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職業教育的主力軍之一,中職教育必然充滿了著職業教育的廣泛特點。特別是注重市場,注重就業,注重實用的特點,這就使得中職教育或多或少的忽視基礎教育、德育教育。因此,中職學生誠信缺失經常表現在:第一,學習上失信。主要有:考試作弊現象嚴重,特別是一些需要記憶的科目,會制作各種作弊工具,動用一切能用來作弊的工具完成作弊行為。還有作業抄襲,除了抄襲同學還會抄襲網絡等。幾乎不愿意去動腦子自己做。第二,人際上失信。主要有:欺騙老師,這個現象反映在上課遲到、曠課、不交作業等等各個方面。欺騙家長,特別是期中、期末成績的欺騙。針對中職學生存在的誠信道德缺失現象,分析中職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是職業教育制度普遍存在的缺陷。首先,職業教育為了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潮流,在大方向上,學校更加重視的是完成生源數量,忽視生源的質量。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重視教授和培訓學生的專業技能及操作技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較為缺乏;其次,學校為了滿足就業率,滿足下一年的生源率,對中職畢業學生的輸出沒有系統的有效的質量把關,尤其是在道德品質方面。再次,中職學生較普通高中生來說,整體生源綜合素質偏低,部分學生存在嚴重誠信缺失和行為偏差,這對于其它中職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定時炸彈,在學生相處中,或多或少會產生消極影響。二是缺乏合理有效的道德評價制度,尤其是誠信評價。我們翻閱中職學校對學生的綜合評估,不難發現幾乎沒有學校將誠信這一標準擺在一個量化的角度去考量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在期末獎懲制度上,更加沒有誠信標準的蹤影。這就無形中讓學生對誠信產生不重視的心理。三是社會整體誠信缺失。由于轉型期道德的失序,因此嚴重影響和動搖了誠信文化的道德地位。使得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誠信缺失。這就使得中職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對誠信漠不關心,漸行漸遠。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種種途徑來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重構誠信文化在中職學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我們知道,中職學生的誠信教育是一項繁重的系統工程,只有整合各種現有的教育資源,形成一個德育教育的合力,才能將中職學生的誠信教育落到實處。因此要根據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和中職學生的內在特點去完善中職學生的誠信體系,是現在的當務之急,也是重中之重。首先,針對市場對中職學生的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符合中職學生實際的道德教育綜合方案和道德評價制度。在制定道德教育內容上,要以人為本,根據中職學生的特有個性,加強各個領域的道德要求,特別是從抓好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三方面入手。加強社會公德建設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誠心和愛心,要求學生把對親人和熟人的倫理關懷擴展到整個社會和所有的人,這樣的社會公德才能與工業文明的發展相吻合。職業道德涵蓋著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中職學生順利跨入工作崗位,并得到單位和同事好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學校德育工作的合理和有效直接關系到中職學生能否在工作中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因此要著力培養中職學生的職業理想和道德情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結構中最基本的單位,億萬個家庭結合起來構成了社會。家庭的良好狀態,不僅直接影響中職學生的精神狀態,而且影響社會道德的整體水平,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家庭美德建設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方面,是保證中職學生幸福健康生活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其次,加強道德主體的道德觀念建設。道德主體在這里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在踐行職業道德的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有特殊的職業內容和要求,那就是道德教育要以人為本,針對不同的學生隊伍采取不同的道德教育方法。因此,為了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建設一支較好的道德教育的隊伍是道德建設順利取得預期目標的關鍵。
在此基礎上我們要重點關注青少年自我修養的培養,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再次,誠信道德教育要采用適當的方式和途徑。要形成啟發引導、熏陶感悟和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要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道德教育體系。發揮家庭、學校、社會三方作用,形成教育合力。要充分發揮積極向上的社會輿論、新聞導向和大眾傳媒、文學、藝術、體育活動對道德建設的特殊的滲透力和影響力;還要樹立典型、表彰先進,充分發揮其示范導向和輻射作用。總之,根據中職學生不同專業的特點,對學生在校期間結合思想道德和素質教育進行誠信教育,培養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前的誠實品質,為培養合格的職業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王瑩 單位:上海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