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學習雷鋒活動現(xiàn)狀
1.吃不透雷鋒精神實質,形式單一
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對雷鋒精神的理解,大多都是片面的,不夠深刻透徹的,認為僅僅是簡單的好人好事。尤其值得注意的就是,學習雷鋒精神的活動也只是一陣風潮,集中在每年的“雷鋒月”———三月份。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雷鋒活動的形式也就變得單調(diào)、枯燥。拿高校來說,基本是一些以學生志愿者為主的義務勞動,因時而動。因此,很多人都沒有深刻領悟到雷鋒精神的實質,日復一年,單調(diào)重復的學習形式,沒有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結合。這樣的情況進而也會影響學生學習雷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學習思想不到位,氛圍不濃厚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各種社會思潮的不斷涌入,大學生極易受到外來風氣的影響。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浮躁之風盛行,學生黨組織沒有開展應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甚至有很多人表面空喊口號,內(nèi)心實則十分排斥雷鋒精神,認為那是過時的,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此外,還有人認為一些領導舉辦學習雷鋒活動,是為了政績和宣傳。所以,作為高校的大學生,尤其是作為高校的黨組織應該堅決杜絕各種不良風氣的蔓延。
3.市場經(jīng)濟社會呼喚雷鋒精神的洗禮
時代日新月異,市場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隨之而來的是現(xiàn)今社會道德的巨大滑坡。每天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道德失衡新聞,人人為我的情況隨處可見,我為人人已鮮少可見。個人主義、自我意識、唯利是圖,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對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漠不關心,更遑論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堅定信仰。此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索取多,奉獻少,浪費多,節(jié)約少,資產(chǎn)階級腐朽思想橫行,這些現(xiàn)狀在文化殿堂的高校都屢見不鮮,更遑論日益復雜的社會各界。推動雷鋒精神常態(tài)化建設呼之欲出。如何讓雷鋒精神密切深入到每一個學生、每一個人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成為擺在高校黨組織建設的一個重大課題。“雷鋒叔叔住我家,雷鋒叔叔天天見”的局面,離不開學習雷鋒活動的常態(tài)化建設。
二、推動雷鋒常態(tài)化建設的可行性
國防大學公方彬教授認為,任何一種精神要做到常態(tài)化,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方面是,看這種精神是否擁有廣泛的精神感召力;另一方面是,看這種精神是否能得以延伸,是否能找到與時發(fā)表展同頻共振的契合點。顯而易見,雷鋒精神很好地滿足了這兩點要求。
1.普遍的號召力,廣泛的影響力
雷鋒精神伴在毛主席的筆下,誕生了五十多個年頭。它已經(jīng)被打上了時代的標簽。它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勞動模范,它是“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代名詞,它是老弱婦孺口中的道德先鋒。只要你有心,任何人都可以從雷鋒身上找到可供自己學習的剪影。在中國,雷鋒精神具備無可比擬的號召力和影響力。雷鋒精神不僅是中國的,還是世界的,也是我們應該不懈追求和學習的。
2.傳統(tǒng)道德的典范,與時俱進的品質
雷鋒精神經(jīng)歷過五十多個年頭,已經(jīng)成為時代的象征,它在我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上的地位已經(jīng)無可替代。雷鋒精神是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它是一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實質,切實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雷鋒精神被賦予了新的形式和內(nèi)涵,但是始終離不開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實質。這一本質,在不同時代、不同地方、不同人群身上都有不同的詮釋。在祖國大災難面前,送衣送飯、送水送藥的志愿者,獻血車旁的義務獻血者,社區(qū)里的志愿者,貧困農(nóng)村的支教青年……這些活躍在祖國各地的偉岸身影,無不彰顯著實實在在、觸手可及的雷鋒精神。此外,雷鋒精神一路走來,始終秉持著與時俱進的理念,高尚并不拒絕時尚,傳承并不排斥創(chuàng)新。學習雷鋒活動,必須緊緊抓住時代命脈,不斷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密切結合學生學習生活,這樣才能深入人心和常態(tài)持久。
三、高校黨組織建設推進雷鋒精神常態(tài)化的優(yōu)勢
21世紀,是知識的經(jīng)濟,是人才的經(jīng)濟,而知識與人才的集中匯聚必然是新時代的高校經(jīng)濟。所以,高校在推動雷鋒精神常態(tài)化建設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優(yōu)勢。而這一點必然少不了高校黨組織的保駕護航。
1.陣地優(yōu)勢
高校是學習雷鋒活動的主要陣地。高校在社會生活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能,還要幫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和道德體系。這是一個“育人”的過程,傳承雷鋒精神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點。高校是人才的樂園,擁有得天獨厚的教學環(huán)境和師資力量,這些都能從根本上保障學習雷鋒精神的常態(tài)化建設。高校是打好這場攻堅戰(zhàn)的主要陣地。
2.人力優(yōu)勢
大學生是祖國真正的花朵,是未來人才的生力軍。他們求知欲旺盛,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他們思想單純,尚未定性,容易被雷鋒精神所感化。此外,他們還具備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積極性,銳意進取,善于利用本身的知識水平,開展學習雷鋒精神的各項活動,在提供志愿服務方面的能力超越社會普通人群。
3.時間優(yōu)勢
大學生擁有較多的課余時間和形式各異的社會實踐,這給他們開展形式各異的業(yè)余活動和公益服務,預留了很多時間。比如營口理工學院愛心自愿者聯(lián)盟等組織,這些都有利于推動雷鋒精神的常態(tài)化。
四、高校推動雷鋒精神常態(tài)化建設的先決條件
作為高校,應該讓雷鋒精神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這是重要的使命。高校開展學習雷鋒精神活動,應該加強領導,科學組織,長效機制保障,完善機制,用體制機制保障學習雷鋒精神活動的常態(tài)持久。
1.黨組織建設———常態(tài)化的組織領導機制是保障。高校推動雷鋒精神常態(tài)化建設,要有制度化的有力支撐,組織建設的后續(xù)保障。高校領導必須高度重視、統(tǒng)籌規(guī)劃、創(chuàng)新科學機制,用完善的機制確保學習雷鋒精神活動經(jīng)久不衰。在這里,學生黨支部作為高校最基層的黨組織,是聯(lián)系廣大青年學生的重要橋梁,承擔著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職責。如何加強學生黨組織建設,充分發(fā)揮其在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引導作用,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高校黨組織建設要把弘揚先進傳統(tǒng)文化,加強雷鋒精神宣傳,作為常抓不懈的任務。在組織學習雷鋒活動中,黨組織要做好充分工作,組織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確保學習雷鋒活動高效有序開展。學習雷鋒活動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重在實踐,貴在堅持。所以,高校基層黨組織應該形成良好有序的工作格局,制定工作標準,強化工作機制。
2.學生黨支部的思想建設是有力支撐。一個人的政治理論水平?jīng)Q定著其思想高度,高校學生黨支部應該堅持政治理論學習是思想成長的前提,高校學生黨支部要力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黨支部成員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理論水平,通過學習探討、開會討論等形式加強對學習雷鋒精神心得的體會交流。“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推動雷鋒精神常態(tài)化建設的重要前提。為更好地發(fā)揮高校黨支部的思想引領作用,黨支部要及時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站在全局的高度,進行正確的引導,進一步增強黨支部在學生當中的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
3.常態(tài)化的政策制度機制是強大維護。推動高校學習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建設,把學習雷鋒活動融入政治建設、思想建設、道德建設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設之中,必然離不開科學的政策維護和支持。首先是政策的引領和導向,要制定相關的政策,對于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愛心公益等良好道德行為進行褒獎和激勵,評選先進典型、學生標兵和道德模范等形式,與此同時還要對學生不良誠信行為等進行懲戒,用正確的政策引導大學生日常行為。有了政策,還要形成良好的長效機制,推動學習雷鋒活動的深入化和持久化。開展學習雷鋒活動,弘揚雷鋒精神是高校黨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必須鍥而不舍,扎實推進。高校把學習雷鋒活動推向常態(tài)化和持久化,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的學習雷鋒建設工作。這是一種有力的示范和引導。
4.常態(tài)化的科學評價機制是創(chuàng)新動力。有激勵才有動力,有約束才有效力,所以切實可行的約束評價機制,是重要前提。首先是構建考評機制。制定科學完善的考評機制,將學習雷鋒活動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評體系和綜合素質考評體系,充分發(fā)揮考評機制對學習雷鋒精神活動的激勵作用,調(diào)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是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制定學習雷鋒精神活動的評價標準,完善考核評價制度,高校黨支部應該定期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對學習雷鋒活動進行科學合理客觀的評價。最后是合理的獎懲機制。對一些學習雷鋒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對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大力宣揚,必要時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有利于形成人人爭當雷鋒的良好氛圍。
五、高校黨建推動學習雷鋒精神常態(tài)化的實踐研究
1.“常”———常抓不懈,觀念認同,思想宣傳,緊抓課堂。“常”,代表著一種習慣,一種要求。這就要使學習雷鋒活動成為學生們的自覺習慣。加強思想觀念的認同,必須擺在第一位。以前“被雷鋒、被志愿”的學習雷鋒活動惹來反感,究其根源就是因為沒有從思想觀念上獲得人們的認同。雖然時過境遷,社會巨變,但是雷鋒精神并沒有被時代的洪流淹沒,依然代表著社會主流思想的道德品德,體現(xiàn)著民族精神的道德追求。我們今天開展學習雷鋒的精神活動,必須深刻領悟雷鋒的精神實質。高校教師應該教書育人,尤其要注重課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課堂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糾正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課堂的影響也很大,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主題班會,利用一切形式見縫插針地進行雷鋒精神的教育,讓學生耳濡目染。
2.“態(tài)”———黨建文化渲染,行為方式熏陶,學風作風引導。“態(tài)”代表著一個人的行為態(tài)度和目標追求。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充分考慮文化環(huán)境的渲染,讓雷鋒精神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成為競相追逐的行為規(guī)范。高校黨組織在其中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把學習雷鋒活動融入學風、校風、黨風建設中。一個學校的校風,易于形成一種風氣,濃厚的氛圍,陶冶師生情操。這就要求高校黨組織積極開展活動,從大一新生入校就開始學習雷鋒精神的教育,同時采取多種形式的雷鋒精神學習活動,比如主題征文、演講比賽、歌詠比賽和書法比賽等。把學習雷鋒與班風建設結合起來,選取班級雷鋒典型,深入教室、宿舍,言傳身教,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環(huán)境。這里突出的一點,就是把學習雷鋒活動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密切結合黨風建設,把雷鋒精神與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相結合,這樣就利于形成課程化與常態(tài)化。
(2)善于利用新興媒體宣傳,占據(jù)輿論高地。刷微博,儼然已經(jīng)成為當下大學生生活的流行方式,通過微博人們可以獲取信息,交流感情,表達自我。所以,高校黨組織在微博等新興媒體上大有可為。官方微博的開通,可以和學生形成良性互動,通過微博發(fā)布學校的好人好事,曝光不良現(xiàn)象,與學生互動,共同尋找發(fā)現(xiàn)“身邊的活雷鋒”,同時還可以與學生探討,如何更好地推進學習雷鋒精神的常態(tài)化建設。這些做法都可以加強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潤物細無聲。
(3)創(chuàng)辦學習雷鋒活動基地。學習雷鋒精神活動,需要擺脫傳統(tǒng)形式的空喊口號,流于表面,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平臺和載體。學習雷鋒活動基地就應運而生。高校每個黨支部、團支部都可以創(chuàng)建學習雷鋒小分隊,通過雷鋒活動日的設立,來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雷鋒活動。黨支部應該設立學習雷鋒展覽室、雷鋒教室和學習雷鋒成果宣傳室等,作為雷鋒活動的基地。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督促黨組織建設的發(fā)展,還應該把學生黨支部達標創(chuàng)優(yōu)與優(yōu)秀干部評選相結合,評價激勵。還要注重拓展延伸,將雷鋒活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建立暑期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基地。這就為學生參與各色的社會公益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與此同時還讓他們找到了組織,形成了一種歸屬,使他們的志愿服務得到了肯定和承載。
(4)黨組織注重引導,把雷鋒精神轉化為從身邊小事做起。一直以來,雷鋒精神都被奉為神明,高高在上,與現(xiàn)實生活頗有差距,特別是對新時代的學生群體來說,更是遙不可及。所以,雷鋒精神一直是一種道德信仰,缺乏生存的土壤。無論多么崇高的道德信仰,最后都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道德實踐行動。高校黨支部應該在這一方面加強引導和示范,尤其要注重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解讀雷鋒精神的實質,幫助學生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生活習慣,比如組織學生寫“雷鋒日記”,記錄生活中感動人心的真人真事,捕捉點點滴滴的美好人生和事跡。
綜上所述,傳承雷鋒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直接關系著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所以,每一位致力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都應該深刻認識,努力在推動學習雷鋒精神常態(tài)化建設中作出自己的貢獻。高校黨組織應該通過加強自身建設,真正起到引領學生思潮,指導學生學習,豐富學生生活的作用,從而真正實現(xiàn)雷鋒精神的常態(tài)永續(xù)。
作者:劉春福 關云虎 單位:遼寧營口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