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景觀設計論文
一、中國書法藝術影響下的中國園林景觀
中國古典園林不僅從視覺上給人們帶來了自然山水之美,更為重要的是它蘊含著古人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隱忍精神,這無疑是一種藝術作品、一種文化傳播。如果設計者都如宋徽宗那般,自身具備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將欣賞園林藝術視為欣賞中國的山水書畫藝術一般,深入感受書法創造的意境美,并將其應用到園林設計當中去,就自然能領會到“得意忘象”“得象忘形”的意趣。
二、中國園林景觀設計對中國書法元素的借鑒
書法藝術始于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經歷了三千多年的發展,體現著不同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價值取向,它的創作意境和美學元素對中國當代園林設計具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一)創作意境的借鑒
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是書法家將自己的心靈視為創作的生命之源,涵養靜氣,空明澄澈,在審美與人生相互交融的復雜關系中自醒,形成一種與道冥合、“理與心一”的人生境界。園林景觀設計若要自然達到“理與心一”的境界尚需做到以下兩點。
1.以虛靜心胸涵養靜氣,以達到心靈的升華
“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于心,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心齋之意乃古人全神貫注,摒棄雜念,使心胸豁達海闊天空。而如今的園林景觀設計,偽詐之風盛行,身心難與道相融合,作品也就失去了一種空明澄凈的境界。“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蘇軾的《送參廖師》中清晰地闡述了書法創作中應止于視聽,心靜如水,此時靈感才能一觸即發,奇思妙想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同樣,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創作者也應靜下心來,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只考慮如何讓園林景觀設計達到自然天成的效果。
2.以自然之力來誘發靈感,以達到心靈的陶冶
山水有靈趣,大自然給了我們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其永恒之美超凡脫俗。園林設計者在創作過程中應注重場景及天然趣味的捕捉,追求“意在靈通,筆與冥運”。人與自然和諧對話,才能展現作者的情感波動和心理變化,使藝術作品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真正做到“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二)藝術符號的借鑒
我國園林意境是通過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來進行視覺信息傳達,并以簡潔的抽象形態來突出我國傳統園林空間要素,從而來表現古典詩畫的意趣。在中國的文人園林中,無論是布局、結構,還是門窗、欄桿、落地罩的線條,抑或是室內外的裝飾上,都可以找到中國書法藝術的滲透和影響。“簡化對于整個藝術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沒有簡化,藝術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藝術家創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而只有簡化才能把有意味的東西從大量無意味的東西中提取出來”。克萊夫•貝爾的這段獨白表達了一個清晰的個人觀念——簡化是造成有意味的形式的必要手段。而中國書法的藝術符號——線條正具備了這一藝術特性,其飄逸、遒勁、古樸、疏朗等多樣化的審美特征無不體現出了一種傳神美。園林景觀在建筑景觀布局以及路徑形態完全可以借鑒委婉多姿的中國書法線條形態,呈現出一種自然化、生活化的現代人居環境。
(三)空間形式的借鑒
1.虛實相生
虛實相生、曲直互生的藝術手法造就了中國書法空靈的空間形式。“虛”者乃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空白之地。“實”者乃線條之實體,作品之筋骨血肉。在書法藝術作品中,實可以構成生命的實體,虛可以散發空靈的意境美,兩者意象叢生、對比強烈。吳振聲先生曾說,“對實空間和虛空間給予同樣的正視和交融”,于空間機能上則“兼顧確定機能和不確定機能的空間”。在園林藝術創作中,虛實不僅僅是空間形式的平衡關系,更是一種陰陽的對立平衡。如園林中的理水,常用的水體形式都是依照自然界的江、湖、河、溪、瀑、泉、澗的狀態,其實它蘊含著書法創作中“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大中見小,小中見大”的藝術規律。比如池面再小,也要營造出大氣深遠之貌,可以小中見大。再如池水的布置必須有聚有散,才能避免水面形狀呆板而單調。
2.隔而不斷
書法創作過程中強調“筆斷意連”,這同中國園林設計中的“隔而不斷”有著本質的聯系。“筆斷意連”強調的是筆與筆畫之間的聯系,筆不周而意已周。中國園林設計中常采用借景、隔景等手法將全園劃分為不同的小園,其面積有大有小,大的觀賞空間又包含一些小的觀賞空間,如園中園等,意在追求園林景觀更耐看、更富有韻味。“筆斷意連”的書法創作理念在園林設計中體現在小園的分隔上,園林景觀常用廊、墻和樹木假山來阻隔視線,以求能夠豐富庭院的視覺層次,達到曲徑通幽的境界。然而分隔不是絕對的,設計者常通過月亮門、漏窗、花墻等景觀元素相互借景,將整個園區打造為一個整體。
(四)審美意象上的借鑒
在中國藝術家的知覺中,弧線審美內斂含蓄,體現了中華民族個性中的“中庸之道”,這也是書法家們一直追求的目標。貢布里希曾寫道:“中國藝術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歡有棱角的生硬形狀,而是比較喜歡彎曲的弧線。要畫飛躍的馬時,似乎是把它用許多圓形組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雕刻也是這樣,都好像是在回環旋轉,卻又不失堅固和穩定的感覺。”藝術創作者通過這種非理性主義影響下的藝術形式的情性抒發將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弧線形式演繹出來,而且這種藝術上的多元特性給予了園林設計更為廣闊的空間。“忌直貴曲”是園林藝術創作中的四字要訣,其對自然界蘊涵的形式美規律的抽象認識與書法中的弧線審美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園林建筑中的特點之一——多曲,如屋頂外形及梁下部件等均呈現出柔和的曲線;江南私家園林中,講究“水必曲,園必隔”;如廊、橋等也多設計為曲廊與曲橋,產生移步換景的觀賞效果。
三、結語
優秀的傳統是一個時代的總結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端,對書法傳統文化的學習體現了我們對人類創造價值的肯定。當代中國園林景觀應該有勇氣去強調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來,努力學習中國書法中的優秀理念,并結合現代的生產技術條件,共同推動中國園林景觀的大發展。
作者:張繼之 單位:東南大學成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