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
(1)欠缺奉獻精神和社會交往的能力
現在的中職學生大多為是“90后”、獨生子女、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受家庭成員放縱、嬌生慣養的影響,這些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只講究一味的索取,不懂得奉獻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一旦就業走上工作崗位后,很容易導致缺乏敬業和奉獻精神,缺乏社會誠信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難以適應社會發展要求。
(2)心理素質不健全
中職學生由于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理想,來自于社會、學校和家長的態度是忽視甚至輕視,學生的人格尊嚴得不到相應的尊重和肯定,使得這部分學生很難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人格和振奮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1)管理者的業務水平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全面推進的素質教育和迅速發展的網絡技術要求從事學生工作的管理者必須具有更豐富、更扎實的管理知識和管理手段,重點突出學生工作的時代性、全面性、層次性和針對性。但由于中職學校未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管理者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創新改革的意識不強。受學校經費的限制,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人員進修、培訓、提高的機會不多,直接導致學生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沒有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的要求。
(2)管理工作表面化
在中職學校,凡是涉及到學生的事件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學生工作上,學生工作內容的復雜性和繁瑣性導致管理者每天都在處理大量的日常事務,不可避免的出現應付心理,工作停留在表面的現象,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學生的政治態度、創新思維和科技文化能力等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很難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跟蹤,對學生工作的規律性和經驗性進行有效的總結和研究。
(3)學校的學生管理制度難以執行
中職學校生源難求,招生壓力大,學校之間的競爭壓力也日趨加劇,學校擔心生源的流失會損害學校的經濟利益和招生規模的擴大,因此學校對不良學生持有的寬容度在放大,對一再犯錯的學生沒有真正的按照學生管理制度的規定進行處分,一再包容,致使學生無視學生管理制度的權威性。
(4)只重視優生,而忽視了差生
中職學校的部分教師在管理中以成績和日常表現將學生分為“優生”和“差生”,認為“差生”沒有出息,無可救藥,戴著有色眼睛看待這部分學生,即便這些學生也會積極努力的去表現自己,但是受到“先入為主”的定向思維模式影響,不管這些學生如何表現自己,終究是被老師放在遺忘的角落,最終這些學生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使得這些學生成為中職學生管理工作的難題。
三、中職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
中職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是點多、線長、面廣,對學生管理工作要轉變觀念,統一思想,強調責任,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學生管理的工作模式,具體做好以下三點。
(1)轉變觀念,統一思想
學生管理工作的責任應該落實到每一位教師身上,所有的教師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只有這樣,學生管理工作才能落實到實處,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不能僅僅依靠學生管理職能部門的幾位老師或是班主任。教書育人、環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責任應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站在為了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思想上認識到位,才能在從事學生管理工作上秉著高度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
(2)重視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建設
2010年9月26日,教育部聯合人社部發文強調要加強中職學校班主任工作制度,指出中職學校一定要充分認識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以文件的形式把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列為一項重要內容。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首先,應制定班主任選拔的具體標準,在制度上對班主任的選拔工作提供保障。根據班主任的具體標準把那些政治立場堅定、思想品德高尚、善于管理、能與學生和諧相處的教師引入到班主任隊伍中。其次,加強對新任班主任的培訓工作。通過定期召開班主任培訓會,加強班主任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對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探討,提出相應的意見,共同學習和進步,使得全校的班主任工作邁上新臺階。再次,應建立有效的班主任績效考核制度。中職學校應對班主任的各項工作進行有效的績效考核,實施量化。每學年以此為依據,評選“優秀班主任”代表,進行全校表彰,除給予精神獎勵外,還應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激發班主任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最后,應營造“當班主任光榮”的輿論氛圍,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光榮感和使命感。目前一些中職學校的老師把班主任工作作為一個苦差事,迫于無奈,
(3)完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
現代社會網絡技術持續發展,信息傳播速度快,學生處在一個信息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傳統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目前學生發展狀況。因此學生管理工作也應隨著社會潮流的發展逐步向開放型和全方位的工作模式轉變,使學校內部的學生工作管理機構不斷得到健全和完善,形成以學校學生工作職能部門領導,各系專職學工人員為主,班主任大力配合,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配合創造良好氛圍的學生工作新格局。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相互配合,職責分明,分工不分家,團結協作,形成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機統一整體。同時還應充分調動社會、家庭、團委學生會組織等方面的力量,建立全方位的育人網絡。此外為培養學生的自治和自我約束能力,還應加強學生自治機構的建設,發揮學生組織在學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如在宿舍管理的問題上,成立學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員會,擇優選拔委員會主席,領導組織成員負責學生宿舍的管理,如衛生檢查、安全文明宿舍評比、宿舍用電安全宣傳、宿舍裝飾比賽等學生宿舍管理工作,使得該組織能配合學校做好宿舍的管理,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結語
總之,在當前新形勢下,中職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仍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認真觀察學生,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在總結以往學生工作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作者:陳海生 單位:廣西水產畜牧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