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大學英語論文
第一篇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感情。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不僅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悅,而且還間接培養了學生的團體意識與合作精神,在與教師的交流互動中也增進了彼此的師生情誼。
(二)激發學習興趣。對于那些實用又熟悉的話題,學生有話可說,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有機會體驗成功,而這種成就感又會轉化和激發出他們后續學習的動力。
(三)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自主、互助、合作學習的模式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項語言技能都得到了發展,為他們今后自主有效地學習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具體可按以下步驟來進行:任務導入———任務前階段———任務執行階段———任務后階段———評析階段———成果階段。本文按照Willis設計的任務教學的流程,以《點擊職業英語》基礎英語模塊學生頻道第一冊第二單元為教學內容,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探討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任務導入———介紹任務,通過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本單元交際內容的主題是“TalkingaboutFamily”,主要是了解和掌握西方國家的家庭人口的英文表述和對人物的描述。課前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通過相關的書籍材料或者是網絡資源搜集語言信息。在該階段,學生對中國家庭大致的人口狀況并不陌生,在此基礎上再搜集西方國家的表述進行一一對應,既增加了學習趣味,又是對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的有效拓展。
(二)任務前階段———主要是輸入信息和知識點。課上選小組代表呈現自己搜集到的詞匯,并由教師和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補充。此階段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親身體驗和感受學習成就所帶來的快感,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具體體現。
(三)任務執行階段———學生執行任務,結對活動。任務設計(一):采訪———Describeoneofyourfamilymemberbyusingatleast5wordswementionedabove;任務設計(二):對話———talkaboutyourfamilies任務設計(三):描述與勾畫——Onedescribestheappearanceofaperson;theotherdrawsapictureaccordingly.將學生分為三個大組,每一組里的成員以pairwork的形式完成上述一種任務。為避免語言輸出量的不均衡,要求學生要互換角色來完成任務。該階段是對前兩個階段所學語言知識點的具體運用,既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詞匯知識,又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四)任務后階段———由學生作任務匯報與展示。每個大組推選一小組學生代表到臺前作任務匯報與展示。該階段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舞臺表現力以及他們的理解力、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五)評析階段———任務評價與語言分析,可由師生共同完成。學生完成前述階段的任務后,由教師進行任務評價和語言分析。對于較難理解和掌握的表達和句型要一一講解。還設置了一些匹配題,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該階段可以說是對前述任務的總結和知識點的鞏固,為學生的日常語言交際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六)成果階段———成果鞏固與任務延續,主要以homework的形式來完成。該階段要求學生課下以小組形式編寫對話,盡量將課堂上所涉及的詞匯與句型加以運用,并在下堂課請學生到臺前展示其對話內容。該任務兼具挑戰性與創造性,讓學生充分發揮其智慧,同時是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有效鍛煉。(本文來自于《黑河學刊》雜志。《黑河學刊》雜志簡介詳見。)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由于任務型教學的部分任務是在課下完成,而教師對于學生的課外活動,比如學生完成任務的質量如何,小組成員的參與度等都很難進行監控。
(二)由于受到教學經驗、班級人數、學生英語水平以及學習積極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教師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較難控制與把握,對課堂上講和練的時間安排比例也會造成影響。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需要充足的時間才能達到既定教學目標,但我們的教學往往由于受到教學計劃和課時總量的制約,而不得不壓縮和刪減一些教學內容,使得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作者:王玲端 王彬彬 單位:衡水職業技術學院
第二篇
一、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任務型教學模式20世紀8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在語言教學實踐中的效果已經被語言學家和教育學家所認可,近幾年來,隨著國內外教育專家之間的理論交流日益增多,任務型教學法逐漸被引入到我國的課堂教學中來,成為教育部推薦和提倡的語言教學主要方法.由于任務型教學模式靈活多樣,因此,它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固定形式.但在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任務型模式最常見的形式則為“三段式”,即由通常的前任務階段、任務環階段和任務后階段等三個部分組成.在下文的介紹中,本文將針對這種典型的任務型教學過程進行論述.為具體分析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情況,本文將以《新編大學英語》中的一篇課文———“DoAnimalsHaveaCulture”為例,具體探討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操作過程.
1.前任務階段
通常來說,這一階段是閱讀任務開始前的一個準備階段,它花費的時間較短,但卻又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階段.它的作用在于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熟悉閱讀材料所涉及的題材和內容,以便使學生能夠在后續的環節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此外,這一階段還是英語教師做好正式閱讀教學前的準備工作階段.對于英語教師來說,在前任務階段需要進行的工作主要包括:①導入閱讀材料的主題和任務,也就是引入新的學習內容或者對學生不熟悉的內容進行簡要介紹的過程.例如對于“DoAnimalsHaveaCulture”這篇課文,我們首先通過課堂PPT展示了幾幅動物的圖片,包括飛舞的蝴蝶、成群的螞蟻、小狗、鯨魚等等.然后提問學生,大家猜猜我們這節閱讀課的主題是關于什么呢?學生通過PPT內容很自然的就猜測到應該是關于動物方面的材料.這樣就起到了導入閱讀主題的作用.②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主題,同時也可以在閱讀任務開始前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內容.比如我們可以進一步用英文提問學生:蝴蝶(butterfly)的英文單詞是哪一個?螞蟻具有文化性嗎?(Doyouthinkantsareculturalanimals?)等等.通過這一系列工作,使得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閱讀主題的認識.③布置閱讀學習任務,同時使學生明確任務的目標是什么.英語教師應盡量通過各種方式,使學生明確知道為完成任務每位學生的分工是什么,完成任務的時間是多少,等等.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任務問題:Sincewehumanbeingshaveculture,doyouthinkanimalshaveaculture,too?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興趣進入到閱讀教學的下一個環節了.由此可見,前任務階段雖然形式較為簡單,但對于任務型教學模式來說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2.任務環階段
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知道,任務型教學模式十分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在任務環階段,這一特點體現的尤為顯著.在這一階段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均會采取不同的交互形式.并且,英語教師與學生在這一階段也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結構上,這一階段主要涉及三個部分.①首先對學生分組,可以采取自由組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師安排的方式.分組的目的在于執行后續的閱讀任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盡量只起遠距離監督的作用,同時對學生進行適當鼓勵,或者對學生的某些疑問進行解答.②對任務計劃進行闡述.每組的學生代表要準備向全班匯報閱讀任務的執行情況,包括主要的發現和觀點等等.在這一環節中,英語教師要向學生闡明匯報的目的、對象、時間等等,以便使任務計劃能夠得到順利實施和推進.而英語教師也要適當扮演咨詢者角色,并對學生的咨詢和疑問進行解答.③對任務結果進行報告.上一環節中的每組學生代表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報告他們小組的閱讀任務完成情況.英語教師在此時又要扮演主持人角色,并在學生總結報告階段給予必要反饋.以“DoAnimalsHaveaCulture”一文為例,在這一階段可以安排這樣幾個任務問題:TaskOne:Scanthetext.Andfindoutthetopicsentenceineachparagraphsummarizethemainideaofthepassage.TaskTwo:Readindetails.Discussthefollowingquestionsingroups.———What’sthemeanofcultureinthistext?———What’stheauthor’sopiniontowardanimalshaveaculture?———Howdoestheauthordevelophisidea?TaskThree:Reportyourideasaboutthesequestions.
3.任務后階段
根據任務型教學模式理論,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涉及兩個方面內容,即分析和練習.分析是對閱讀材料某些重要內容、重要詞句的進一步分析,以便使學生能夠更加熟練的掌握其中的某些關鍵知識點,從而達到對知識意義和使用的深層理解.練習則是對閱讀材料相關問題或擴展知識的練習.在進行了必要的知識分析之后,英語教師還應該通過安排某些作業或討論,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新知識的熟練程度,這將十分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應用和掌握.因此,在“DoAnimalsHaveaCulture”這篇文章閱讀教學的最后,我們又進一步要求學生對課文中出現一些關鍵詞匯、句子進行寫作練習:TaskOne:Liststhekeywords,phrasesanddifficultsentencesinthistext.TaskTwo:Homework.Aftertheclass,everyoneshouldwriteanessayaboutoneanimalthatyoulikethemost.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優點分析
首先,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有助于促使學生抓住英語閱讀的核心和要點.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課程通常是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的教學效果不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往往抓不住閱讀的核心,往往顯得無所適從.而任務型教學模式則為學生更好的提升閱讀能力創造了條件.其次,任務型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下,每一個學生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職責和任務.因此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并且通過與其他學生的互動溝通,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再次,任務型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多種閱讀技巧和語言知識.由于任務型教學模式具有靈活多樣的特點,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運用中它通常會采取不同的形式.而學生在這一閱讀和學習過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多種技能或知識,因此任務型閱讀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最后,任務型教學模式有助于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任務型教學模式由于其具有的種種特點,使其特別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在努力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會進一步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悅,因此,任務型教學模式有助于通過學生不斷獲得英語學習的價值而使其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同時,任務型教學模式還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生自我完善的欲望.
三、結語
任務型教學法通過給學生布置學習語言的任務,達到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目的,因而有利于學生語言使用能力的培養.但這種教學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任務等級的評定尚缺乏統一的標準,與其他教學方法的合理兼容以及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合理發揮等,這些都是需要任課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予以不斷完善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促使任務型教學方法在英語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夏麗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第三篇
一、任務型教學簡介
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基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任務型教學這一概念由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們提出,這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和語言教學論。根據Brown(1991)的觀點,所謂任務型學習就是以“任務”為教學的中心,該教學方法并不是單純為了學習語言而反復地練習語言的模式,而是要把學習過程轉化成“任務”,并且這些“任務”的設計是要與教學目標、課程目標直接聯系并為其服務。程曉堂(2004)認為在任務型教學法中,任務的完成過程其實就是學習語言的過程,具體的任務實際就是學習的載體,該教學方法強調“做中學、用中學”??偠灾蝿招徒虒W就是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緊密結合教學目標和內容,給學生設計一定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學會使用語言知識并提高語言能力。其核心理念就是:學習者是在參與活動與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交際性和有目的的交互活動掌握語言的(Feez,1998)。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的實踐
自從提出任務型教學的概念被提出后,其已被很多教師廣泛用于各個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學對象是已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心智發育相對成熟的大學生,所以教師在踐行任務教學法思想之前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教學任務。
1.把握好“任務”的難度
Krashen(1982)指出,在習得語言的過程中,“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是學習者習得語言的條件。而所謂“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意思就是指那些能被學習者所理解的語言材料,其難度應稍高于學習者當前所掌握的語言知識;若難度等同于或低于學習者已掌握的知識水平,那么該語言材料對于語言的習得則沒有任何意義??梢?,在踐行任務型教學思想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任務的難度。任務過于簡單,對學生學習知識無益;若任務過難,學生在過程中受挫,也會影響其積極主動性。例如,《希望英語》第一冊第二單元有一項小組任務“DrawingaFamilyTree”,若僅讓學生畫一個家譜,這毫無難度和意義。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可以讓其搜集家譜背后的故事或歷史,將其組織好報告給同學們。
2.結合學生實際,合理設計“任務”
任務的設計要以學生為主體和出發點,結合他們實際的學習、生活環境,合理地設計教學任務。若超出其一般的生活環境,學生則感覺該任務簡直是異想天開,可能在完成過程中不知從何下手。例如,若教學對象大部分來自于郊縣或農村,其思維模式和想象力就可能不同于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學生。面對這種情況,若教師在講解“Travel”這一單元時,還要求學生去做一個“TravelPlantoHawaii”,似乎就有些不合情理。因為對于這些學生,能出省旅游的都是個例,更不要說是出國旅游了。但若硬要學生去完成該任務,其也能完成,可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可能就是洋相百出,例如計劃表上貨幣單位還是“RMB”等。這樣的結果不免讓學生感到十分尷尬。
3.給學生選擇不同“任務”的空間
對于給學生布置的任務,在有些時候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性,而不是單一的、學生非完成不可的任務。若是單一任務,對于那些對該任務不感興趣的學生、或因特殊原因不愿接觸該任務的學生來說會感到完成任務的煎熬,沒有任何快樂。若能使學生選擇自己最為感興趣的任務去完成,其積極性則能夠更大程度的被調動起來。例如,在讓學生分組做OralReport的時候,聯系每個單元的主題,設計多種Report的話題,讓學生自由選擇所感興趣的去完成。(本文來自于《科教文匯》雜志?!犊平涛膮R》雜志簡介詳見)
4.重視評價
當學生完成每一項任務之后,教師一定要重視收尾工作,即“評價”。因為每一位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定都付出了相應的努力、克服了一定困難,在呈現完任務成果時,也希望教師給予其積極的評價和中肯的建議。若教師因為課堂時間有限等原因不去及時評價學生表現,則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其積極性。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表現,無論良莠,都要做出及時的評價。評價的方式可以采取教師評價的方法,也可采取同伴互評的方法,即讓學生自己先互相指出優缺點,教師再來總結。
三、總結
本文介紹了新型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并探討了其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具體實現。教師在踐行任務型教學法思想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所帶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好任務的難度,亦可給予學生更充分的選擇任務的空間,做好對任務成果的評價工作,以期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其英語應用能力。
作者:楊欣榕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