鎮衛生院、社區門診等基層醫療單位。二是引導學生轉變“鐵飯碗、金飯碗”就業觀,目光不能停留在有財政編制的公立醫療衛生單位等,要主動了解新興社區、民營醫療機構和醫學相關衍生領域的發展與需求狀況,在新的領域尋求發展空間。三是引導學生轉變“進大醫院、要高收入、怕工作苦”的就業觀,鼓勵學生到西部偏遠地區、到基層鄉村就業,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去。四是引導學生轉變“高學歷一定有好工作”的觀念,避免盲目用升學來逃避就業壓力。
2、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一是認真學習、積極落實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二是優化課程內容,教學內容緊扣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對學生進行專門培訓,提高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三是注重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四是鼓勵學生選修多項技能,考取多種職業資格,如針灸推拿師、營養師、育嬰師、美容師等,有針對性地滿足農村基層醫療單位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
3、把握機遇,提高基層就業率
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鄉鎮衛生院的業務量急劇增加,需要大量的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各省、市、地區相繼出臺優惠政策促進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如2011年,河北省實施“千名大學生村醫”計劃,依照當地鄉鎮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后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總和確定其工作補貼標準,并為其繳納養老、醫療、工傷、生育等保險。對于服務期滿的村醫,另有一系列優惠政策解決其后顧之憂。我校臨床醫學系在畢業生中積極宣傳,組織報名學生達300多人次。
4、加強就業指導機構建設
我校不僅有校級就業指導處,還在各系設立了獨立的就業指導辦公室,形成完備的人才交流信息服務網絡,為臨床醫學專業專科畢業生的就業創造條件。如每年在學校舉辦大型人才交流會,就業指導人員一方面深入基層收集就業信息,通過網絡等形式提供給畢業生作參考;另一方面及時掌握未就業學生信息,為其尋求就業機會。同時聯系各級人才市場,解決畢業生檔案有效存放等問題。每學期開設就業指導課,解讀國家最新的相關政策,引導學生接受新的就業理念。通過采取一系列就業措施,在醫學類畢業生整體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我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保持較高的就業率,近3年,學生一次性就業率均達90%以上。今后我們將繼續探索新的就業措施,進一步提高就業率。
作者:白志峰 單位: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