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務驅動”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實際環境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的具體執行過程如下。
(一)導入任務(前任務)
首先,由教師引入任務,然后介紹完成任務需要的相關知識點,最后介紹完成相關任務的要求和實施任務具體步驟。任務要具有實際意義,任務的引入本著由簡到繁、從易到難,首尾相連,并由多個任務塊組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導入任務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對新鮮事物的主發能動性,在學習的初期,就讓他們處在一個積極、主動的氛圍當中。同時,教師所引入的任務要與課程內容相互吻合,并將學生的切身經歷課程教學相互貫通,讓學生自我感受到現實生活與學習內容是相輔相承的,從而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1.多媒體素材環境:多媒體教學的素材可以體現在多方面,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滿足要求的材料。例如,圖片、圖像、影音、剪輯資料和一些與之相關的軟件、網絡資料等。
2.實訓模擬環境:根據語文課文內容所需要的場景設計模擬環境,讓學生在現實的環境進行閱讀,從而進行語言體驗活動,達到理解、強化運用知識的目的。
3.課外實訓環境:以新聞報道稿件為實例,主要講解新聞采訪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提出導入的相關問題:你曾經采訪過什么人?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如果現在讓你去采訪一下你周圍的老師或同學,你最想采訪哪方面?新聞內容從哪方面下手?
(二)實施任務(任務環)
整個“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重要環節就是任務環,也是最關鍵的步驟。教師會把具體的任務分配給學生,通過學生的分析和討論能夠知道完成任務的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例如,可以參考教材中的對話,但不要照抄照搬,可以利用各種渠道查閱自己所需要的資料,這樣可以激勵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將每個小組演示的結果匯總上報,最終由教師做評價性總結。任務環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1.通過查閱、收集相關資料,確定每個小組成員的任務。
2.每個小組成員通過網絡視頻和群語音進行模擬演練,其他成員認真聆聽,相關內容做詳細筆錄,并寫出總結報告。
3.每個小組成員根據以上記錄進行點評,從中總結經驗,進而激發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評價任務(語言點)
評價任務是整個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最后總結分析,是為了考核學生將所學知識和語言技能轉變為實際工作中靈活應用語言的能力,這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具體通過觀察學生完成任務過程的表現和情況來評定他的學習效果,并對不準確之處進行講解,這也有利于小組成員更加熟練地總結、理解和使用常用的短語和句型,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實施的意義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將教學任務作為教學核心的一種方法。這種模式的表現形式是對學生的教學細節仔細琢磨,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從而增加學習的樂趣,本質上提高教學質量。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廣泛推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它不僅結合教學內容的本身特點,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作者:鄢麗蘋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