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社會實踐論文
一、求新求變,全方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來滿足社會需求
高等教育必須在緊扣時代脈搏下求新求變,是大學生具備直面挑戰適應環境的能力。前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肯尼迪先生說過:“大學的主要產品是人,然后才是技術。”大學教育須以人為本,在時代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多方位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鑒于大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對其進行社會實踐的能力培養應高標準,嚴要求,是社會實踐真正成為鍛造人才的熔爐。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開拓視野,為社會做貢獻的有效途徑。江澤民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在我們國家里,各級各類學校都應貫徹教育為社會服務,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進一步闡明了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各級各類學校均積極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社會實踐,收到很好的效果。首先,學院非常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建立畢業生實習基地,擴大了就業市場。由于措施有力,充分調動同學們的實踐熱情和積極性,參加人數逐年增多效果顯著,多次受到單位肯定和學校的表彰。這幾年一旦有用人單位來要人,一方面努力給他們聯系畢業生,另一方面建議他們接受三年級學生暑期去公司實習,如雙方愿意可提前預定工作合同,這樣做到了學校、企業、學生三贏,造成了畢業生搶手的氛圍。其次,利用社會實踐機會,積極充當企業與特困生的橋梁,將解困也就業掛鉤。每年暑期社會實踐,學院都積極鼓勵特困生去工廠實習,除獲得一定報酬,還可以根據其表現推薦優秀特困生,鼓勵企業提前出資培養,由學院見證堅定畢業后的用工協定。最后,制定詳細的社會實踐計劃和章程制度。學院結合自己的特色和相關專業優勢,制定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相關程序,除了在人員上進行控制外,質量上也嚴格把關。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改革和社會實踐內容的拓展
經長期努力探索,我國高等教育在社會實踐方面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的需求和運行機制。結合多年社會實踐工作經驗,均建立了具有綜合性特色社會實踐運行機制及評價體系,保障社會實踐即豐富多彩又貨真價實。
1、在社會實踐領導組織方面實現社會化、網絡化;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整體教育體系。在具體實施社會實踐方面,需要社會的積極參與。高等教育授予學生的是理論和實踐的方法,而社會則應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實踐途徑。多方位獲取相關信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社會實踐領導組織體系,在社會實踐中求真務實,追求實效。
2、對社會實踐進行程序規范化、課程化、基地化建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合理的程序,行之有效的規范,往往會使實踐過程變得雜亂無章。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社會實踐過程進行規范化和課程化管理。使同學們在實踐中目標清晰,有章可循,懂得在實踐中為了什么,該做什么,學到了什么。實習場所很重要,使學生的第二課堂,是實踐的關鍵所在。加大實踐力度,要求我們進行基地化建設,尤其是固定實習基地的建設。使實習基地滿足實踐教學要求,為學生提供優越的實踐條件。
3、積極探索把握新形勢下高校實踐特征規律,使內容形式多樣化;制定相關激勵體制,提倡競爭鼓勵發展。社會實踐的目的之一就是讓當代大學生認清時務。這就要求我們應積極把握新形勢下的實踐特征和規律,以順應時代要求。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創新,我們制定了相關激勵體制,提倡競爭,使實踐生機盎然。
作者:張兵 單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