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教育論文
一、設置高質量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主動性
1、問題是思維的關鍵。一個有經驗的教師通常都擅長提出比較有挑戰性的高水平問題,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去思考問題,產生更加強烈的求知欲。學生是課堂的主動探索者,學生提出的問題是課文主要內容的體現,設置課堂問題是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因此,問題的設置應緊扣課文重點難點,從而使學生更加接近文本。同時,問題更有利于教師能夠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學習進度。
2、每節課后的練習也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起到鞏固拓展的作用,在無意之間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強化,此外,設計巧妙的設計更可激發學生對課外知識乃至生活的思考與探索。有效的問題與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3、設置合理的自主互動學習展示環節。第一個為導讀環節,讓學生自主讀課文,再在老師的引導下細讀課文。第二個環節,讓學生品讀課文語言,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使學生合理運用語言。整個過程中體現了教師的“導”與“讀”相互配合,充分體現師生之間的相互互動。
二、指導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
俗話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好的學習方法會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所有老師應該在日常授課中傳授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最后歸納總結得到結論,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學法指導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有法可依的,真正意義上掌握學習方法。
三、優化評價方式
及時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采取獎勵可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可開設各種獎項,例如:“進步獎”、“創意獎”等等。多多對同學進行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樂趣,進一步的產生學習動力,充分對學生進行肯定。全面、多層次的看待學生,運用多級的評價方式,以積極夸獎為主要方式,給學生正面引導,使學生有所發展。
四、幫助學生設定正確的目標
學習目標的定位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既不能設置過高也不能設置過低,設置過高會使學生喪失信心,過低會使學生沒有戰勝困難的挑戰性,更沒有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在設置目標時要考慮全班優中差各個層次的水平,既考慮差等學生的接受能力,又考慮中高等學生的水平提高。根據因材施教原則,因人而異幫助學生設置學生目標,不可一概而論,否則就可造成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
五、課堂展示精當,合理調控教學活動
課堂展示作為語文課堂的重要環節,起著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并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作用。課堂展示貫穿課堂始終,在教學過程中應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引導學生逐步獲得正確答案。這樣才能更有利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以及學生的自身發展,展示時應盡量使全部同學都融入課堂,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獲得更多展示機會。
六、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準確把握教學節奏
1、一個人精神高度集中的時間只有20分鐘,這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突出重點,在設計教學預案時要注意時間安排,根據學生能力,在20分鐘之內發揮孩子的潛力,而不是要求孩子百分百在40分鐘之內集中精力。長時間的學習會使學生產生倦怠情緒從而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長期處于思維方式對學生的身心也非常不利。合理分配教師活動時間和學生活動時間,實踐證明,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行為。
2、課堂節奏講究動靜互補。“動”即指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在老師的指導下解答、討論。“靜”即指學生安靜聽老師講授。只有“動”“靜”結合才能使課堂效果更加完美,只有“靜”,課堂便成了老師的個人表演,學生注意力容易發散,只有“動”,課堂會變得喧嘩不堪,課堂需要活躍的東西出現,但程度不能太過,不能讓整個課堂像表演情景劇一樣,只讓學生感到興奮卻學不到知識。為學生設置動靜結合的課堂是每個老師的職責。語文是一種綜合素養,體現在聽、說、讀、寫每個方面。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從內化到外化的過程,不僅是分數的提高,更應體現在平時知識的運用上。實現語文教學的高效課堂是每個語文老師需要長期關注的問題,廣大語文老師只有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掌控整個課堂的時間安排、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并對學生及時作出正確的評價才能使語文教學更加有效。
作者:洪興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吉文林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