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整不平衡心理
學困生一般承受著學習帶來的更多的煩悶和苦惱。他們往往回避自身存在的弱項,而喜歡談論自己最閃光的東西,以求得心理的暫時平衡。實際上這時他們已經形成了不平衡心理。我教過的同學有個叫建成的,他身高腿長,是運動場上的佼佼者,可一上課,就沒魂了,不時打個哈欠,桌上趴一會兒,總是表現出對學習毫無興趣的樣子。針對該生的特點,我挖掘其身上的閃光點,用他感興趣的東西帶動他學習的進步,讓他感到老師的關注和期待,讓他把對待學習的不平衡心理轉變過來。在班會中,多次表揚他在運動場上的拼搏精神和對學校的貢獻。在與他談心時,我鼓勵他全面發展,告訴他德育和體育都是優秀,文化課再努把力不就是全優了嗎?況且不是每科都差,最怕的數學學科老師可以幫他。經過我的耐心指導,建成同學定了個學習計劃,每天都會看到他在校園里讀書的身影,辦公室里經常會看到他向老師請教問題。他真的成功了,期末以優越的成績升入了五年級,還被評為“突出進步生”。
二、消除逆反心理
形成逆反心理的學困生,一般智力不是很差,但心理耐挫力極差。他們往往找一些客觀的、偶發的理由來滿足自己“不服輸”的心理。但在這種心理的背后,卻也隱藏著與老師、家長、社會相對抗的心理。形成這種心理的原因是老師和家長對其冷落、批評所造成的。我教過一名叫小輝的男孩,初入五年級時,他以前的班主任向我反映該生有很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如:每天都遲到,家庭作業經常不完成,上課不注意聽講,經常打瞌睡,總愛回頭說話。有一段時間,老師曾把他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但這并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他產生了對抗情緒,處處和老師對著來,甚至和老師在課堂上頂撞,產生了嚴重的逆反心理。該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和逆反心理嚴重制約著他學習的進步。因此,我從調查該生家庭情況入手,首先了解其遲到的原因。通過家訪才知道原來這名學生的家庭負擔過重,他家大人經常外出經商。加之父母教育方法不當,稍有不順就打罵,家長對孩子學習很不重視。家教的失誤,使孩子單純地認為家里的活一定要干好,學習好不好無所謂,反正念不了幾年書就回家干活了。所以,他每天都把家務活干完了再去上學,致使每天都遲到。了解情況后,我制訂了轉化措施并分兩手解決。一是說服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學習,并動員他們來校參加“家長學習班”,讓他們知道支持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幫助該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首先,以他喜歡的美術為突破口,逐漸培養學習興趣。其次,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引導他、教育他,使他尊重老師、有禮貌。最后,動員各科老師積極為他補課。老師們熱情地接近他,同學們主動團結他,慢慢地小輝同學變了,變得愿意親近他人了,學習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小輝同學的轉變說明,一些暫時的學困生,非常渴望得到幫助和理解,只要我們真心實意地去關心他們,抓住時機進行教育,使其受到感動,樹立自信心,我們的轉化工作才真正做到了實處。
作者:陸玲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