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會計審計
回顧審計發展的歷程,它的職能已經發生轉變。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對內部審計的定義做了修訂,其意義定為“: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其意義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系統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效果”。從這個新定義可以看出,內部審計從性質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的職能已經由從前的“查錯防弊”向“增加價值”轉變,這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和規模不斷擴大,在資金流量大幅增加的大趨勢下,高校的內部審計作為審計行業的組成部分,應該順應時發表展的潮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思想觀念,真正從思想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開拓與創新。
一、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的新思路
(一)建立良好的工作運行機制
順暢的工作渠道是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先決條件,內部審計不同于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它是單位的一個組織機構,其工作對領導負責,它是圍繞單位的中心工作和領導的安排,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開展工作的,缺乏相對的獨立性,審計活動貫穿高校整個經濟運行活動,所以與相關部門的良好溝通顯得至關重要。
(二)改進審計方法,轉換工作思路
2008年,審計署頒布了《2008至2012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規劃》審時度勢,提出改進審計工作方式方法、轉換工作思路的要求,尤其提出“對關系國計民生的特大型投資項目、重大突發性公共事項專項目要試行全過程跟蹤審計”,解讀其內涵,其吸引眼球之處就是變“秋后算賬”為“事前盯梢”。
縱觀世界,當我們還在以“查錯防弊”為審計目標時,西方早已將為單位組織增加價值作為審計理念;當我們仍然將財務收支審計作為主要審計類型時,國外內部審計已走過了內控制度審計、制度基礎審計、風險基礎審計等多種類型的審計之路,當我們還停留在手工查賬階段時,西方發達國家的內部審計已經普遍采用計算機、互聯網、審計軟件等先進審計手段。如今面對世界經濟多元化、全球化,我們應該審時度勢,增強審計監督前瞻性,審計關口前移,改進審計方法,采用跟蹤審計,在預防和增值上下功夫,以改變目前的審計現狀,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和效果。
(三)做好后續審計工作,鞏固審計效果
后續審計是指在審計報告發出后一定時間內,內部審計人員為檢查被審計單位在審計報告中提出的審計整改意見和建議是否已經采取適當的糾正行動,并取得預期的效果而實施的跟蹤審計,這是鞏固審計成果的一種手段;而從我國內部審計現狀看,審計難,處理難,落實更難。這是困擾審計人員多年的難題。后續審計要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須采取與被審單位建立良好的溝通,探討審計回復中不清楚或未做回復的原因,澄清誤解,驗證改善措施是否有效。
二、建立高校增值型內部審計的保障
(一)完善審計機構,確定相對獨立性
高校內部審計并不是高校自覺、自發開展起來的,而是在政府直接推動下發展的,由于單位組織對內部審計的定位不準確,機構設置及人員在形式上都缺乏獨立性。受此影響,人們把內部審計視為一種簡單的監督,而對內部審計的管理控制職能、服務職能和建設職能等缺乏認識;其次,受多種因素的限制,審計工作難以用實際業績和行動來改變已形成的觀念,使高校內部審計處于一種“沒有不行,有了作用不大”的境地。據統計,2004年教育部直屬71所高校中獨立設置內部審計機構的有35所,與財務合署辦公的有3所,與紀檢監察部門合署辦公的有33所。從數據上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較弱。近年來,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地位雖有所提高,但工作機構尚未形成系統,只是實現了主要行政的分管,尚未建立審計委員會以及審計工作聯系會議制度,不能做到遇到問題及時解決,缺乏解決問題的相關機制。西方許多企業在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上采取了一種雙向負責、雙軌報告、保持雙重關系的組織形式。在這種模式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地位明顯增加,權威性增加。內部審計機構在審計委員會的領導下,其監督職能的發揮有了堅實的保障。所以高校內部審計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完善機構設置,建立審計委員會與審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使內部審計工作更加系統化。
(二)改變傳統觀念,創新思路
現代的內部審計任務已經不再是“查錯防弊”那么簡單,發現問題就算完成任務的觀點已經變得狹隘,不再適應現代內部審計的發展,審計人員不僅要善于解決問題,要采取參與性的審計策略(不難發現,跟蹤審計在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改變以往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要樹立審計服務的理念,與被審單位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加強溝通,強調目標一致性,以建議和幫助的身份共同完成工作。
(三)加強教育系統內部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審計人員素質
審計人員是審計隊伍的細胞,是決定審計質量的基本元素。目前,高校審計人員多數為財會人員出身,起步較低,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專業人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就內部審計人員的數量而言,內部審計部門通常為高校最“精簡”部門,處于全局工作的“邊緣地帶”。而內部審計在交流、溝通和宣傳教育力度上都很有限,內部審計師協會作為業務主管部門,不是缺位,就是實力不足,使內部審計即缺乏橫向交流,又缺乏縱向溝通。
健全機構,加強隊伍建設。由于審計是一項專業性強、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工作,審計人員不僅要精通審計和會計,還要懂管理、信息新技術、工程、法律、稅務等相關知識,審計隊伍是復合型人員結構,建立一支新老結合、優勢互補的審計隊伍,既要有經驗豐富的前輩,又要有具有創造力、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技術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