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管理規范化
1.推行三層課程管理制度
我校是一所城區薄弱小學,師資數量有限,而且經過考試進城的都是文化課老師,以至于學校始終缺乏體育、音樂、美術等技能學科專職教師。因此,根據學校發展實際及師資配備情況,我們將課程分成三個層次進行管理,力求讓課程管理產生實效。我們的做法是:語文、數學、英語是主干課程,要求任課教師嚴格對待;體育、音樂、美術是重要課程,要求任課教師認真對待;其他課程是輔助課程,要求任課教師必須按照規定教完。同時,我們還要求所有的教師必須按照學校課程表開展教學。為了督促課程的正常實施,學校先后三次約請學生代表進行座談,從上述三個層面了解課程的實施情況。
2.不斷探索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一所學校從規范走向特色的必由之路。校本課程的編制和開發是為了滿足學生多樣的學習需求與學習選擇,最終促進學生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特別是那些以往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校本課程的開發為他們提供了展示和重新認識自我的機會,從而不斷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提升他們的學習力。因此,有條件的學校都應開發自己的校本課程。我校曾組建十六個學生社團,一開始大家信心十足,熱熱鬧鬧,可后來好多教師的精力還是不能完全投入。究其原因,各個社團的指導要求不一致,有些社團需要指導老師耗費大量精力,而有些社團則不需要,這種不平衡導致部分老師出現懈怠心理。為此,我們認為學校的社團活動一開始就全面開花是不切合實際的,正確的做法是先有普適性的社團,然后在此基礎上追求百花齊放。為此,我們有意識地把社團活動引導到學生感興趣的中國象棋和圍棋這兩大主流活動上來,并要求所有班主任踏踏實實上好社團活動課,學校則不定期進行巡視檢查。一學期下來,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基本技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教學常規規范化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憑借。上好課是處理好提高教學質量和減輕學生負擔這一矛盾的關鍵,而上好課的前提是要做到教學常規的規范化。為此,我們對所有教師的教學常規進行必要的規范,并不定期地對此項工作進行了督查,具體要求如下。實施規范:不準隨意調課,如有特殊情況,應由學校統一調課。準備規范:教師應在事先充分備課的基礎上授課,嚴禁“不備而上”,信口開河。候課規范:上課前1分鐘必須到教室,以確保授課的有序進行。行為規范:不坐講,不接打電話,不隨意離開課堂,不做與上課無關的事。過程規范:按照“本色課堂”的要求展開教學。懲罰規范:懲罰學生要適度,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作業規范:給學生布置適量的作業,力求減少機械性作業。輔導規范:要義務為潛能生補課,同時要注意輔導的方式和方法。上述規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比較難。為此,校長要發揮示范作用。校長的示范是無聲的命令,具有強大的感召力量。校長教學常規規范了,教師們的教學常規自然也就規范了。當然,上述規范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時間來實現。
三、校園活動規范化
1.學生活動規范化
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促進學校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為此,我們先后安排了踢毽子大賽、寫字比賽、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現場繪畫比賽、現場作文比賽、書畫展、廣播操比賽、講故事比賽、拔河比賽、才藝展示、板報評比、路隊比賽、慶“六一”聯歡等十六項規范的學生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又促進了課堂教學的規范化,促進了學習風氣的好轉。當然,我們還對每一次學生活動進行事后評估,力求讓一些好的活動常規化。
2.校本教研規范化
形式多樣的校本教研活動既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又可以營造學術研究氛圍,是每一所學校都要面對與思考的重要工作。為此,我們強勢推進互動式教研,即上課教師必須撰寫教學反思,聽課教師必須撰寫書面評課稿,以便讓每一個參與教師都有所收獲。一學期下來,我們共舉行主題課堂教學研討活動6次,有效提升了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其中執教者的教學能力更是得到快速提升。同時,我們還先后開展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會、教育寫作專題講座、補差經驗交流會、期中質量分析會、語文大練課、精彩教學片斷交流會等專項教研。這些教研活動開闊了全體教師的教學視野,開拓了教學與管理的深度與廣度。為充分發揮校本教研的輻射作用,我們努力規范每一次活動,做到活動前做好方案的策劃與制定,活動中力求有序開展,活動后及時做好反思與總結。可以說“,策劃制定→有序開展→反思總結”已成為我們組織每一次教研活動的必要經歷。
四、養成教育規范化
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它往往形成于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因此,一所學校的養成教育水平體現了其辦學水平。為此,我們持續規范并推進養成教育。
1.規范“三項競賽”
“三項競賽”即衛生、紀律、文明禮貌等三項內容評比。“三項競賽”是提升養成教育水平的主渠道,也是養成教育的基礎工程。為此,我校少先隊大隊部非常重視對大隊干部的培養,先后對他們進行三次思想教育及具體檢查方法的指導,力求讓他們在檢查時做到公平規范,以利于各班和諧競先。為使這項工作取得實效,我們還特別要求大隊干部必須要走進教室檢查,力求讓“三項競賽”落到實處。同時,我們每天及時公布“三項競賽”結果,以利于班主任的動態管理。
2.規范日常行為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簡稱《規范》)既是養成教育的依據,又是養成教育的主要內容。那么,如何規范小學生的日常行為呢?首先,必須要讓學生了解《規范》的內容。為此,我們開展了一次《規范》知識競賽,一、二年級以口答為主,三到六年級以書面競賽為主,力求通過競賽讓全校學生明白《規范》的主要內容。其次,讓學生踐行日常行為規范。在學生基本清楚《規范》的內容后,學校有重點、分層次地引導他們去逐步實踐,力求讓學生養成規范的行為。當然,《規范》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一下子就落實到位。為此,本學期我們重點抓行禮問好、路隊行走、禁買零食、標準“三姿”這四種行為。由于抓好了這四種行為,其他行為也跟著變得規范起來。
3.規范志愿者服務活動
為了讓少先隊員體驗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我們努力規范每次志愿者服務活動,力求讓每次活動都取得實效。而要讓活動得到規范,組織者就必須進行精心策劃。為此,在每次志愿者服務活動開展前,我們都靜下心來思考,預設最佳的活動方案。我們認真策劃的“學雷鋒,做好事”系列活動就特別成功。我們先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宣傳雷鋒精神,接著舉行紅領巾志愿者服務活動(打掃老人公寓)二次,然后舉行清掃校門口專項活動,最后舉行“學雷鋒,做好事”主題征文比賽,使學雷鋒志愿者服務活動成為一項系統而又規范的工程,深入每個隊員的內心世界,讓他們刻骨銘心。
4.規范紅領巾廣播站
紅領巾廣播站是學校宣傳的重要陣地。因此,規范紅領巾廣播站的播出方式及播出水平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們對紅領巾廣播站的播出主題進行了一定的規劃,要求播出內容始終與學校工作主題相呼應,以促進學校工作的有效開展。其中學雷鋒、安全教育、好好學習等主題成為紅領巾廣播站的主旋律。一學期下來,共播出36期廣播,主要欄目有主題播報、國內要聞、信息臺、點歌臺等。為提升播音效果,少先隊大隊部還對每個播音員進行指導與排練,一般都是提前一周把播音稿交給主持人,然后班主任督促和指導他們展開訓練,最后經大隊輔導員考核通過才可以上臺播音。通過一學期的訓練,學生播音員的播音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
5.規范各種儀式
儀式在德育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莊嚴的儀式能促進學生心靈的凈化。為此,我們規范學校的一切儀式,如開學典禮、升旗儀式、畢業典禮、散學式等等,力求讓儀式成為德育教育的重要窗口。其中的國旗下講話既是學生德育的陣地,也是鍛煉教師發言水平的重要途徑。
五、效能建設規范化
效能建設是促進學校跨越式發展的催化劑,更是提高全體師生工作和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措施,而公平規范的效能建設所產生的激勵作用更強、更深入。為此,我們強勢推進效能建設,力求讓這項工作成為學校工作的亮點。首先,我們規范“文竹之師”、教學明星、教研明星、科研明星、優質教師、優秀班主任等考評細則,并嚴格按照考評細則進行考核,力求讓所有教師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為充分加強工作過程管理,本學期我們增加每月“文竹之師”的評選名額,由每月四個增加到每月六個,以求調動更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其次,我們還規范“文竹之星”、學習明星、進步明星、才藝明星、書畫明星、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優秀少先隊員等評比細則,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希望、有奔頭。同時,我們還在期中考試后為學習進步明顯的學生家長發喜報,并把關心并參與孩子學習管理的家長評定為優秀家長,喜報和獎狀在家長會上當場發放,以此來進一步激發家長參與學習管理的信心,從而間接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效能。另外,我們還不定時地召開潛能生座談會,傾聽他們的心聲,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從而使潛在的效能得到更好的釋放。
六、團隊建設規范化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團隊的幫助,一個優秀的團隊可以促進其成員的快速發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師生團隊建設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們開展了教師團隊建設,力求讓所有教師都融入到學校的發展洪流中去。我們進一步規范文竹式辦公室、文竹式年級組、文竹式教研組評比,通過評比增強教師之間的協作能力,從而提升工作效能。同時,努力平衡各辦公室、年級組、教研組之間的差距,力求讓每位教師都能獲得努力工作的信心。另外,我們也規范文竹式學習組、文竹式互助組、文竹之班評比,通過評比提升學生的互助意識、團隊意識,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融入集體,快樂成長。當然,在團隊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努力按照評比細則進行評比,力求公平公正。以上各種評比每月一次,獲獎團隊都將在學校宣傳窗內展示,以此激發全校師生強烈的團隊意識。
七、工程建設規范化
校園擴建工程的質量關系學生的生命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我校正在擴建一幢教學樓和一幢綜合樓,爭取在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因此,在工期緊張的情況下保證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顯得尤其重要。為此,我們積極配合縣教育工程指揮部展開工作,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督促中標建筑公司按預定方案展開建設,并要求監理公司按照行業標準進行有效監督。同時,學校還專門安排一位中層干部負責督促這兩項工程建設,及時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對于建設中暴露出的質量問題,我們及時同施工方溝通,督促其進行整改。同時,我們也督促中標建筑公司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進度,以保證順利招生。
八、文化建設規范化
校園文化是學校內涵建設的核心所在。經過近四年的建設,我校的“文竹”文化已初步建構,并得到一些專家的肯定和好評。但校園文化是與時俱進的,我們根據學校發展實際,結合學校發展目標,鮮明提出學校文化建設的中心任務是“文雅校園,情智育人”。隨著這一任務的分解和逐漸實施,學校文化要素更加充實,建設更加系統。下面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辦學方向:把學校辦成學生喜愛的、家長滿意的、社會認可的仙居縣優質學校。辦學宗旨:讓每一個孩子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辦學目標:構建文竹式校園,培養文竹式學生。辦學理念: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優質服務;為每一個孩子創造美好未來。辦學重心:文雅校園,情智育人。辦學思路:質量為本,突出特色。辦學策略:激發效能,錘煉團隊。辦學特色:關注習慣,突出體藝。德育風格:關注細節,透視心靈。教學風格:簡約充實,追求本色。校訓:自強勤奮,求是創新。校園精神:團結協作,積極向上。
九、結語
總之,規范化管理是一項長效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我們必須要堅定信心,持之以恒,才能大見成效。同時,規范化管理也是一項民心工程,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讓我們的下一代具備更好的素質。因此,學校應當將其作為“質量立校、管理興校、文化強校”的治本之舉,長計劃、短安排,穩扎穩打,真正取得規范化實效,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得到全面、和諧、持續、穩定的發展。
作者:張衛星 單位:浙江仙居縣皤灘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