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1外科護理中語言技巧的重要性
語言的溝通在外科護理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護理人員通過技巧性語言的溝通,為患者傳遞積極的心態,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治療態度。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該積極揣摩患者的心理,并且在溝通的過程中表現出足夠的尊重與同情,不僅能夠使患者樹立積極的心態,而且體現了護理人員職業道德修養。
2語言在護患溝通中的問題
2.1語言表達的內涵
外科患者是外科護理人員護理的對象,眾多的外科患者決定了其中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同時患者的心理特征也各不相同,但是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以偏概全,沒有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而是使用單一的溝通方式,其中溝通的語言沒有針對性,導致護患之間的溝通存在很大的問題。
2.2語言表達的形式
外科護理人員通常情況下注重技術而輕視心理,導致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過硬,但是與患者的溝通不盡如人意,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時只是機械的陳述,沒有與患者形成合作關系。因為護理人員對患者情感的投入很少,使護理形成秩序化,造成護患溝通存在程序化的特征。
2.3語言表達的類型
外科護理語言的表達類型有三種,分別是情感型、解釋型、勸導型,其中解釋型的表達主要追求客觀事實的陳述,能夠使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的病情;勸導型的表達需要護理人員建立權威,使患者從心里服從,從而導致患者心理發生改變;情感型的表達主要是在關愛、尊重、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護理,獲得患者的支持與理解。目前外科護理人員語言表達類型過于單一,通常使用解釋型的表達,缺乏后兩種表達類型。
3語言在護患溝通中的應用技巧
3.1促進語言的適用性
外科護理人員應該具體分析患者的心理環境以及特征,然后通過語言的溝通反映患者的心理需求。在與患者溝通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3.1.1耐心與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環境與情緒變化。
3.1.2情緒波動較大的患者,護理人員在溝通時應重點介紹過程,忽略情感性的評價,防止患者產生誤會。
3.1.3在與患者溝通時,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抓住溝通的重點,語言表達要詳略得當。
3.2人性化護患溝通模式的構建
外科護患溝通時通常會遇到程序化的問題,為此,醫院應構建人性化的溝通模式,以患者作為中心,護理人員換位思考,通過技巧性語言表達對患者的理解與同情,改善患者的心理環境,不僅能夠獲得患者的尊重,消除患者與護理人員的溝通障礙,而且還能夠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治療態度,為今后的治療奠定基礎。
3.3外科護理語言的豐富
外科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時,語言的表達過于單一,因此護理人員應發揮各種語言交流的優勢,使自己的語言交流達到多樣化。同時,護理人員應該全面把握情感型、勸導型、解釋型語言表達,將其中的優勢進行集中應用,可以彌補單一語言表達類型的不足。這樣能夠掌握患者的心理,為后續的治療創造良好的條件。
作者:郭玉平 單位:河南省睢縣人民醫院
第二篇
1術前溝通
術前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緊張和恐懼,常對手術是否成功或術中是否太過疼痛等問題產生不必要的擔憂,導致術前作息和飲食的不規律性,患者機體對手術的耐受度降低,手術效果自然會受到影響。所以,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在術前展開充分溝通,宣講手術流程、麻醉術式、麻醉效果、手術成功率以及手術所產生的疼痛和所應用的止痛藥物效果等,使患者的擔心和焦慮得以有效消除。
在臨床工作開展中,護理人員經常遇到此類問題,比如說在實施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時,患者由于不了解此手術,因而常伴有恐懼和焦慮情緒。經護理人員與之展開交流溝通后,患者明白在術中會采用靜脈復合麻醉術式,即將麻醉藥物利用靜脈輸液輸注至體內,手術時間短,安全性較高,且手術痛苦較小3]l。患者心理焦慮和害怕由此得以消除,術前飲食與睡眠均恢復正常,機體營養均衡,手術耐受度得以提高,手術進展順利,且術后也未見明顯并發癥與不良反應。
2術后溝通
手術完成后將患者送歸病房,責任護士應對患者實施合理有效的、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促進患者的快速恢復。對麻醉后的患者給予相應的常規護理措施,同時告知患者飲食結構應保持合理,同時采用正確體位臥床休息,此外還應告知患者下床活動鍛煉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手術完成dl后應對患者體征展開細致觀察并及時詢問患者是否有疼痛和不適感,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例如行胃腸手術后,患者通常會進食1一Zd,若護理人員未就此與患者展開溝通并明確告知,患者有可能提前進食,繼而引發胃腸道屢、腹脹等不良現象,嚴重時還會引發腹膜炎,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4]l。所以,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展開有效、及時的溝通,患者從而能夠與術后護理工作展開積極配合,有效縮短腸道恢復時間,患者的不良反應也得到顯著降低。
3出院指導
經相應的治療與護理后,患者痊愈出院,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在出院后的藥物服用、飲食結構以及相應的康復訓練等方面展開及時指導。例如患者行膽囊手術后應攝人易消化、低脂肪食物,而對于肥肉、魚子、動物內臟、蟹黃和蛋黃等應盡量少食或不食;此外還應在出院后3一6個月內堅持口服膽通(嚴遵醫囑),期間應適當運動,注意充分休息。經過開展此類出院指導,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的最后一環也得以完成,患者對術后恢復期相關護理知識有了深刻了解同時能夠正確應用,從而實現了自我的快速恢復。
4小結
在外科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及時、有效、合理地與患者展開溝通與交流極為重要。若缺乏正確、高效的溝通手段則常常導致醫療護理過程中發生各類差錯,對患者生命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死亡,釀成醫療事故。所以,掌握合理有效的溝通技巧,是當前醫院護理工作人員必備的基本技能,對于護理工作的良好開展具有積極意義。
作者:陳素 單位:岳陽縣人民醫院
第三篇
1溝通的前提
護理人員要樹立良好的服務態度,外形上要整潔、大方、儀表端莊,態度上要熱情、真誠、和藹,注意面帶微笑,給患者留下一個良好的形象,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為進行有效的溝通打好基礎;全面了解和評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態、家庭條件等,從而做到在交流時有針對性、有重點;要保證病房環境的整潔與衛生,使患者能充分休息,緩解其心理上的緊張、焦慮,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若患者病情有變或感到不舒服時,要停止與患者的交流,使其及時休息,再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溝通。
2溝通的技巧
(1)語言的技巧:語言溝通是護患溝通的主要方式,因此,作為一名專業的護士,應把握好講話的藝術性,要用通俗易懂、禮貌得體的語言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談話氛圍,使患者能主動傾吐自己的心聲,對護士產生依賴感和信任感。護士在講話時要注意分寸,要尊重患者的個人隱私,要以真誠的服務態度關心患者、幫助患者,對于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要及時疏導,理解、體諒患者,從而建立一種親切的、平等、友好的護患關系。
(2)傾聽的技巧:神經外科的患者多為重癥腦部損傷,病情危重,患者心情煩躁、易怒,心理上感到煩悶、焦躁不安,需傾吐自己的不快,此時,需有人能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且要有耐心、愿意傾聽,護理人員不僅要有講話的技巧,更要學會傾聽的技巧,真實了解患者的心聲,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展開護理工作。
(3)注意非語言技巧的運用:人與人之間多數是語言溝通,而在恰當的時機運用恰當的非語言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護士應注意適當運用非語言技巧可增進與患者的心靈交流。護士面帶微笑、言談舉止親切溫和均會給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為護士的護理工作加分;神經外科多數是長期臥床患者,護士應主動為患者按摩、翻身,幫助患者清潔手部皮膚等,均會減少患者對醫院的恐懼感,增加其對護士的滿意度;學會與患者目光接觸,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4)交談時要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溝通,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沉默,使患者以一種合理的、健康的宣泄方式表達出來,護士要充分表達對患者的理解和尊重,真誠的安撫患者,加強溝通效果。
2.1觀察指標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統計2組患者的滿意度和康復情況。
2.2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和康復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4討論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強護患溝通,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在減少醫療糾紛,增加患者滿意度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神經外科患者多數病情重且變化快,患者及其家屬對突發情況難以預料,出現不良后果時往往難以接受,作為神經外科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患者溝通的能力和技巧,在恰當時機安撫患者及其家屬的情緒,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本文顯示,神經外科護理人員要綜合運用語言技巧、非語言技巧,并在適當的時候要學會保持沉默,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促進患者的康復。由此可見,加強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于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糾紛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孫利霞 夏小敬 馮翠 單位:河南省淇縣人民醫院
第四篇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1.1.1提高溝通技巧
溝通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護理人員應該注重自己跟患者溝通的技巧,使用科學合理的交流語言,寬忍患者,正確理解與對待患者的各種抱怨,學會換位思考體諒患者。值得一提的是,在跟患者溝通交流的時候,不需要采用一些醫學專門術語,而是要運用通俗易懂、患者易接受的語言進行溝通,與患者盡量建立友誼。
l.1.2加強護理培訓
護理部應該定期或不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培訓工作,強化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大力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護理人員也要刻苦努力,不斷充電,積極學習護理知識。
l.3療效評定指標
在護患溝通前與護患溝通后對本組患者實施HAMD、HAMA測試。評分)7分為正常;減分率)50%為輕度;減分率)25%為中度;減分率<25%為重度。總有效率即是正常與輕度之和。
1.4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患溝通前后患者焦慮與抑郁情況、護患糾紛發生率、護理工作滿意度等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t05).
3討論
近幾年來,護患關系在臨床上日趨緊張,給醫療與護理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復。而高度重視護患關系,改進護理模式,促進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則可以消除彼此間的隔閡,也可以充分體現出護理人員工作的價值,也利于醫院提升自己的形象。所以,改善護患關系勢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腦外科患者具有特殊性,其病情變化快、病程比較長,從而容易導致患者在心理上出現焦慮與抑郁,也會讓患者行為意識模糊。為此,許多患者以及其家屬無法接受這一事實,甚至有的家屬擔心患者所出現的后遺癥是因為醫療護理工作做的不到位或出現了差錯所導致的,從而他們做出一些過激行為,護患關系陷人僵局、產生糾紛。
護理人員要主動、積極跟患者做好溝通與交流工作,在護理工作上要多聽聽患者及其家屬的真實感受、意見與建議,同時,對于正確的、有道理的意見與建議要虛心接受并及時改正。護理人員要在護理各個環節上下功夫,比如在患者術前,護理人員則要對患者與家屬給予術前指導,介紹手術之目的、方法與作用,特別是要說明在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術后,則要給患者講解術后并發癥的預防以及術后療養的知識。本研究顯示,護患溝通前后患者焦慮與抑郁情況、護患糾紛發生率、護理工作滿意度等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做好常規護理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可以有效地提升護理工作質量,預防護患糾紛的發生,提升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4總結
總之,加強護患溝通,改善護患關系,可以整體提高護理工作的總體滿意度。在腦外科護理工作中更要加強護患溝通,從而降低各種護患糾紛的發生率,提升腦外科護理工作質量。
作者:陳美 單位:黑龍江省醫院腦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