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文化教育繼承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國正在實現社會轉型,一些消極文化極大地影響了傳統文化的教育作用,使大學生的人生觀發生了巨大改變,扭曲了大學生的價值觀。從造成的社會影響來看,西方文化在大學生當中廣為流行,個人主義、享受主義和對金錢的追求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使大學生更加注重個人享受,認為金錢至上,影響了大學生健康思想的形成。所以,急需運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改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此外,由于西方文化的侵襲,制約了大學生傳統價值觀的形成,由于大學生還沒有建立穩固的價值觀,所以容易出現一些盲目行為,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使他們對如何做人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理解,重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大學語文貫徹傳統文化及民族文化教育的方法分析
因為不再具有升學的壓力,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所以學習過程較為輕松,大學生可以盡情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深入發掘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多存在于古代文學作品當中,存在于那些古代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當中,通過大學語文傳承傳統文化大有可為。筆者從事大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在實際工作中總結了一些經驗,概括為下面幾點:
2.1滲透民族深層文化,擴展學生古代文化知識
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注意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面性。在選取教學文章時,要廣為選取包含各派各系的名家作品,利用儒家、道家和佛家相互之間的聯系,融會貫通,積極開發這些文化中最具影響力、最富創造力和最具人生價值的東西,深入研究他們之間的聯系,全面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這種教學方式不但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范圍,而且增加了學生對古代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對研究中國古典文化的積極性,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大學生利用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思考當下人生,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將知識轉化為動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中國文化研究的重點是人的生存問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人應該怎樣生存,以及如何突破生存困難,尋找生存辦法,這是中國文化的精要所在。在進行講解時,可以就古代文化的精要部分出發,展示學生易于理解的實例,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認真闡述人生真諦,將難以理解的內容融于淺顯易懂的例子當中,用深厚的感情感染學生。在講解時,要注重選擇催人向上、努力拼搏的實例,不要被一些消極思想所束縛。當然,在古代傳統文化當中,有些思想只是局限于當時的社會環境,才具有了一定的效果,如在認識道家文化時,則不能片面地理解為消極思想,而應重點理解其中包含的健康思想和積極精神。
2.2教授傳統民族文化魅力,引導學生審美
在眾多的古代作品當中,含有眾多的古代名人,他們所具有的人格精神,對當前大學生的人格塑造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古代名人超凡脫俗,具有高尚情操,在古代文化中閃耀著奪目的光輝。教師在講解這些古代名人的思想境界和偉大作品時,要重點講解這些名人如何根據當時的生存現狀,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表現自己特殊的人生信念。這些講解將對大學生的人生信仰和人格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可以促進學生健康思想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如孔子和孟子的俠義心腸;莊子的自由自在;屈原的倔強不屈;司馬遷的堅持不懈;蘇軾的環境適應能力等,學生深入領會這些歷史大家的人生真諦,廣為吸收這些名家的人格精華,對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中國優秀文化傳統重視對人的研究,所以教師重點講解這些古代名人的優秀人格,可以使學生深入感受古代文化的巨大力量,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那么,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哪一種思想或情感對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具有較好的影響呢?筆者認為,像《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樣的思想頗具好的影響,能使人胸懷真誠,擁有無私的人格,勇于站在天地之間,繼承歷史名人思想的精要,不應局限于小利益,要胸懷遠大,培養高尚的人格,這是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又如《前赤壁賦》所表現的禪意精髓,能使人實現思想的升華。蘇軾的人生更加精彩絕倫,蘇軾的人生信條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不受當前困境的制約,實現突破與化解,使自己的人生從容自如,同時也使得他的文章流芳千古。還有一些歷史文學名家,如屈原、陶淵明、杜甫、柳宗元等,教師在進行講解時,一定要重視人格的評價,從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2.3注重愛國主義人文教育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不管哪家哪派,愛國思想始終是各大名家盡情表現的主題。如儒家和道家廣泛宣揚愛國信念。考察古代不同階段的知識分子,在自己的文章當中他們都注重表現愛國情懷,都試圖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有人認為,古代文學思想與愛國思想相距太遠,不適合用來作愛國主義宣傳,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認識過于片面,存在很大的錯誤。所以,在教授古代文學時,要始終貫徹愛國精神,根據現代社會現狀,在學生頭腦中根植傳統文化,使他們體會愛國情懷,則必然會使學生的思想得以提高,使學生可以深入理解當前社會現象。如在學習儒家經典時時,教師要明確儒家思想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以及應用于治國方面的作用,并且將這些內容與當前國家主要方針政策相聯系,分析中國當前的主要國情,認識其中的聯系。總之,在語文教學當中貫徹素質教育,需要重視教學的全過程,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重點問題就是要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充分發揮民族文化的引導作用,站在中華民族復興的角度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民族文化,尋找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要內容,啟迪當代大學生的心智,培養具有中國現代文化意識的大學生,為祖國的發展和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張國志 單位: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