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鋼琴教育
正確的演奏姿勢、演奏手法是提高鋼琴演奏技巧的前提,也是鋼琴演奏者的必備條件。正確的演奏姿勢指的是演奏者坐姿,這其中又包括演奏者所坐的位置及演奏者自身身體的姿勢。首先,在演奏之前,演奏者的身體要與鍵盤的組成形成協(xié)調的比例(即一般為演奏者坐在鍵盤的中央),上身略微前傾并保持脊椎的直立性,雙腳也略微向前伸,使大腿呈現(xiàn)坡狀狀態(tài)。這樣的姿勢有助于演奏者將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上半身,給手臂及指尖一定的后備力量,且無形中塑造演奏者的氣質形象。其次是手臂的擺放及手指的運用。演奏者選好正確的位置坐在鍵盤前,雙手自然的放在鍵盤之上,雙臂不可僵直,將用力的部位(即手肘與前臂)高度與鍵盤保持一致。手指自然彎曲,處于放松、自然的狀態(tài),指端觸鍵力量要分布均勻,主義左右手其手指的相互密切配合,掌握手指的靈活度。
二、音樂理論概述
音樂學是一個歷史的、科學的音樂研究范疇,其中包括兩個部分:即音樂史、音樂理論。音樂理論包括:音響學、吉普學、旋律、節(jié)奏、和聲、對位作曲、曲式和音樂美學方面。廣義上的音樂理論教育:自古以來,凡是與聽覺、聲覺有關,讓人們愿意接,有利于放松情感的音響都被稱之為音樂。這些能被稱之為音樂的聲覺的學說都屬于音樂教育理論教育。如《音樂美學》、《音樂史論》、《中外音樂比較》、《音樂人類學》、《音樂教育學》、《音樂心理學》、《音樂學》、《基本樂理》、《和聲學》、《曲式分析》、《視唱練耳》等。狹義上音樂理論教育?主要包括:曲式和基本樂理。所謂曲式就是曲調在發(fā)展過程中,根據(jù)其形成的各種段落的規(guī)律性,最終總結出的家具有共性的基本格式。主要的曲式大體可分為兩類:即主調曲式和復調曲式。和聲:和聲學時創(chuàng)作歌曲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通常把不同高度的樂音同時發(fā)聲,稱為和聲。其研
究對象為:和弦在樂曲上功能屬性及其結構和連續(xù)法則。音樂史:顧名思義,音樂史是音樂產生到發(fā)展的歷史。主要包括兩部分:即西方音樂史和中國音樂史。
三、理論學習在鋼琴教育課程中的重要性
1.時發(fā)表展的需要
在當今社會中,教育目標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而變化。國家的多元化發(fā)展趨勢,以及改革開放以來教育部門的重視,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那么教師應當首當其沖。所謂嚴師出高徒,在高素質教師的指引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指日可待,通過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大大的提高了過敏的素質。鋼琴教育教學中,教師除了對學生給予演奏技術以及作品理解方面的指導外,將音樂理論教育與鋼琴教學相結合也是今后鋼琴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2.理論教育與鋼琴教學的統(tǒng)一
現(xiàn)在鋼琴教育中,多數(shù)課程注重鋼琴演奏技術的掌握,忽略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其實,任何教育都不能離開理論而單獨存在,鋼琴也不例外。鋼琴教育并不是單方面的演奏技術或對作品的理解。因為鋼琴作品本身就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教學素材,它幾乎涵蓋了有關鋼琴音樂的全部知識點。所以對于鋼琴教育教學的學習者來說,僅僅依賴演奏技巧和作品來源是遠遠不夠的。鋼琴家在擁有精湛的彈奏技術以外,還用有不同的音樂素養(yǎng),如李斯特、斯卡拉蒂、肖邦、貝多芬等。因而,只掌握單純的鋼琴演奏技術,不運用大腦開發(fā)自身能力,是不能夠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也成就不了鋼琴家。久而久之,鋼琴課教育就成了技術的奴隸,沒有靈魂、沒有情感。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用
理論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對技術的有效把握,他不但不會影響實際演奏的效果,還能減少學生出現(xiàn)近似音符分不清的現(xiàn)象。理論講解與技術演練是相互統(tǒng)一、相互補充的,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很多教師都認為實踐更重要,殊不知沒有理論作基礎的實踐就是瞎忙,到頭來學生只掌握老師灌輸?shù)闹R,不能以點帶面的推測其他理論,也影響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國鋼琴教育工作者所熟悉、所認可的教育模式都是教師示范、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來總結相關的知識要點和技巧。鋼琴教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最大特點是,鋼琴教學需要學生參與到實際演練中去,但若學生不熟悉理論知識也是枉然。如:我們身邊有很多從小就學習鋼琴的人,他們在學習時還參加過很多比賽,甚至拿過市級、省級的大獎,但面對音樂理論書時,或者給出一個簡單新作品讓學生演奏時,學生卻無從下手。這種情況就是鋼琴教師只執(zhí)著與技術,不講解音樂理論所造成的結果。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給予理論的指導后,大到學生對于新作品的理解,細到升降號的使用,都會更有成效。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在沒有教師輔導的情況下,學生可以通過和諧與不和諧來初步判斷自己的演奏是否準確。
四、理論教育與鋼琴教學的有效實施
1.科學的教學設計
首先,以理論教育與鋼琴教學同時達到預期目標為前提,選擇有利于傳授理論知識的鋼琴作品,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感受、情感深化三個實施階段,最終完成本課有價值的內容傳授。
2.教師給予指導
雖然現(xiàn)在教育中提倡學生為主體,但教師的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鋼琴教育中的技術性很強,理論方面也含有較高的內涵,因此,在初始階段教師的指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達到理論教育與鋼琴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方法。
3.學生的體會
學生在課堂聽教師的解釋,看教師的示范都會在大腦中形成一種自己的理論,經過實踐,這些自己的理論并非都正確。所以要想真正掌握鋼琴音樂藝術,學生在接受了教師的理論與技巧指導后,親身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自己練琴的過程中會自然的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正確的“自我理論”會在練習中與演奏者產生共鳴;當演奏技術與“自我理論”不相符時,學生可以提出問題并實施解決,使之盡快糾正理念的錯誤或者演奏技巧的錯誤。
4.教師的有效評斷
學生經過教師的指導以及自己的親身體驗,在理論研究以及演奏技術上都有一定的收獲。此時教師的作用就是及時給學生做出正確有效的評價,并針對學生體驗之時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包括作品的全部的理論知識,為鋼琴教育教學與理論的相互統(tǒng)一打好基礎。
五、結束語
在學習中,我們一直倡導理論聯(lián)系實踐。只側重于理論會出現(xiàn)眼高手低的情況;只側重于實踐,會阻礙人們的思維,從而減弱實踐的效果。只有兩者高度統(tǒng)一才能最終達到鋼琴教育的預期效果。
作者:林俊 單位:昭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