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醫院后勤管理人才隊伍的現狀
(一)年齡結構不合理
后勤管理人才隊伍斷層嚴重,普遍缺乏40歲左右理論與實踐兼備且年富力強的人員。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為例:目前50歲以上人員占后勤管理人員總數50%,35歲以下人員占35%,35至49歲的人員僅占15%,呈啞鈴型分布。每年的退休人員與新進人員的比例為2:1,減員趨勢明顯。
(二)專業結構不合理
后勤管理人才專業結構不夠合理,醫學專業、一般管理類專業人員偏多,且學歷普遍不高。目前技術管理(設備設施維修保養的高級技術人才)、工程管理(暖通、制冷、智能化樓宇、節能環保專業)、基建設計(土建、室內外設計、工程監理類)等專業性較強的人才極其短缺。
(三)人員組織不合理
醫院后勤管理人員大多數從臨床一線及其他管理部門轉入,也有一部分是從工人中選拔出來補充到后勤管理隊伍中的。人員組織不合理導致相關專業人才稀缺,人員知識結構同質化,阻礙了后勤管理新理念的引入。
(四)人員競爭意識不強
醫院后勤管理人員選拔提升標準基本以工作年限、職稱高低為要求,對業績的考核并不嚴謹。近年來雖然醫院后勤逐步向社會化轉型,但后勤監管人才的選撥聘用流動機制卻不自由,造成管理人員缺乏競爭意識。(五)職業發展通道不暢由于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沒有專門設定醫院后勤方面的晉升考核體系,因此無法按照醫、護、藥、技如此進行職稱和職級的提升,影響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投身醫院后勤的決心,吸引不了人才,更加難以留住人才。
(六)薪酬水平偏低
醫院后勤長期得不到重視,導致后勤人員的福利待遇和薪酬水平普遍偏低,無法調動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難以體現自身的價值水平,對引進社會專業人才缺乏吸引力。
二、加強后勤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
(一)不斷優化現有人才隊伍結構
可通過每年招聘專業對口的理工科大學畢業生來充實后勤,使后勤各專業分布精細化;或通過招聘35歲至45歲年齡段的社會優秀人才來逐步解決年齡結構斷層的問題;還可通過引進其他醫院或具有豐富后勤管理經驗的人才加入從而拓寬人才來源。通過上述途徑為后勤人才輸入新鮮血液,能夠與社會人才、勞務市場接軌。
(二)不斷加強現有人才隊伍的培訓
首先,針對年齡偏大的50歲以上管理人員,加強帶教能力。可為一些有一技之長的“老專家”配備一名35歲以下的管理人員(兼職行政秘書),將“老專家”的知識和經驗記錄總結保留下來,并以書面的形式匯編成冊,構建后勤保障管理知識體系;其次,對35歲至50歲年齡段的管理人員,要從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方面考慮,醫院可以舉辦后勤管理學習班、開設后勤管理專業課程、組織后勤管理講座、專業論壇、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等各種途徑使后勤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專業技能、管理意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再次,對35歲以下的管理人員,重點加強學歷及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為后勤管理人才儲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不斷增強后勤管理人員的競爭意識
建立后勤管理人員的公平競爭機制。在競爭中使管理人員得到磨練,不斷增強其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在競爭中實現自我價值。同時通過競爭可以培養一支技術精、業務強的后勤管理人才隊伍。
(四)不斷優化后勤部門組織結構
要積極、大膽地配合醫院發展的需要,精簡優化內部組織結構。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為例,原設有維修運行、綠化保潔、餐飲、綜合服務、基建修建、保衛五個中心,但隨著醫院的規模不斷擴大,分為東、西、南、北四個院區,且院區之間相距甚遠。為適應醫院發展的需要,現將維修運行、綠化保潔、綜合服務集成為后勤中心,成立東、西、南、北四個后勤中心,再配以保衛和餐飲服務,形成相對獨立的后勤保障系統,更好地為四個院區提供后勤保障服務。
(五)完善人員發展的晉升通道
制定相關后勤管理人員的發展通道,如:通過對管理基礎理論知識、后勤管理專業知識、相關專業實踐能力的考試,評定出醫院后勤助理管理師、管理師(副)、主任管理師。根據學歷、能力、工作時間來設定參加晉升考試所需的條件,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參加相應的職稱考試。對此可參考現有國家衛計委所制定的醫療系統職稱制度和體系。
(六)不斷優化后勤管理人才的薪酬水平
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評定,拉開薪酬差距。對于高端人才采用市場化定薪,突破現有薪酬體系;對于低端崗位可以采用勞務外包或商務外包形式,減少非核心崗位和低附加值崗位的總量;對于一般人才加強績效考核,優化考核指標,將考核內容與業績掛鉤、與能力掛鉤、與知識掛鉤、與貢獻掛鉤,最終將考核結果以薪酬的形式予以體現。而薪酬的高低直接體現績效的水平、工作能力、貢獻價值。所以通過績效考核,真正體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三、結束語
目前醫院對醫、教、研各專業知識人才實施鼓勵和獎勵政策,但對后勤人員卻不夠重視,為此應從多方面加強宣傳,將后勤人才與醫護人員一樣看待,這將對后勤隊伍建設形成一個很強的推動力,使其更好地發揮自身價值,更好地服務于醫院各項建設。
作者:繆粵 朱永松 羅蒙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