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學論文
一、重要知識點融入實際元素的有效方式
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是學生地理學習的起步階段,因此其重在打好基礎而不是像高中階段教學那樣涉及太多的知識內容,這為聯系實際開展有效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那么具體應該怎么開展教學呢?本文主要歸納出了以下幾點。
第一,氣候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其要點,應組織學生先從自身所處位置的全年氣候變化入手,待教師完成氣候特點以及類型的教學后,學生再分析出自身所處位置的氣候特點,這樣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印象,也可以起到練習的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把握這個機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分析氣候的主要成因,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第二,在國家地理位置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借助教學儀器進行直觀講述外,還可以采取帶有競爭性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例如同桌之間互相問答,一個同學說一個地理位置,然后另一個同學迅速找出來,看誰的速度更快,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能夠深化學生對于地理位置的了解。除了具體位置外,還應該將位置與氣候等相關地理因素相結合,例如氣候與位置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可以在后期通過氣候了解地理位置,也能夠通過地理位置找出對應的氣候條件。
第三,地形的教學更容易從實際出發,即讓學生結合本地的地形特點進行總結,然后教師在此基礎上開展其他地區的地形教學,通過地形之間的對比差異使學生強化地形的記憶力。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措施
結合上文,不難看出聯系實際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必要保障,當然這一系列教學任務都是由老師組織策劃,因此對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地理學科的興趣。
(一)優化語言教學
初中地理教師對于知識點的表述方式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應該具有趣味性并足夠的簡練,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實際的接受能力,既要使學生聽后展開思考,又要將思考的范疇以課堂的知識點為中心,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二)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地理教學的時間有限,在短短的課堂當中,學生獲取的知識有限,因此為了拓展地理教學的覆蓋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外的生活當中也進行地理學科的學習,為課堂吸收的理論提供一個實踐的平臺,在不斷解決生活問題的基礎上累積地理學習興趣。
(三)明確教學目標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課程,都需要明確教學目標,這樣才可以保證整個教學任務的設定沒有偏離主線。當然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應該循序漸進,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提供與能力相匹配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先培養起地理學習的成就感;其次,應該迎合新課標中提倡的自主學習理念,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應該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扮演引導的作用,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也可以獲得較強的成就感;最后,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斷提高優秀學生的能力水平,并加強對學困生的基礎教育,使所有的學生都可以享受到教學成果。
(四)革新教學手段
教學理念以及教學目標的變化勢必要求教學手段做出調整,教師應該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使教學方式多樣化發展,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創設情景課堂等方式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初中地理教學與實際相結合具有眾多的優勢,并且初中地理學科本身的難度不高,大多學生都能夠熟練掌握,但是教師依然要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穩固學生的地理基礎,利用教學的實際化來體現教學的有效性。在平常多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了解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質,并根據這種特點調整教學方式,讓全體學生得以受益。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將氣候、地理位置、地形等重點課程融入學生實際生活當中。
作者:溫必蘭 單位: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