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風險管理論文
一、制約高校償還債務的主要因素
高等學校的收入來源主要有:教育經費撥款、上級補助收入、教育事業收入、科研事業收入、校辦產業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教育經費撥款用于高校日常運營支出,如人員工資福利、醫療保障、管理費用等;科研事業收入是專款專用;校辦產業收入對于絕大多數的學校來說占比很低,而其他收入基本上可忽略不計。高校可用于自主還貸的資金主要是教育事業收入,即學費、舉辦培訓班收入等,而學費收費標準全國各地從2000年至2012年基本沒有提高過,而全國高校貸款規模最大的廣東省地區,高校的學費收費標準更是擴招后至今沒有提高過。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以及信用社會的便捷,高校面臨著學生對學校教學條件和生活基礎設施要求的不斷提高。高校的人才引進、師資培養成本增加;國內物價上漲影響學生培養成本和學校日常運營成本也不斷增加,在學校收入來源穩定的情況下,由于辦學成本的增加,高校盈余資金的增長受限,償債能力很弱,負債問題一直是高校辦學的重要風險隱患。面對學校收入來源的局限性和高校發展相矛盾的情況,高校應充分認識債務責任,重視債務風險對學校發展造成的影響,采取措施控制風險、化解債務。
二、高校負債風險管理
高校負債辦學原因主要有:隨著教育需求的增加,高校配套硬件設施不能滿足相應的教學需要;在政府對教育事業的投入不足。高校債務化解的困難主要是高校盈余資金有限不能自籌資金償還貸款;政府和高校對償還債務的責任不明確,政府對高校債務償還支持力度有限。面對高校負債存在的問題首要任務是控制債務風險,保證高校的正常運行。
1.均衡高等教育發展規劃,平衡教育需求
從近些年高校招生情況來看,一直存在著這樣的現象:熱門學校每年招生名額供不應求,只能不斷增加招生人數,而一些冷門院校卻常常招不滿計劃的招生名額;大中城市及東部沿海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高校總是更容易吸引到高考生,一些較為偏遠地區的高校報名人數卻遠遠不及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從而造成高校招生地域集中的現象。另一方面,擴招之后大學生就業更加困難,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基層的技術崗位人員很難招到人,而大量的大學畢業生卻找不到工作,許多應屆大學生感嘆就業感覺是高不成低不就。造成這些原因主要是高等教育的規劃失衡,高等教育規劃失衡給高校帶來了一定的辦學壓力,也給高校債務帶來風險,擴大招生高校面臨著配套教學硬件的建設投入,而那些招不到學生的高校也面臨里無力償債的風險。高等教育規劃應考慮均衡不同地區的高校資源,通過政策調整不同地域招生差異,鼓勵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加強高等教育的投入,協助提高高校的辦學能力,鼓勵高校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學科建設,提高高校辦學特色。不斷提升弱勢地區的辦學能力,均衡發展各地高校教育水平,滿足不同區域的教育需求。
2.明確政府和高校在債務中應承擔的責任
在高校擴招初期,由于國家對教育事業投入資金有限,政府在鼓勵高校通過銀行貸款解決教學建設及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的同時并沒有明確高校債務中政府應負擔的責任,由于公辦高校的政府背景,政府對高校債務負有一定的救助責任,銀行在沒有過多考慮償債風險的情況下,向高校發放大量貸款最終導致存在高校普遍高負債的情況。而許多高校未正確認識到高校的債務責任,過度依賴政府償還,使高校債務遲遲未能解決。對于高校債務,政府和高校應共同負擔償還責任,共同解決高校債務問題。
3.建立有效的風險監控機制
通過高校監管部門嚴格控制高校貸款規模,限制高校繼續擴大貸款規模,嚴格執行高校貸款審批機制,高校只有在獲得監管部門的許可下才可向銀行貸款。嚴格控制貸款的用途,高校貸款只可用于補充高校教學建設及教學設施建設的資金缺口,不得用于學校日常費用支出,專款專用并定期上報資金使用情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以便監管部門及時發現高校存在的風險并對高校應急措施做出指導。
4.高校加強財務管理,做好還貸規劃
高校應正視償還債務責任,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克服收入局限性與高校事業發展的矛盾,充分利用負債辦學的優勢,提高辦學質量,鼓勵高校多渠道拓寬籌資能力,調動學校教學部門的積極性,鼓勵各院、系辦各類培訓班,做好學校辦學宣傳,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通過與外部機構合作,爭取獲得其他渠道的資金來源,增加學校收入。國外很多學校的辦學資金主要是通過企業捐款或企業投資,國內高校卻仍然依靠政府投入資金,一方面加大了政府財政資金的壓力,另一方面高校的發展也會到限制,高校可以在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借鑒國外的做法解決短缺的辦學資金。做好收入支出管理預算,盡量不搞赤字預算,嚴格控制好成本核算,合理分配財務收支,時刻留意學校現金流情況,防范可能因資金缺口出現導致影響學校運營的風險。
高校在積極開拓辦學方式和提高辦學水平的同時發揮勤儉節約的精神,開源節流爭取有盈余的資金歸還貸款以便降低貸款風險。做好校區建設規劃和貸款還款規劃。根據學校的發展合理規劃校區建設,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嚴格控制新增建設項目的規模,科學評估建設項目可行性,合理安排校區建設資金,在符合相關政策規定的情況下應考慮通過其他的方式合理調整教學樓和學生宿舍的使用而不是不斷加大投入資金建設教學樓和學生宿舍,如一些學生宿舍生均面積過大,在符合生均宿舍面積的情況下調整宿舍人數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項目建設資金投入而增加學校債務負擔。控制貸款規模,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中長期的歸還貸款計劃,規劃好每年的還款資金,編制年度財務收支預算時應根據中長期還款計劃納入預算管理,確保高校的貸款規模呈逐漸下降趨勢。
5.提高學費同時加大對高等教學的財政撥款緩解辦學壓力
由于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為減輕高校學費對普通家庭的負擔,中國經濟騰飛的近十年來高校學費一直未曾提高過,隨著物價上漲,學費未能與教學成本增加相對應,高校無論從償債能力還是辦學質量發展上都受到約束。相應提高學費標準,提高教育事業發展的投入比例,在提高高校的償債能力同時降低負債辦學的風險。
6.銀行加大高校貸款的監管力度
由于目前高校貸款的渠道基本上從銀行貸款解決而且貸款金額較大,單一的融資渠道和大規模的貸款加大了銀行信貸風險。銀行應加強對高校的放貸審核和貸后審查。貸前審核高校建設項目是否合規,是否手續齊全,是否得到相關主管部門的審批及項目的可行性,確認學校的現金流是否具有償還貸款的能力。銀行應充分認識到高校貸款的風險,不能過于依賴政府救助的背景而盲目放貸,貸后定期審查放款后續的用款情況,是否有按貸款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貸款資金,是否有按時歸還利息及本金,高校近期在人行征信查詢系統里是否出現了風險預警提示,如果出現風險預警提示應及時向學校了解原因并提前做好風險防范及應急措施方案。
三、償還貸款的方式探討
2012-2013年國家對全國地方性政府債務進行了全面的統計和審查,其中這次全國地方性政府債務審計中高校債務被列為最為重要的一項審計工作。這次審計的目的是全面了解高校債務的規模和相應的貸款項目的具體情況,以便為下一步做好清償地方性政府債務的對策打好基礎。根據目前高校債務情況,為逐步減少高校貸款規模降低債務風險,對償還貸款的方式做以下探討:
1.政府與高校按比例歸還貸款
政府與高校對高校債務都負有一定的責任,高校債務全部由哪一方償還都不合理,最合理的是政府跟高校共同償還,在認真考量高校債務的實際情況下,實施政策規定高校每年提前上報下一年度的還款計劃,財政根據高校的還款計劃結合財政資金的分配情況進行審批,按高校當年自籌歸還貸款的實際金額給予相應的某個比例下撥財政化債資金,做到政府與高校共同歸還貸款。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的還款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加速高校化解債務。
2.政府墊付銀行貸款,高校按期歸還
由于高校的貸款規模普遍較大,貸款利息已成為高校的一個沉重負擔,1億元的貸款規模按1年期貸款利率6%計算,每年的貸款利息即要600萬元,近幾年由于銀行貸款規模受限銀行貸款利率普遍上浮,更是加大了高校的還本付息壓力。在財政資金允許的情況下,考慮政府將高校的銀行貸款一次性清償,高校每年按零利率歸還政府貸款本金。這種方式在幫助高校的減少貸款利息支出同時有更多的資金歸還債務,加速高校債務的化解。
3.政府貼息或補貼
對于明確是建校的貸款,政府補貼高校貸款利息并規定高校每年歸還一定的貸款本金。新建的校區基建項目,由政府按立項批復的規模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并規定高校在項目投入使用后按比例逐年歸還貸款。這種方式一方面通過逐步降低高校的還本付息壓力加快高校債務的化解,另一方面控制高校盲目擴張校區建設,鼓勵高校開拓思路通過其他方式解決校區建設不足問題。
作者:陳媛 單位:廣東金融學院