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師資培養投入“打水漂”,學生交費不積極
隨著高校層次和知名度的提升,高校不僅需要引進學科的專業人才,還要不斷提升本校教師的水平。大部分高校采用報銷學費的方式鼓勵教師讀碩士、博士,做交流學者,以此來不斷提升教師的視野,提升學校的教學實力。但是,學校對于人才的貢獻體系并沒有相應建立,導致許多教師取得學位后不滿足現狀跳槽到更好地方,所以很多高校最后落得人財兩空。還有就是高校的另一項主要收入是學生的學費,學費的收入大概能占學校收入的30%以上。但是目前學生欠費現象日益嚴重,很多學生并不是家庭困難而不交學費,而是拿著學費去買手機、玩游戲、買衣服、投資等等。對于欠繳學費的學生,學校不能硬性開除,所以這種情況也影響了學校的資金籌集。這些因素都加大了學校的財務風險。
(二)銀行的高校風險防范機制尚未形成
我國《高等教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國家鼓勵用金融、信貸手段,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就是說高校向銀行貸款是政府允許的籌集資金的渠道之一。而政府對教育所承擔的責任也決定了高校不會因財務危機倒閉,所以高校從銀行借款的條件是比較寬松的,貸款后對高校的償還情況也監管不嚴,從而導致高校貸款資金不斷加大,增加了高校的財務負擔,同時也加大了貸款的資金風險。
(三)盲目的投資建設或擴建
隨著近幾年高校的擴招,很多高校都需要擴大規模,有的高校需要擴建教學樓,有的高校需要更新設備,還有的高校需要重新塑造學校的形象等等。由于高校一般都是在國家預算的約束下,不需要考慮財務風險管理問題,導致高校領導層和財務主管人員風險意識并不是很強。建設項目缺少相關的可行性論證,對建設項目中所需要資金和時間把握不準確,沒有做到精打細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只是一味爭取貸款來緩解資金壓力,這樣的項目擠占了大量現金。因而會發生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現金流斷裂,導致不能償還貸款的本息,進而損害了學校的信譽;另一種情況是現金流雖然沒有斷裂,但現金的缺少會影響學校正常運作。發生這種情況時高校多數會采用壓縮教學經費和設備經費來緩解,這樣會影響相關的教學質量,目前有些高校大部分的設備老舊甚至已經淘汰的東西還在勉強使用。
二、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構建與應用
(一)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選擇原則
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其實就是在高校現有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基礎上,設置一些科學的、敏感的財務預警指標和財務預警標準,用來監測高校的實際財務狀況是否發生偏離,并發出相關預警信號。所以在建立財務預警系統中應堅持以下原則:
1.科學性原則
要求選用的指標應該是可以影響高校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時指標之間是相互獨立,不重復的同時還可以互為補充,能夠客觀清晰反映出高校財務實際情況,只有這樣建立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才具有科學性。
2.適用性原則
要求指標不論從理論上還是實際中都要科學并適用。既要實現預警體系里的全部數據方便獲得,還要保證預警體系對高校財務風險能起到真正的預警作用。
3.簡約性原則
在保證科學性和適用性的基礎上,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構建還應當符合簡約、易操作原則。簡約性原則也對預警體系指標的選擇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二)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目前我國企業普遍采用這種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高校應借鑒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經驗,通過建立一套科學、適用、簡約的財務指標體系清晰明確反映高校的財務情況,監控財務風險,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監控的完整體系。結合實際情況,高校可以針對償債能力、運營能力和發展潛力三大方面,提出相應的指標來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1.償債能力評價指標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反映了在高??傎Y產中債務資金所占的比重。資產負債率越低代表資產對債務的保障越高。目前大部分高校正在快速發展,所以并不是這個比重越低越好,應該在一定范圍內更有利于學校的資金籌集,比重可以設為30%-60%之間,當比重大于60%應該預警,這表明學校有可能要資不抵債。
(2)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反映了高校用流動資金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該比重可以設在2-5之間,當比重小于1.5應該預警,表明學校的短期償債能力變低。
(3)潛在支付能力
潛在支付能力=(年末貨幣資金+年末應收票據+年末借出款+年末債券投資)/到期債務本息×100%反映了高校收益能力對債務償還的保障,比重越大說明了潛在支付能力越強,該指標值至少要大于1,指標值小于1時,表明債務有可能會還不上。
2.運營能力指標
(1)預算收入實現率
預算收入實現率=實際收入/預算收入×100%反映了高校本年預算收入的完成情況,指標值小于100%表明沒有完成,大于100%表明實際收入超過預算,接近100%表明完成情況最好。
(2)預算支出實現率
預算支出實現率=實際支出/預算支出×100%反映了高校本年預算支出的完成情況,指標小于100%是控制較好,大于100%是超預算支出,接近100%表明基本和預算相符。
(3)經費自給率
經費自給率=(事業收入+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其他收入)/學??偨涃M收入×100%反映了高校自籌經費的收入占學校的總經費收入比重。該指標值越大表明該校自給能力越強。預警指標值可設在50%左右,低于50%則要預警。
(4)事業基金可用率
事業基金可用率=(事業基金-借出款-對外投資)/事業基金總數×100%反映了高校可動用的事業基金占事業基金總數的比例。指標值越高說明高校可調動基金彌補預算缺口的能力強,這個預警指標值可根據高校實際情況確定。
3.發展潛力指標
(1)自籌收入能力
自籌收入能力=自籌收入/總收入×100%反映了高校通過多種渠道創收方面的能力。指標值越大,說明高校自我發展能力越強,預警指標值可根據高校實際情況確定。
(2)總資產增長率
總資產增長率=(年末資產總額-年初資產總額)/年初資產總額×100%反映了高校資產的增長情況。指標越大表明學校發展速度越快。
(3)自有資金增長率
自有資金增長率=(年末自有資金總額-年初自有資金總額)/年初自有資金總額×100%反映了高校自有資金的增長情況。該指標越大表明學校的發展潛力越好。
(三)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評價結構
根據高校的實際運營情況和管理需要,可以將預警系統反映出來的財務風險情況確定為低、中、較高、高四級。具體解釋如下:
1.高校財務風險低
代表了學校收益水平很高,債務的支付能力很強,學校的經營正處于良性循環狀態。
2.高校財務風險中
代表了學校處在平均水平,有足夠的債務償還能力,學校的經營處在良性循環水平,但比較容易受到內部、外部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需要及時檢測情況。
3.高校財務風險較高
代表了高校收益水平較低,債務的償還能力有些不足,學校的經營狀況不是太好,有可能出現虧損,這就需要格外注意,學校高層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4.高校財務風險高
代表學?,F在處于嚴重虧損狀態,債務償還能力差,經營狀況不佳,基本是資不抵債、惡性循環,這個時候會對學校造成相應影響,要立刻采取對策解決。同時高校應建立財務預警系統的常態機制。通過財務部門專業人員算出的具體數據和財務處領導的有效分析,及時將情況反饋給學校的領導層,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學校相關部門具體落實,真正的達到消除財務風險隱患,讓學校達到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王明睿 趙劉磊 楊杰 單位:黑龍江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