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英語論文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學科中的應用
1.計算機技術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
在小學階段,學生還比較好動貪玩,學習的持久性不足,但是英語的學習又要求學生反復大量地練習鞏固。而且即使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能力學習層次也不盡相同,教師在同一時間開展英語聽說讀寫練習很難兼顧不同學習層次的所有學生。而個性化的交互式學習系統,可以很好地代替教師,充當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同一個計算機交互系統,卻似為每個同學量身定做,適合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而且學生不再是被動灌輸狀態,而是自主選擇、自主控制學習的狀態。交互式的教學是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的,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和獨立能力的培養。
2.信息技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啞巴英語不得不說是應試教育的失敗,但是我們確實缺少英語習得的語言環境。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教師只能引導學生從課文原型和教材聯系中獲得發掘知識點,但是這種知識本身的遷移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每當在實際應用場合時,學生容易束手無策。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模擬現實生活的情景,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比如,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授CanIhelpyou?這一句型時,往往苦口婆心地告訴學生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在購物時,在一些旅客checkin時,會用到這一句型,很多學生都有深刻記憶,但是實際要用到這一句型時卻很茫然。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技術可以向學生展示多種場景,這種視覺畫面形成一種場景刺激,幫助學生加強記憶,幫助學生熟悉語言應用的場景,有利于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
3.信息技術有利于開展教學評價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傳統的評價方式耗時耗力,容易忽視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造成評價反饋的脫節。信息技術可以彌補傳統評價方式的不足,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方式可以更客觀地更完整地評價教學成果。書面成績不足以客觀地反映教學效果,對于學習情況,教師和學生也有一定的認知,將這些認知完整地呈現并對比,有利于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而且評價同學的學習成績和學習作品的過程也是一個二次學習的過程,有利于學生熟悉已經學過的知識點。
二、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信息技術教學不能代替課堂
誠然,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以來,我們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我們也要明確,信息技術不是萬能的,它對于英語教學應發揮輔助的作用,而不是代替的作用,不要以此來盲目地一味替代其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2.信息技術教學要與傳統課堂優點相結合
信息技術教學有其突出的特點,但傳統教學也有其長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信息技術的運用要恰到好處,不要過多過濫,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只強調直觀性,忽視思維訓練,過多地重視課件的展示,而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要將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優點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處理好教師、學生和信息技術間的關系
教師、學生和信息技術之間,應該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信息技術為輔助的關系。信息技術的使用并不能替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反而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應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合理應用,使教學手段趨于全方位、多層次,創造了一個更適合學生學習的開放的、探索式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加速了學生的感知過程,促進了認識深化。變教師“主講”為“主導”,變學生“被動”為“主動”,變媒體“教具”為“學具”,變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中心”為“教材加生活”,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的目標,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和諧統一地發展。
作者:張英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