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高中語文論文
一、情境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作用
(一)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并大膽提出問題,讓他們經過思考討論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教師在問題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應積極、適時地給予學生以引導和幫助,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二)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可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通過智力問答、小組辯論等形式,開發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他們對語文的理解,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新課導入的情境創設
新課程理念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強調的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這就決定了語文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個性化行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重在啟發引導。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可通過創設問題來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可以通過展示實物,讓學生對事物有直觀的了解,進而引發思考;還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恰當的導入,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求知欲。
如在講課文《背影》時,可將文中的父親與現實中的父親做類比,從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的父親并體會父愛,再去學習文中父親的愛,這樣理解起來會更深刻,感悟更深切。也可以將歌曲《父親》引入課題,由一句句飽含深情的歌詞,讓學生聯想父親那深沉的愛,進而帶著感情來認真閱讀課文、感知課文。教學情境的運用,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引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對于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及寫作水平的提高也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三、教學過程中的情境創設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滿堂灌的傳播者,而是與學生一起構建新知識的合作者,課堂教學過程也變為了一個互動的過程、一個素質拓展的過程。要想更好地創設活動情境,拓展課堂知識,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如以競賽、答辯、表演等方式來引發學生的興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或通過創設詩意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又或者可以利用優美的音樂、動聽的朗誦,來讓學生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培養情操,仔細品味文章的意蘊和內涵;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模擬電視節目,安排學生參與不同的角色扮演,來讓學生的個性充分得到張揚,讓學生自己走進文本角色,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內容,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這些方式都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學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四、總結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而情境教學的運用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效果,輕松、活潑、民主的課堂,更有利于發揚學生的個性,展現學生的智慧,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更容易得到快樂,得到鍛煉機會。俗話說:“一堂課就是一段生活。”一節安排得當的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盡情感受生活,感受語文的魅力,并且激起探索的欲望。所以,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學會合理恰當地運用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各種情境中學會獨立思考,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增強創新意識,充分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由被動學習逐漸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林路生 單位:福建安溪梧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