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留守兒童論文
一、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成因
1、學校的課程設置與留守兒童的發展不適應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農村留守兒童在道德發展、學業方面、心理發展等方面存在更多的問題,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關懷。但是,由于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方面比較落后,現有的教育資源很難滿足留守兒童的需要。由于農村學校條件落后,師資薄弱,主要精力關注學生的文化課程,沒有相關的心理教師,不能設置心理課程,缺乏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
2、社會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注不夠
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大多注重形式,停留在口號上。他們關注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心理發展,號召學校采取措施,但是很難解決學校所需要的種種資源,工作未落到實處。地方政府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留守兒童一般出現在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村,他們所在的學校大多條件落后,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未承擔相應的責任,導致了學校很難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
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不僅關系到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幸福,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共同聯手,關注留守兒童的發展。
1、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與父母分開,缺乏與父母的聯系,是留守兒童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留守兒童的父母由于受時空條件的影響,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心理隔閡,留守兒童容易喪失心理歸屬感。第一,父母一定要定期同孩子進行思想交流,通過多種形式了解孩子的學習和心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外出的父母要經常抽空回家,看看孩子,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第二,父母要經常同孩子的監護人聯系,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第三,父母應該經常與學校聯系,隨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與學校共同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2、學校應該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
學校是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主要場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應該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心理障礙,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第一,學校要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清楚父母和監護人的聯系電話,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學校要及時把留守兒童的學習、思想、生活狀況反映給他們的父母和監護人。第二,學校要開設心理課程,由心理教師講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可以開設心理咨詢室,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邀請專家開設講座,幫助學生了正確的心理知識。第三,學校要改革現有的教育模式,調整課程結構,優化教育內容。
3、社會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問題
第一,政府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政府要解決好農民工子女的隨遷問題,減免不合理收費,加快戶籍改革,使農民工子女和城市兒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第二,改善農村學校的建設。目前農村學校條件差,政府要加大投資,在財力、人力、物力上改善學校的條件。第三,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
作者:張春愛 單位:濰坊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