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英語教學
我國英語學習者中普遍存在“啞巴英語”的現象,多數學生比較擅長書面英語,而聽說能力幾乎為零,這是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的直接結果,與我國的高考制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然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教學中來,這就給大學英語教師帶來了極大的難題:怎樣在有限的課時中調動學生的熱情,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能兼顧到知識的講解呢?下面,筆者就此談一些看法。
1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的表現
所謂沉默是交際者所呈現出來的無聲且無固定語義的非語言交際行為。相應地,課堂沉默可以定義為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和學生所呈現出來的無聲且無固定語義的非言語交際行為。大學英語的課堂沉默具體有兩種表現形式,即積極沉默和消極沉默[1]。
積極的課堂沉默是學生思考時普遍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是接受教師所講授知識的必經階段。如學生在教師提問后陷入積極思考中的沉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達到某種特定的教學目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印象而故意表現出的沉默,學生對教師或其他同學的講話認真傾聽思考的沉默等。而消極的課堂沉默,包括:
(1)教師對所講內容把握不熟而出現的卡殼;
(2)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多數學生反應沉默,沒有人自愿互動;
(3)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對所講授的內容不懂或不懂裝懂;
(4)看似課堂氣氛良好,其實機會不均,只有幾個特定學生發言,其他學生保持沉默等。
2消極沉默背后的原因
2.1教師堅持教學進度的統一,無暇顧及學生的接受度
大學英語屬于全校性的公共課,有統一的教學任務,統一的教學進度,簡單來說就是時間緊,任務重。以我校為例,英語課要在72學時之內完成《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的讀寫和聽說教程各10個單元,此外還有附加的其它聽力補充材料。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基本沒有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去互動、思考,偶爾提一些問題還要求學生能夠馬上回答出來,學生被迫在短時之內輸出,就會產生極強的抵制心理。
2.2單一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習激情降低
教學模式是影響課堂氣氛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因為種種原因大部分英語課堂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即領讀單詞,讀課文,翻譯課文,講解語法和單詞用法,做課后練習。這個教學過程都拘泥于教材,導致學生的學習激情容易降低。
2.3學生英語基礎較差,“無力”主動參與
我校以理工科為主,學生多數基礎較差,底子較薄,一向以被動接受為主,久而久之他們有了嚴重的自卑和恐懼心理,面對教師的提問,不得不保持沉默。
3改變沉默課堂的措施
3.1改變教學大綱,因材施教
教師授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傳授知識,讓學生能夠學會并掌握所學的知識,不是單純的完成任務。學校如果能給予教師足夠的自主權,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興趣及專業選擇適當的學習材料,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隨意調節教學進度,這樣課堂才能從根本上成為師生的自主課堂,學生才會主動參與。
3.2改變課堂教學形式,增加新鮮感
良好的課堂氣氛主要是由教學方法決定的,而教法的選擇需要教師的創造性與發揮性。所謂教有定則,教無定法。幾十年來,我國引進了各種教學方法,諸如語法翻譯法、全身教學法、聽說法、交際法等等,但是實際的課堂中,不能一味地遵循固定的教學方法。英語課堂需要靈活多變的形式,才能增加學生的新鮮感,激發他們交流的欲望。
3.3改變評價方式,“容忍”彼此的錯誤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有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只是在英語課堂中還沒用發揮出來。教師盡量使他們明白,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一個學中錯,錯中學,邊錯邊學,逐漸減少錯誤,避免錯誤的過程[2]。就是因為不會、不懂,才有課堂學習。所以教師提問之后,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考慮時間,用適當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對于學生的回答,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及時提出表揚和鼓勵。
總之,學校及教師要不斷地調整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方法,不能要求教師統一進度,統一教授內容;教師也要調整自己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用妙趣橫生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用幽默體貼的話語減少學生的緊張和焦慮感;學生也要放開自己,給自己發揮和交流的平臺,這樣才能真正打破大學英語課堂的消極沉默現象,從而真正提高學生外語交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