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采礦工程論文
(一)
一、實踐教學的不足
(一)實踐教學內容滯后
由于煤礦企業的部分資料是保密的,收集原始地質資料比較困難。原本人手一題進行的設計,只能改為幾人一組共同完成;也有簡化設計的難度,隨意更改地質資料,使得學生設計資料與現場實際出入較大,學生很難從設計中學到解決實際問題真本領。在現場實習時,只是簡單的收集一下采煤、掘進規程,下幾次井就草草了事,而沒有使學生真正了解現場問題怎么用理論知識來解決。現場實習質量得不到保證,使得實踐與課本理論的嚴重脫節,達不到培養目標要求,不能適應新時期煤礦企業的需求。
(二)經費不足和實驗室、基地建設不完善
目前,礦業院校采礦專業教育經費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給高校的財政撥款和學生學費。經費有限,再加上外在消費高,使得采礦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經費不足,學生在煤礦企業的實習時間偏短、內容少、實習過程簡單,實習效果不佳。采礦專業的實驗儀器和模型數量有限,加上一些儀器設備長期被科研任務占用,采礦專業學生的專業實驗得不到很好地保證。專業實驗師資隊伍缺乏,實驗開出率較低,常規實驗項目多,設計性實驗、開放性實驗項目少。另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也不完善,數量有限,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和實踐教學的質量。
(三)專業教師實踐能力不足
擴招導致教師不足,許多院校普遍采取減少實習教師,保證正常教學,并且專業教師隊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缺乏礦山現場工作經歷和掛職鍛煉環節,實踐能力不強,在入職的前幾年普遍不能很好地勝任實踐教學指導工作。學生實習成績評定過于簡化,帶隊老師只是簡單看一下實習報告和實習日記,隨意給出實習成績,缺乏相應的考核機制或實習考核過于寬松,部分學生在實踐中不能認真對待,自覺性不強,實習質量得不到保證。
二、實踐教學的優化
(一)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
為了適應當前煤炭工業發展的需求,應改變以往的實踐教學方法,使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相匹配。在保證理論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例如專業課教師可以通過講述一個煤礦企業背景,提出相應的生產、運輸等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剖析,分組討論。根據專業課程學習的進度,在不同的學期安排相應的實習,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培養和鍛煉。
(二)構建新的實踐教學方式
改變以往實習方式,采用教師帶隊負責制,把學生分成若干實習小組,每組由一名教師帶隊實習。在實習之前明確實習任務、目的、考核方式、實習報告編寫等。在實習過程中聘請礦里相關人員進行臨時性實踐教學指導,并邀請礦里資深工程師舉辦礦山地質、采礦方法、運輸提升等專題講座。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提交實習企業生產情況、實習心得體會等內容的實習報告,從而提高了實習質量。
(三)加大實踐教學經費的投入
實踐教學是采礦工程專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學校需要在實習環節上完善政策、保障機制,加大實踐教學經費的投入,專款專用。實習基地建設需要礦方和學校的努力合作,高校提供技術對現場進行指導,礦方提供實習平臺,確實把實習基地建設落實到位。例如我校與淮南礦業集團共建實驗室,為采礦專業學生開展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加大了實踐教學的力度。
(四)加強教師實踐能力
建設高水平的教師師資隊伍是提高學生實踐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我校實行了青年教師到煤礦企業掛職鍛煉,通過掛職鍛煉教師一方面可以了解現場實際情況,積累經驗,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通過參與科研,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實踐做好鋪墊。
三、結束語
當前煤碳經濟形勢下,只有構建適應新形勢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方式,加大實踐經費的投入,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加強教師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培養出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更符合當前煤炭經濟形勢和社會需求的采礦工程專業人才。
作者:孫建 趙光明 單位: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
(二)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采礦工程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核心課包括:《采煤概論》、《礦山地質》、《礦山測量》、《采礦CAD繪圖》、《井巷工程》、《采礦學》、《煤礦開采設計》和《礦井通風與安全》等課程,這些課程都是以學生的采礦工程空間三維立體概念為基礎,即便是在教學過程中以二維圖形作為教學依據,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依然要形成三維的空間立體概念,在教學的課堂教學環節中,利用二維圖形卻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給教學工作帶來很大麻煩,上課教師在使用二維平面圖形講授立體礦井的設計與施工時,較為吃力,而相關的三維圖形教學素材卻少之又少。
二、三維圖形庫構建模式
1、知識儲備模式研究
三維圖形庫的建立是相對較長的過程,涉及教師知識的完善,學生的篩選,學生知識的培養,相關軟件的學習等諸多環節。通常情況下的本科教學是從大二下學期開始接觸專業課,這種學習方式不利于專業培養,例如學生在學習基礎課時不知道所學為何用,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當明白所學為何用時卻為時以晚,所以進行教學培養思維模式的轉變尤為重要。
(1)介入學習、素描鍛煉
首先,在專業教師“介入”大一學生的學習,開展“專業概論”相關課程,著重講述課程的相關性,專業課的分類、用途和所需課程儲備,以讓學生明白學為何用為最終目的,從而建立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其次,引入“素描”鍛煉,首先對巷道實體模型進行素描,再對開拓系統、通風系統和運輸系統進行素描,以了解巷道的布局和空間結構為培養重點,以此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三維空間概念,使學生學習不再枯燥,進一步建立專業課的學習興趣。
(2)分組對抗、激勵式競爭
開學初選拔優秀學生,著重培養學生AutoCAD繪圖能力與三維建模能力,優先培養優秀學生,優秀學生起帶動作用,擴大影響面,鼓勵其他學生,形成研究團隊,以分組“對抗”的模式形成激勵競爭體制,經過大一與大二的實踐鍛煉,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而且能夠為以后的三維圖形庫構建儲備優秀人才,在該模式的開展過程中不斷引進新人,形成良好的后續人才的鍛煉與儲備,形成固定的模式與良好的學習氛圍。
2、三維圖形庫構建模式研究
(1)課程設計階段
在采礦工程本科教學階段有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在課程設計階段,根據設計工作量的不同形成分組,為學生劃分具體設計任務,例如:井底車場設計、巷道斷面設計、采區下部車場設計、采區中部車場設計、采區上部車場設計、通風系統三維建模設計和運輸系統三維建模設計等,結合具體任務形成三維圖形庫。
(2)畢業設計階段
畢業設計是采礦工程專業最后一個本科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設計主要任務是完成礦井的初步設計,包括設計說明書、配套圖紙等內容,《井田開拓方式平面圖》、《井田開拓方式剖面圖》、《采區平面圖》、《采區剖面圖》與《工作面布置圖》,共5張二維平面設計圖紙,圖形結構形式單一,二維圖形能夠充分表現出巷道的長度與斷面尺寸,而在刻畫巷道間的系統關系時,只能通過標注在巷道上的標高來完成,缺乏直觀性(董長吉)。由于前期的準備工作及在教學與課程設計中形成的一系列成果,已經初步三維圖形庫,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對圖形庫進行資源整合,形成更為系統的三維圖形,便于在設計中指導學生,更便于學生進行設計,畢業設計與三維圖形繪制同步完成,畢業設計完成后,能夠形成完整的更為系統的三維圖形庫。
三、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優秀學生選拔、知識儲備、分組對抗、相互激勵、問題研究會、實踐應用和資源整合一系列過程,對于學生的培養、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①通過知識儲備模式,能夠形成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為培養優秀的采礦工程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②實踐證明,在教學階段以研討會的形式解決實際問題,能夠形成良好的傳、幫、帶學習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③三維圖形庫的建立為其它課程的教學提供了教學素材,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對于采礦工程專業的理解更加深入,是為生產一線培養與輸送綜合素質高的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④對該模式下的三維圖形庫的建立,其中人才選拔與知識儲備環節尤為重要,對指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生的日常管理中更加深入。
作者:董長吉 秦濤 劉永立 張俊文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