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初中歷史論文
一、如何重建有“鮮活生命力的”歷史課堂,讓歷史課為學生述說過去的故事
每一段歷史都有它特有的人物、事件、時間和地點,每一段歷史都是一部精彩的故事。要想讓歷史課堂不再死氣沉沉,變得生動,讓學生喜歡,就像迷“穿越劇”一樣,教師就必須讓歷史“活”起來,賦予歷史活生生的“人”和“事”。為了實現此目的,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采用“情境”或“情節”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1.課堂教學的引入階段,教師就可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相關本節課程內容的影片、歌曲和圖片等創設情境,給學生一個強烈的感觀上的印象。這樣,學生會饒有興趣地等待教師將下面的故事情節展開。例如,在講述《秦朝的統治》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尋秦記》和《神話》中的部分情節來引入;在講授七年級下冊明清時期時,教師則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首熱播的電視劇《宮》或《步步驚心》的插曲作為引入。當然,教師也可以借助圖片等直觀的方法來引入,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課堂教學的主體講授階段,教師要事先將所講重點內容按時間或人物串連成一個故事情節,并將故事情節(課程重點)寫在黑板上,供學生記憶。然后,教師可讓一部分學生按人物或時間進行角色的扮演或者故事的編排,而讓另一部分學生根據課本來參與、校正和幫助演出。教師則在旁邊進行導演和指導,或進行解說,把重點的歷史內容進行講解。這樣的雙向互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主性。
3.課堂教學的結尾部分,教師可先讓學生討論,對歷史事件重現過程中所涉及違背歷史的細節進行挑錯,并讓學生自主回憶剛才的演出,再結合黑板上重點內容的線索進行重視構建劇情,最后再結合本課重點進行總結。此外,教師還可為學生的進一步記憶和深入理解布置適當的題目。
二、歷史教學中要以歷史真實性為尺度,還原歷史但不能超越歷史
歷史教學應盡可能還原歷史,再現歷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重視證據,將憑證據說話貫穿于敘述歷史事件、分析歷史現象、品評歷史人物等教學的每一個細節中。教師還應讓學生知道一切憑證據說話,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在利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一定要求實,切忌加工,因為歷史畢竟不是“穿越劇”。
1.教師在教學準備過程中要認真準備,并博覽群書,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史學素養,不能想當然,而要重視歷史證據。
2.教師應教育學生要尊重歷史本來面目,科學地認識歷史,不能片面地從自身狹隘的思想方面考慮問題。歷史事實不能更改,學生要認識歷史,要以史為鏡,避免將來重蹈歷史覆轍。
3.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定位教與學,以教為主導,以學為主體。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扮演歷史中的角色;教師則要以歷史事實為劇本進行導演。這樣教之有法,學之有方,兩者相得益彰。
三、小結
總體來說,穿越劇給歷史教學帶來了沖擊,它混淆了學生對歷史真實性的認識,扭曲了歷史,但它也給歷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指出了一些途徑。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這一主體,根據時代的特色調整教學方法,不能拘泥于一成不變的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雖然歷史不能重演,但講述歷史的人、學習歷史的人卻可以重現歷史的真實,以示后人。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歷史、理解歷史,從而才能更好地應用歷史,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和歷史責任感,激發愛國情感。
作者:魏丹丹 單位:吉林省鎮賚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