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大學英語論文
一、大學英語教學實施職業生涯教育的可能性
筆者認為在國內大學,大學英語教學覆蓋全體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完全有條件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年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大學適應和職業教育,幫助學生接觸和了解就業狀況,并幫助學生發現和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專長,進而幫助學生選擇學習適合自己本專業的英語學習,同時積極主動地指導學生如何用英語寫個人簡歷、求職信,傳授求職技巧和面試技巧等就業技能,使新生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接受這方面的教育,而且應與今后四年的英語學習同步而行,增強學生用英語進行專業交際的能力,使英語能夠真正成為自己未來求職過程中的有力工具。大學英語教師完全有理由肩負著向學生灌輸職業生涯教育的任務,應視其為己任,首先,樹立起一種對學生負責任的職業意識,改變以往只教學生英語知識便萬事大吉的思想。其次,大學英語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之理念,并使之付諸教學實踐。因為大學英語教材有很多與職業生涯教育相關的內容。
比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精讀)第二冊的Unit4中的《MyFirstJob》就是一篇很典型的生涯教育文章。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教學生基礎語言知識,而且還要考慮通過這篇課文的講解是否能夠讓學生了解一個學生是如何應聘他的第一份假期工作的經歷,以及教會學生如何求職、如何面試等重要的求職就業技巧,而且還能讓學生了解現實的工作情境,進一步思考自己的工作定位以及生涯發展方向。再如,通過Unit6中《TheMakingofaSurgeon》一文的教學,可以引導各個專業的學生對成為本專業優秀人才所必備的重要品質進行思考和探討。另外,大學英語教材中許多成功人士的事例和箴言也是進行生涯教育很好的材料。筆者認為只要高校大學英語教師平時備課時多留意這方面的內容,完全有可能通過大學英語這門實踐課對學生不斷地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對學生的文化素養、擇業和深造均有重要的影響。使之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意識到職業生涯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所起到的作用乃是不可估量的??梢哉f,與職業生涯教育聯系在一起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比起單純地向學生灌輸英語知識更具有實用性,使學生既可掌握英語這門工具,同時又可以通過這門語言工具來解決未來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工作。
二、地方民族高校實施職業生涯教育的困境
(一)缺乏職業生涯意識
由于過去大學英語教師大學學習階段沒有受過正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其內容了解不多,有的甚至根本就沒聽說過。因此,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得過且過,對自己的目標,分幾個階段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以及自己目前處于何等階段等等問題,往往模糊得很,更有甚者從來就沒有考慮過此類問題。
(二)缺乏職業生涯理論知識
大學英語教師由于自身缺乏職業生涯意識,因此,他們對其理論也很少或幾乎不關心,更談不上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由于對其理論不夠了解,缺乏研究,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雖然大學英語教材中出現了若干篇有關職業生涯教育方面的篇章,不過這些課文只當作普通文章來處理,即按傳統英語教法講解詞匯、語法、句中的重點難點句,再進一步也就是講解其背景知識而已。殊不知,這么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由于教師的疏忽,重視程度不夠,本應該通過一篇文章的講解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很好的職業生涯意識教育的。因此,地方民族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應該主動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過去未學到的職業生涯理論通過自學加以了解并得到深化,在教師心目中不斷樹立職業生涯理念,并使之貫穿于實際教學中去。應該懂得一個語言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單方面的語言知識,而且也應負有向學生灌輸職業生涯意識的責任。
三、地方民族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實施“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延長時間
從原來的大學一、二年級開設英語課延長至大學三、四年級,而且要保證課時,不要縮減課時,并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于大學四年的英語教學中。使大學生一入學接觸到的就是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這種教學單靠教師的努力是難以達到最終目的的,還得依靠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地方民族高校課程改革模式應該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EGP③+ESP④”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ESP+學生自主學習”。
(二)轉變教師觀念
大學英語教學過去乃至現在仍然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舊式的英語教學已很難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之需。筆者認為世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大學英語教師不斷地吸取最前沿的專業理論知識,并不斷地將其運用到實踐教學當中,積極主動地嘗試這種以職業生涯為導向的“既以學生需求為中心,又要滿足社會之需”的ESP教學模式。但要知道“內因是主導、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學生還要有“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只有將這三者緊密地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才能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地方民族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一所學校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校大學英語教師隊伍是否由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有豐富的文化知識、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并善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積累的教師組成。然而,問題是目前地方民族高校卻缺少這類教師。為了學校的生存也應該認真研究社會、企業等各行各業對英語人才培養的要求,并從中、青年教師中選拔一批骨干教師組成“三位一體”教學的師資隊伍。從學校教育經費中拿出一筆可觀數額的教師培養資金,把這些教師送出校門或送出國門,全面接受培訓;還可以采取請進來的辦法,即從國外或外校請進具有這方面經驗的專家、學者或優秀教師來校進行講座。
(四)教學方法設想
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在不影響英語教學的情況下,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讓學生除了學會教師傳授的相關知識外,還可自己主動收集有關這方面資料,掌握相關專業英語詞匯體系,并掌握這些文體的語篇結構、語言特點和表達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讓學生用英語扮演相關職業角色,通過小組或成對形式用英語進行操練,讓學生從自己所扮演職業角色中嘗到學英語的樂趣,樹立自己的職業意識。
四、總結
本文通過借鑒日本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成功經驗,分析了國內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不完善性及其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可行性,同時還分析了地方民族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實施職業生涯教育的現狀,認為要對地方民族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并提出了“三位一體”教學模式。上述“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只是本人對地方民族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所進行的設想而已,具體能否實施還得取決于學校領導對其重視程度以及是否具備較高或很高水平的這類教師隊伍。
作者:樸敬愛 單位: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