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①孕期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進行各項健康檢查,醫護人員應態度溫和,給產婦以安全感,取得其信任與配合。評估相應的醫療程序,以評估結果為依據來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做好分娩前準備。堅持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穩定其情緒,緩解產婦的緊張心理。②產前健康教育:進行生理護理的同時,給予產婦心理上的支持,排除干擾分娩的各種外界因素,穩定其家屬情緒,指導產婦學會自我監護,耐心講解相關的分娩知識,介紹產中呼吸技巧。③臨產時健康教育:全程陪伴產婦分娩,選擇有經驗母親醫師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分娩過程中,助產護士指導減輕痛苦的方法,關注產婦的變化,采取措施分散孕婦疼痛的注意力。④產后健康教育:監測產婦生命體征,注意出血、傷口敷料污染等情況,一經發現及時處理。待產婦恢復體力,向其講解育兒知識,介紹育兒方法。其中母乳喂養知識、胎兒護理方法以及母嬰保健知識均為講解的重點內容,與此同時應制定健康飲食計劃。產婦出院時要指導其合理進食、注意休息,督促其定期來院進行產后檢查,給予產婦避孕指導,告之嬰兒具體的接種時間和地點。
1.2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中對患者進行觀察的指標包括營養水平、藥物知識水平、計劃生育水平、新生兒護理水平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其中并發癥包括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肌肉疼痛、產后尿潴留。
1.3評價標準
以問卷形式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調查問卷由本院專家參考相關文獻制定,共20個問題,每題5分,滿分為100,其中>80分為滿意,50~80分為比較滿意,<50分為不滿意,其中>50分為總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相關水平的對比:比較兩組患者的營養水平、藥物知識水平、計劃生育水平、新生兒護理水平,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二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患者滿意度的對比: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程度,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99.0%顯著優于對照組85.5%,二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在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肌肉疼痛方面,兩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13.5%顯著低于對照組36.0%,二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健康教育是適應新醫療模式的護理服務,在婦產科臨床護理的過程中開展健康教育,不僅可以降低妊娠并發癥的發生率,也可有效減少難產以及產后出血等情況發生。健康教育增加護患之間的信任。在護理的過程中,護士對患者進行生理到心理上的健康教育,設身處地在為患者解決問題,因此增加了患者對護士的依賴和信任。健康教育也豐富了患者的疾病知識,使其滿意度提升。本組實驗中,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99.0%顯著優于對照組85.5%,與時紅梅,時麗在健康教育在產科實施的體會中所得滿意度97.2%基本吻合。在此也可證實前人結論的可靠性。
在孕婦住院期健康知識需求的調查中提及,健康教育指導可有效的減少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此理論為本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指導患者掌握疾病知識可緩解醫護工作壓力,本組實驗中對觀察組患者實施了健康教育,在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肌肉疼痛方面,兩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13.5%顯著低于對照組36.0%,二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在就診的過程中,經過醫生的診治和護士的指導,患者掌握了大量知識,從而提高了健康水平。本組實驗中觀察組患者的營養水平、藥物知識水平、計劃生育水平、新生兒護理水平,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二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在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新問題能主動學習、研究,因此其知識面得到了拓展,整體素質相應提高,社會的認可度也大幅度提升。
綜上所述,婦產科開展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降低了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提高了醫護工作者的技術水平,在此鼓勵廣大醫護工作者將其不斷優化,使之廣泛應用于臨床。
作者:張麗娟 單位: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