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舞蹈教學論文
一、音樂情感的訓練與培養
1.音樂節奏的訓練
教師要針對不同的訓練,結合其動作特點和訓練目的選擇合適的音樂。例如,扶把訓練中的小踢腿練習,音樂可以選擇2/4拍或3/4拍。二拍子的音樂要選擇快板,節奏強弱要分明,主要體現動作的彈性和經過快速擦地提起后的力度控制。三拍子的音樂主要是為了加強訓練學生的腿部肌肉,音樂的力度要強,每一拍都要突出,速度要快而平穩。合理地選擇音樂可以幫助學生在完成技術動作時,使動作做得更完美、更準確。音樂的節奏類型與旋律線條在訓練中對動作的提示、身體的位置、情緒的變化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音樂的強、弱、高、低,旋律的起伏都可以幫助學生更準確地完成動作。音樂節奏的變化往往決定舞蹈節奏的變化,是舞蹈藝術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不同的音樂節奏體現出不同情緒和風格,這在不同形態的舞蹈中表現得尤為鮮明。在編排、表演或學習某個舞蹈時,往往都是先從了解音樂、體會音樂開始,然后才逐步掌握舞蹈的節奏感,把握動作的韻律和韻味。
2.音樂情感的培養
音樂情感的培養相對于節奏的訓練,對于學生來說是音樂素養與修養的全面體現,因為只有全面理解了音樂的內涵,才能表達其情感。對學生的音樂情感培養,一方面可以通過欣賞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音樂來激發學生對于音樂情感的理解,同時還可以通過舞蹈作品內容的表現將虛擬的音樂形象具體化、清晰化。音樂是在舞者內心形成不同形象思維的原動力。在表現舞蹈作品時,隨著音樂的變化,學生的舞蹈動作在質感上也會發生變化。而舞蹈是時間和空間相結合的藝術,由于舞蹈與音樂都具有抒情性,舞蹈可以通過巧妙的動作編排,充分地表達音樂情感。因此,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肢體動作使音樂的形象得到升華,同時從中體會音樂的情感表現。要讓學生通過不同元素的組合訓練來表現音樂內容,要引導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用他們的身體來體驗、表現和傳達音樂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音樂氛圍,給他們以情感、意境、想象等大量形象思維的啟迪。
二、舞蹈情感的表達
藝術形象的塑造首先產于人的心理,然后才是通過音樂、舞蹈的外在表現。舞蹈是美育教育,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深入人心,感染著人們的思想、品質、情感。而舞者通過肢體語言的表達將情感傳遞給人們,從而對人們進行美育教育,影響和陶冶人們的性情與品格。因此,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只有熱愛美、發現美才能更好地傳遞美。在舞蹈情感的培養中要通過表情的訓練,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激發來全面地提升舞蹈的表現。
1.表情的訓練
在舞蹈教學中,除了訓練學生良好的音樂感覺,教師還要注重加強學生舞蹈表情的訓練,使學生在舞蹈表演時做到形神兼備。舞蹈表情是由舞蹈的全部動作和全身心的動態來體現的,通過面部的表情、手臂的弧度變化、身體的扭擺、腳步的移動、呼吸的韻律來統一表達內在的情感。準確的表情變化對于揭示人物的內在心理活動,表現人物喜、怒、哀、樂的變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的表情不是單純地由某一個身體動態部位來體現,而是需要身體的整體協調與配合。單獨的一個搖臂動作,需要手、腕、臂、頭、眼、身體等多個部位的協調與配合才能準確地完成,如果僅僅依靠手臂而沒有身體其他部位的配合就失去了動作的準確性。因此,身體各部位的有效協調,以及手、眼、身、法、步的整體配合是完成舞蹈動態美的必要條件。
舞蹈表情的訓練一定要全身心協調一致,要通過外在的表情與動作來傳達舞蹈特定美的神韻。作為一名觀眾,縱使無任何音樂,都可從舞者身上感受到舞者所表達的情感。而達到這種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舞者的表情,直接感受其感情。正所謂“觀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鑒其貌”,舞者在舞蹈過程中,表情始終貫穿其中,是整個舞蹈藝術形象動作美感凝聚的焦點。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表情訓練時,要求學生要理解表情、動作、情感表達之間要相互統一。學生首先要心中有情感,才能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傳達出來,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都不能忽視其表情因素。
在舞蹈表情的訓練中,一是要注意在平時的訓練中應內外結合,抓好表情訓練的基礎。例如,在蒙古族民間舞柔臂的訓練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柔臂動作的手部和肩部的呼吸點,如果沒有呼吸,那么動作的形態就沒有活力與生命,也難以體會手臂上下流動過程中的韌勁,因此,在表情上要將目光放遠,上身后靠,感覺視野開闊,好像看到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有一種自豪感。這樣整個動作的韻律和形態就充分的表現出來了。此外,教師還要強調動作的韻律和表情的變化要協調統一。二是要在作品的排練中動作和表情結合,提高表情的表現內涵。例如,在排練劇目《八女投江》時就要啟發學生在目光中透出堅定,在肢體動作中體現力量,表現出八名女戰士抗擊日本侵略軍的英雄氣概。三是要在舞蹈表演中身心結合,積極地調動表情。要克服舞臺上的緊張情緒,在表演中充分地投入作品,積極地調動情緒,準確地表達情感。
2.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激發
豐富的想象力是舞蹈情感表現的源泉,是舞蹈教學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授課內容或作品設定舞蹈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維空間,對舞蹈表演和舞蹈創作的提高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舞蹈想象力的激發中,教師要讓學生全面、系統、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與創作思想。例如,在表演蒙古族舞蹈《草原漢子》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感受蒙族長調的連綿與悠揚,從而帶動動作的舒展與延伸,同時,又要把馬背民族的熱情與奔放體現在情緒與動作中。要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想象創造性地表現出草原漢子的粗獷與豪邁。教師在教學中的適當引導會帶動學生無限的想象與創造,并更好地體現出舞蹈作品內在的精神與情感。有了豐富的想象還要有良好的創造力,在充分地理解了作品的思想感情之后,創造性地表達作品的情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舞蹈的內在支柱,是舞蹈情感表達的必要手段。只有將音樂、表情、想象與創造力完美地與舞蹈技術結合,才能準確的表達情感,達到舞蹈表現的最高境界。
三、總結
舞蹈是以肢體語言做心智交流的運動表達藝術。舞蹈通過優美的舞蹈動作表達傳遞思想情感,這也是其區別于其他運動的主要特征。舞蹈動作的表達從美學要求上已經上升到了藝術的層次。在舞蹈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求學生要有完美的動作技術、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在表現舞蹈作品是如何能夠準確地表達情感。舞蹈教育,必須“以情動情”,然后才能“舞在其中”。
作者:張竹巖 單位: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