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物資管理論文
1系統分析
1.1需求分析
目前森工系統許多企事業單位建有自備發電廠,森工企業雖多數配備PC、服務器,并且具備上網能力,但是有些企業由于沒有專門信息化機構,企業各項工作的信息化進程仍有欠缺。有些企業的信息化工作雖然起步較早,但由于技術力量不足,對應用軟件的開發利用不夠到位,沒有真正發揮這些資源的效益。還有一些企業是曾經開發和應用過一些軟件系統,但由于人員更換、機制變動等問題影響了企業信息化工作的發展。位于小興安嶺南麓、哈佳鐵路中段的帶嶺林業實驗局作為黑龍江省森工總局的直屬林業局,發電廠的企業信息化工作一直比較超前,2003年前后曾開發和應用了電費收繳、材料管理(VB6開發的程序,因為人員調走無法改動而停用)等多個應用軟件,2009年企業機制有所改變,經營方向也從發電廠變為熱電廠,生產方向從過去的熱電聯產轉為熱力供應。作為全區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企業,每到冬春季節物料進出數量較大。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運用IT技術做好物資管理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是下一步企業信息化工作的關鍵。
1.2流程優化
按照企業流程再造(BPR,BusinessProgramingReengi-neering)理論,首先要進行業務流程再造———業務流程優化,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才能有所創新。根據企業生產中物料流動情況,熱電廠物資管理部門提出了改進原材料管理程序、建設物資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需求。計算機作為信息處理的工具,網絡作為信息傳輸的途徑,都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了理想的手段,但是用這些建立應用軟件還需有科學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對當今信息時代的企業管理而言,如何采用先進的理論、方法與工具,充分利用企業的信息資源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是當前企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許多管理工作基礎較好的大型企業引進和采用了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在業務流程科學重構的基礎之上,企業才有可能實施ERP,但ERP并不適用所有企業。ERP是對整個企業的資源進行規劃與控制的信息管理軟件系統,對于中小企業可以考慮自行開發適合自身業務的管理信息系統,但是業務流程也要科學化。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分院地處伊春市帶嶺區,以得天獨厚的地利條件成為帶嶺局熱電廠的主要項目合作單位,其IT技術支持人員與企業物資管理業務人員在應用現場共同進行了系統需求分析與功能規劃,并建議采購人員要及時登記入庫,以保證物資出庫的時間價值。
2系統規劃
系統規劃應在充分吸收先進管理思想和運作模式的前提下,利用現代信息管理技術將管理制度及運作流程固化,使企業信息化管理得到全面貫徹。通過帶嶺局熱電廠物資管理具體業務人員與學院IT技術人員聯合進行需求調研和業務流程分析優化,初步確定物資管理系統主要功能模塊以及系統運行方式。
2.1系統功能模塊
熱電物資管理信息系統開發需要按照電力行業物資編碼標準和熱電企業工作實際需要對物資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及功能模塊進行科學規劃,即依據帶嶺局熱電廠對物資管理業務需求合理確定物資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并由具體業務人員和IT技術人員合作將系統功能轉化為適宜業務人員操作的系統運行界面。根據系統分析的應用需求,軟件系統主要功能目前以物資庫存管理為主,系統功能模塊主要由基本信息、入庫登記、出庫登記、庫存結算、庫存查詢、統計報表、庫存調整等組成。
2.2系統運行方式
主要指單機還是網絡,企業內部網Intranet還是互聯網Internet。如在圖2中,庫存管理系統可以單機C/S運行,也可以在Intranet、Internet下B/S運行,在沒有防火墻等設備情況下,為庫存管理系統安全起見,可暫時以單機C/S方式運行。
3系統設計
主要由學院依據系統分析與規劃,進行模塊化設計與編碼設計,首先要進行E-R圖分析,利用UML建模工具、建立數據字典和完善數據庫表設計。
3.1模塊菜單設計
應用系統可采用C/S和B/S混合設計編程模式,在操作界面簡潔、實用的基礎上,滿足不同層次人員的應用需求。此外可以通過對關鍵環節參數的計算機自動動態調整約束,使系統具備管理控制能力,如采用科學的庫存控制方法(如ABC分類法)增設庫存預警功能,應對突發事件。
3.2數據編碼設計
按照系統規劃,系統設計應包括提供對系統基礎性數據的維護和管理,包括物資領用部門、供應商、倉庫、物資分類、物資編碼、部門、操作員功能等基礎信息的管理和日常維護,此項工作非常重要。物資統一代碼編制規則通過標準數據信息體系的建立,保證信息數據的唯一性、規范性、可約束性及信息數據的關聯性,使系統在標準規范的環境中得以可靠地運行。帶嶺發電廠物資管理系統主要采用以物資領用部門、供應商、物資分類3個方面的編碼體系,建立數據字典和數據庫表。在軟件的設置中物資領用部門包含兩個基本屬性,即:結算單位和使用單位,一個結算單位(2位)下實際可能存在多個物資使用部門(3位),如帶嶺熱電廠的熱電生產單位包括電氣車間、鍋爐車間、汽輪機車間、燃料車間、化學車間、出灰車間5個使用部門,為保證物資能夠快速到達使用現場,減少物資周轉過程中間環節的費用成本,在軟件的實際管理中需區別對待。此處部門編碼可使用5位長的編碼(結算單位+使用單位)。參照大唐集團公司頒布《物資統一代碼編制規則》制定了供應商編碼。考慮到林業企業原有的特性,物資分類編碼沒有采用電力行業標準物資編碼,延用了原有材料管理程序中采用的帶嶺林業實驗局林業企業物資分配目錄(1979年制訂)的內容。
為了縮短開發周期,根據原有材料管理程序生成數據數量的大小和企業需要掌握管理信息的情況等有關資料,校企雙方初步商定第一階段應用仍然采用C/S架構的系統工作方式,開發前端由原有材料管理程序的開發環境VB改為DELPHI/C++Builder,為下步在.NET環境下開發應用系統奠定基礎。后臺DBMS可利用原有材料管理程序的ACCESS數據庫結構,建立材料編碼、領用單位、各類人員、供應廠商、入庫、出庫、庫存等10余個數據表。試用成功后再向基于B/S結構的ASP.NET+SQLServer過渡,使系統功能不斷增加并更加可靠、高效,推廣應用于企業網絡環境下,以便為財務等更多部門服務。在把一套舊的數據庫系統移轉到新的數據庫系統時,了解舊有數據庫系統中的數據結構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UML系統建模中開發人員可以通過Visio所提供的工具,采用“反向工程”取出完整的數據庫一覽表,其中包括觸發器、函數、庫存程序、查詢子句和其他平臺特有的類型。此外,也可以修改數據庫設計而滿足新的需要,或建立圖表及報表并與項目團隊共享。
4系統實施
由帶嶺局熱電廠提供原有材料管理程序的ACCESS數據庫,校企雙方根據進行協商調整各個表結構,確立數據的基本信息項目,消除冗余信息,建立新的ACCESS數據庫各表結構,利用原有材料編碼作為基本數據。由學院組織應用系統開發人員采用DELPHI+ACCESS運行環境進行系統實施。
4.1人機交互設計
依照工作流程,從系統登錄、入庫登記、記錄修改、庫存報表等環節中的部分界面效果圖片展示部分系統功能。點擊“系統登錄”可以由系統管理員、操作員不同用戶等級登錄進入操作界面,執行不同操作業務。“入庫登記”錄入操作只需在“下拉”選框中選擇輸入物資編碼即可由系統自動錄入材料名稱、類別、使用項目、規格型號、計量單位、單價等數據,避免人員錄入過程中由于誤操作引起的“垃圾數據”。對于編碼不熟的操作人員可以根據票據上的名稱、規格輸入兩項信息后系統亦可通過物資編碼表自動提取信息后錄入類別、使用項目、計量單位、單價等數據,可以大大提高數據錄入工作效率。在不同時間錄入同樣材料數據時也只須根據市場價格對“單價”進行“微調”修改,大大降低了數據錄入工作的勞動強度。“記錄修改”操作可對出、入庫記錄進行調整,并依據出、入庫表變化對庫存表同時進行“并發”處理,以保證原始數據的平衡。以上界面人機交互方便,可以隨機查詢記錄、打印物資入庫、消耗及庫存情況。
4.2算法設計優化
出入庫算法采用了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平均單位成本。移動加權平均法就是對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在入庫登記程序代碼設計中需運用如下公式進行平均單位成本計算,并將進貨實際成本和平均單位成本分別寫入入庫和庫存表,平均單位成本作為下次材料出庫的實際單價。移動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原有存貨的結存金額+本批購入存貨金額)÷(原有存貨的結存數量+本批購入存貨數量)相對于原翔達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材料管理程序所采用的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能使企業管理者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以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是在應用中要求業務人員在物資采購后要按照發生時序及時進行入庫登記,否則會產生成本誤差,影響出庫物資的時間價值。
5系統評價
根據帶嶺局熱電廠試用系統的情況,目前在日統計、月結算等項工作中系統運行正常,年度結算尚未進行,但是系統的應用對企業管理已經產生了一些作用。
5.1系統可用性強
系統采用的是定制化開發模式,在系統中計算機成為系統管理員、操作員等庫管工作人員工作的必備工具,所有業務工作都在計算機上完成,通過業務工作的全面信息化手段時刻動態反映企業物流實時動態的變化,且能夠滿足“零庫存”條件下的“先出、后入”逆序操作需求(因為違反工作流程,同類物資管理系統一般不具備此項功能)。由于保留了企業原有的管理精髓,兼顧了企業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科學方法,是企業管理和運營模式的延續和發展。考慮到林業企業現有情況所決定的材料管理彈性化強的因素,設立了特殊信息處理手段(如出、入庫信息調整,“模糊采購”[2]下的“寄存采購”出庫負值處理等),使庫存信息管理系統“剛柔”并具。因此所開發的系統具備了完善的庫存管理功能,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可用性,亦可在試用評價良好的情況下進行推廣。
5.2工作追溯性強
在系統中涉及采購、檢驗、領料、審核、批示等各崗位的人員,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范圍和目標都有清楚的劃定,系統隨時都在提醒每個工作人員未完成的工作,相關人員可隨時看到各個環節和各個人員未完成工作的情況以便于檢查和督辦。這種通過信息的緊密聯系從而使各工作環節更加緊密地協作,通過各環節工作效率的提高,促進整體工作效率的大力提高。由于系統是建立在業務工作全流程的基礎上,系統對工作各個環節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工作完成情況都有詳細的記錄,在任何時候都能夠進行查詢和分析。并能結合上步工作和下步工作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因此系統具備了完善的工作追溯功能。
5.3全流程化管理
系統是通過從需求計劃開始到最終的結算付款的物資全流程的管理,可全面實現物資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通過對物資管理流程中各個環節中因果關系的建立而加以嚴格控制,保障業務工作的順暢執行;通過對信息和數據流控制從而實現對業務工作流程的全面管理。在企業工作中為強化物資管理工作的準確性和目的性,實際工作中幾乎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數據作為參考,而這些信息和數據的獲得將耗費工作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6總結
目前通過計算機的數據統計和分析功能,企業領導需要的主要是報表,尚需完善的還有一些統計分析功能。后期在試運行通過后增加庫存超限報警(上、下線)、專業統計圖表分析(譬如:歷年采購成本對比分析、各分布采購成本分析對比表)等,為企業計劃、決策、管理、控制提供準確數據和直觀依據。
作者:曹雋 李建成 單位: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帶嶺林業實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