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風險管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定期開展護理培訓
為了有效規避護理風險,則應將護理人員組織起來進行培訓,并在培訓當中向護理人員灌輸最新的專業護理知識,從而使其護理技能實現有效提升。另外,還應通過培訓教會護理人員如何正確識別護理風險。要有效識別風險,則要求護理人員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認真了解患者的病情等信息,并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不斷發現以及分析可能存現的風險、安全隱患等,盡量完善護理方法。在增強風險識別能力的基礎上還要結合醫院各個科室的實際護理情況,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并制定出對應的應急預案,從而有效提高處理風險的能力。
1.2觀察指標
實施護理管理之后,評價對照組及觀察組的護理質量,并對護理兩組患者時出現的差錯次數以及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進行統計,以便能夠準確分析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采用百分制評估護理質量,分數越高則護理質量越好。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護理管理對于臨床護理服務質量的改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將風險管理應用于護理管理當中,則能夠有效預防護理糾紛的發生,且有助于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在對本研究的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管理時,應用了風險管理的方法,實踐證明觀察組的護理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在應用風險管理方法之后,護理差錯發生率也不斷減少。在實施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采用了完善護理制度以及護理程序,定期開展護理培訓以及強化護理溝通等具體措施,應用以上措施后,護患模式發生了一定的轉變,患者從被動接受護理轉變為積極配合護理。當患者對于臨床護理以及治療的依從性提高時,護理人員就能夠有效控制治療當中的潛在風險因素,從而避免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作者:祝毅 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